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肖亚庆千亿资本暗战(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 11:02 《英才》

  联手 与世界级企业并肩

  雷曼判断中铝肯定会参与此事,并在最后时刻成为中铝阵营唯一的世界顶级投行。

  此次收购力拓股份,虽然中铝作为主导,但是其中看点之一却是中美联合。不仅有中铝、美铝两大铝业巨头联手,也有雷曼兄弟和中金公司两大投行。

  尽管美铝仅仅出资12亿美元,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因为美铝的参与给了中铝的操盘团队以更充分的信心。

  2005年,肖亚庆曾对美铝做过一次访问。谈起那次访问,肖亚庆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美铝这样的世界顶级的百年企业是如何考虑未来的。“我们总结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仅注重企业的发展规律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天天看脚底下,肯定不是撞树就撞墙了。”

  在中铝于新加坡成立SPPL一个月之后,美铝开始接触这位曾经的合作伙伴。“可能当时美铝已经隐约感到了什么。”肖亚庆说。几次试探性接触之后,美铝相信中铝要做这件事,此后双方便进行深入的谈判。

  在肖亚庆看来,美铝能够真正参与到这个交易中,充分说明了中铝判断的正确,同时也表明美铝充分信任中铝的管理团队。

  除了有美铝对中铝执行能力的充分肯定之外,雷曼兄弟公司的加盟也为收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整个交易细节中,有一个环节并不为人所注意。必和必拓与力拓一共聘请了9家全球顶级投行。为必和必拓提供服务的有花旗集团、高盛、汇丰银行和澳大利亚本土的Gresham Partners,而力拓的顾问阵营中则包括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摩根大通、洛希尔及澳洲最大的投行麦格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对金融服务资源的一种垄断。

  为什么中铝会选择雷曼兄弟?这对于肖亚庆来说可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世界顶级的10家公司,9家都被人家签走了。签这么多也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国外大的并购案,有一个很大的战略,就是把所有可能的服务者都买下来,当其他竞购者想要参与时,没有顶级的公司会为你服务了。”

  当中铝和雷曼兄弟协商的时候,雷曼兄弟也在与必和必拓接触。因为雷曼是伦敦市场金融矿业股二级交易量第一,无论谁争取到雷曼,都会为自己的胜算增加一份筹码。然而雷曼最终判断中铝肯定会参与此事,并在最后时刻成为中铝阵营唯一的世界顶级投行。

  “如果没有雷曼,我们还会聘请别人,但是做这样大的并购,我们还是希望找一些世界最顶级的公司来做,这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肖亚庆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美的联合及聘请雷曼、中金做顾问为此次成功并购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处理繁杂的审批手续,以及法律约束等细节的时候。

  尽管此次收购尚属顺利,但就连肖亚庆也强调收购的不可复制性。因为在他看来有太多的偶然因素。

  而事后,肖亚庆也承认:“其实之所以有这种超强度的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时间紧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到足够掌控这样的并购交易。很多判断都是临时做出,我们没有办法得出十分肯定的答案。”他并不避讳其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回顾此次并购案,肖亚庆对《英才》记者说:“人一辈子都是在做小事,只有小事做好了,才能做成大事。”

  图谋 不能再等10年

  “我们是后来者,后来者一定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但现在做是必然的。”

  时至今日,人们尚不能说并购已经取得了最终胜利。

  首先,中铝对力拓的并购属于财务投资。虽然名为单一的第一大股东,但中铝并不拥有管理权和董事会席位。

  “力拓的铁矿石等资源都很丰富,如果说中铝能影响到这些,那么,这是以前所有的中国的企业想做都做不了的事情,因为我们中国企业一直受制于人。”申银万国分析师任云鹤觉得,这可能是此次并购的一点缺憾。

  不过,在肖亚庆看来,是否能够直接管理力拓公司或者拥有董事会席位目前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中国企业有了涉足这种顶级企业的并购谈判,过去是很少有这种地位的。因为这把椅子是不能随便坐的。”

  屈指算来,中铝成立至今也仅仅7年,而就算把中铝子公司的历史算在内也不过30年光阴。而必和必拓的前身BHP公司则成立于1885年,力拓则成立于1873年,与两位世界级矿业巨人同桌而坐,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进军国际的一点进步。

  一位分析师说,如果一旦必和必拓退出收购,或将引发力拓股价因预期丧失而下跌,并造成投资损失,这种可能性依然存在。

  有人曾质疑,这是两拓一起玩的套,让中铝钻。《英才》记者问肖亚庆怎么看,他回应:“力拓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现金流很充裕,必和必拓并购力拓的目的就是要拿到他的现金流和资源。而必和必拓这样大的公司操作这样大的并购案例并非只是虚张声势,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做一个游戏,故意要把中国企业套进去。因为如果交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交易费用差不多就会有七八亿美元,在国际上开这种玩笑的还没有过。更何况必和必拓这种讲诚信的企业。”

  而为何这次并购的主角不是外界一直传言的宝钢,而是中铝?肖亚庆虽未谈及,但英国《金融时报》曾评论道:“最可能的理由就是,通过建立起多元化的海外业务,以及对国内这个高耗能的行业进行整合,中铝作为业绩最好的企业之一,赢得了最高领导人的信任。”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中铝此前曾成功操作了多起海外资产并购,并连续被国资委评为央企A级企业。短短6年间,中铝资产总额从最初的358亿元膨胀至2006年底的1526亿元,增长了4.3倍,利润从24亿元增长到225亿元,增长了9.4倍。

  宝钢虽然近些年发展迅速,也通过不断地资本扩张,打造了自己的金融平台,但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我声明,(宝钢竞购力拓)这不是我说的,是媒体给我炒出来的。”他进一步表示,目前宝钢的实力和能力还不足以阻止另一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并购力拓,也无法去收购力拓。

  另有专家质疑,1000亿元人民币如果用在别的地方是不是对中铝的投资者更有益?

  对此,肖亚庆向《英才》记者解释:中铝作为一个矿业公司,在走两条路,第一,资源战略。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奇缺,靠中国的资源服务全球根本不可能,因此中铝的资源战略就是要走向世界,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及为全球的经济发展服务。第二,国家战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是全线发展,特别是下游制造业发展迅速。而国外则相反,很多国际公司甩开下游,直奔上游,所以中铝才要向上游发展,并力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金属公司。

  “我们不是去占有资源,把资源拿回中国。”肖亚庆在采访中几次向《英才》记者强调:“中国有大量产品出口,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实际上是在为全世界服务。”

  但正像肖亚庆所说,“我们是后来者,后来者一定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但现在做是必然的,因为这比你未来付出的代价要小,如果再过10年,你可能什么机会都没了。”

  那么,不妨放弃短暂的兴奋,仔细思考我们还能从竞争对手那里学到些什么。

  百年力拓 坚持主业

  RioTinto(力拓)在西班牙语中是“黄色河流”的意思。1873年,这条“河流”从西班牙南部城市维尔瓦发源,最初,它的主要业务是锌矿。在其后130多年的历史中,它汇聚了无数支流,如今已经成为拥有多种矿物资源的全球三大矿业巨头之一。目前,力拓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两地上市,总市值约1500亿美元,其中英国力拓占72%的股权,澳大利亚力拓占28%的股权。

  力拓的兼并高潮发生在1962年后。在短短6年之内,它把十数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矿业公司收入囊中,其中包括南非最大的铜生产商Palabora、纳米比亚最大的铀生产商R?ssing、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生产商Hamersley……

  随后几年,力拓掌门人一度对水泥、化学品、油、气等建筑材料和汽车工业发生兴趣,公司的业务发生偏离。不过,这种偏差很快被矫正回来。

  对主业的收购和对非核心业务的剥离一直是力拓发展的主旋律。2004年,力拓又将部分非核心资产剥离出去,当年实现纯利润增长86%。

  去年刚上任的力拓CEO艾博年(Tom Albanese)是位意裔美国人。他于1993年加入力拓。当时,力拓收购了Nerco矿业公司,后者的首席运营官(COO)正是艾博年。

  艾博年几乎把一半的工作时间都用来拜访世界各地的矿业公司。他认为,作为CEO,一定要走出办公室,去听听顾客都在讨论些什么。对于看好的东西,“与其租赁不如买下”是其强势作风的一贯体现。上任不到3个月,艾博年就力压美铝,完成了一笔矿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38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阿尔坎铝业公司(Alcan)。该交易使力拓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生产商。

  百年必和必拓 疯狂并购

  必和必拓由两家矿业公司合并而成,其中,BHP成立于1885年,总部设在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公司之一,Billiton则在1860年成立于荷兰。2001年,这两家公司合并组成BHP Billiton矿业集团,交易总金额达到570亿美元,其中BHP持股58%,Billiton持股42%。到今天,必和必拓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市值约2000亿美元、版图超过20个国家的矿业“巨无霸”。

  必和必拓以独特的经营模式闻名。其核心是:提供优质多样的资产组合,以确保比传统资源循环更平稳的现金流转和更高的生产能力。

  必和必拓现任CEO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去年10月刚刚上任。这位素食主义者以锋芒毕露、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和超常的智力而著称。在2001年必和、必拓的收购案中,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005年,高瑞思成功阻止了瑞士矿业巨头Xstrata对WMC资源公司的恶意收购, 后者是一家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总部也在墨尔本,拥有全球最大的铀矿。最终,必和必拓以73亿美元拿到WMC公司55.45%的股权。

  并购一再让高瑞思尝到甜头,因此,在被正式任命为CEO之前,他就对外界宣称,将在未来十年内,花费700亿美元用于收购。果然,刚刚上任一个月,他就发起了震惊业界的对力拓的收购要约。

  百年美铝 借刀中国

  美国铝业公司(Alcoa Inc)始建于1888年,其创始人之一查尔斯•马丁•豪(Charles Martin Hall)毕业于世界知名的欧柏林艺术学院,却热衷于化合物的研究。

  大学毕业后不久,查尔斯发明了一种廉价的铝的提炼法,还申请了专利,他的朋友阿弗雷德•E•亨特(Alfred E. Hunt)提供了资金支持,两人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创立了一家公司(美铝的前身)。从此,铝开始被大规模地用于汽车、航天工业。莱特兄弟那架著名的飞机、登上月球的阿波罗号、世界第一部太空舱上都有美铝的产品,它还是易拉罐的发明者。10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位天才少年创立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铝加工产品和氧化铝生产商。其总部及主要的研发中心均设在匹兹堡市。

  20世纪80年代,美铝通过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今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技术合作进入中国。此后,还在中国设立5家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主要生产铝箔产品。现在,美铝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铝产品进口商和贸易伙伴,也是中国铝工业最大的国外投资者。

  作为单一的铝生产商,美铝近年来处处受到几大矿业巨头的掣肘。2007年2月,曾一度盛传必和必拓与力拓欲以400亿美元收购美铝,虽然事后几方都刻意回避,不过,必和必拓的前任CEO与现任CEO都公开表示过对美铝的“浓厚兴趣”。2007年5月,美铝宣布欲以每股73.25美元、溢价32%收购其对手——排行世界第三的加拿大阿尔坎铝业公司(Alcan),但这笔交易又被力拓半路拦下……对于这些,出生于摩洛哥的美铝现任CEO阿兰•贝尔达(Alain Belda)显得有点无可奈何。此次与中铝合作试图阻止两拓合并,不知能否平衡一下这些恩怨。

  (本刊记者罗影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