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新能源概念红火背后的危机(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21:54  CCTV经济半小时

  除了市场风险外,更让王占国院士担心的是,投资多晶硅的大部分企业之前并没有该行业甚至化工产业的背景,但却描绘了一幅极为亮丽的投资前景,但事实上这样的估计可能过于乐观了,上马一条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大约需要10亿元,而多晶硅对系统性要求非常高,不是单套,而是几百套上千套设备相互配合才能做出产品,因为大量易燃易爆气体的存在,所以对生产过程的安全要求很高,副产品回收方面也需很高的工艺水平和技术风险。

  王占国:“要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即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那样门槛是很高的,因为它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技术、设备和人才的要求都非常高,要精心设计、严格管理,各种人员的相互紧密配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它不是一个简单单一技术,一个一千吨多晶硅厂要投资十亿多,这么大的规模,除资金、设备外,还须要一个技术团队,物理的、材料的、化学的和工程的人才都要有。”

  然而,由于中国此前只有洛阳单晶硅厂和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两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因此人才储备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那么多多晶硅厂的需要,一旦组建不起一只实力过硬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再精良的设备也将成为一堆废铁。

  与此同时,环保风险将一直伴随着多晶硅生产,因为一旦管理不善,就会造成有毒气体的泄露,发生爆炸,另外,由于需要四氯化硅的企业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多晶硅企业的增长,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那么多的四氯化硅,企业将受到环保部门的严厉处罚。

  面对目前多晶硅无序上马的状况,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教授等在去年连云港召开的中科院技术论坛上,已向有关部门呼吁,希望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多晶硅产业。

  记者:“作为院士,你自己来讲的话,你是对大规模的无序的上马这些太阳能产业,持反对意见?”

  王占国:“对,我想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如像多晶硅这样的战略资源发展政策等,一是要择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独立自主的发展我国的多晶硅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严格限制技术落后的、高能耗和可能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盲目上马,已经上了的项目也要限期改进工艺技术,实现闭环生产。”

  半小时观察:新能源不应挂羊头卖狗肉

  太阳能和其他替代能源产业本来是一个值得人们对其充满期待的阳光产业,但是这些产业现在却危机四伏,令人担心: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许多新能源公司反而成了高污染、高能耗的坏典型;另一方面新能源行业出现的这种只卖概念、不重实效、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局面,会严重危及到新能源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要遵守市场规律,新能源产业也不例外。在这方面,政府除了要对企业投入新能源研发进行鼓励和支持外,还要加强技术支持和产业动态引导,以避免出现各种项目大规模无序上马的情况出现。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只是为了利用新能源的概念捞一笔就走,甚至不惜对环境进行恶劣破坏,那么这样的责任缺失企业在市场上也走不远、活不长。

  主编:张凯华

  记者:周羿翔

  摄像:李培 贡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