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青岛民企上市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17:57 招商周刊

  策划前言

  究竟什么在影响一个城市民营企业的上市路线?

  是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民营企业自身在管理、文化、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先进程度?还是当地政府对民营企业上市的激励力度与扶持效率?抑或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真正阻碍和制约青岛民企上市、做强做大的瓶颈是什么?民企在上市过程中,会遭遇怎样的难题?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政府的扶持政策该如何制定,才会在最大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

  影响民营企业壮大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体制障碍和企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决民企上市问题也需要各方面全方位的努力。企业自身必须迈过规模小、体制创新不足、自主品牌少、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而从政府角度,主要的问题就是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

  一个城市民营企业的上市路线,往往可以折射这个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有趣的现象。并非只有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上市的民营企业才越多。上市民企的多少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并不正相关,也没有纯粹的因果关系。

  典型的例证是温州。温州民营经济堪称全国有名,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在2006年前,这里一度被外界视为上市的“绝缘体”,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而当时,同为浙江省的杭州有40多家上市公司,宁波也有20多家。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一个城市民营企业的上市路径?青岛民企又有着怎样的上市路线?这一路线图背后,折射的是青岛民营经济怎样的发展轨迹?

  上市民企偏少的现状

  2008年3月19日,青岛市发改委资本市场处处长邱学东正忙着接一个电话。电话是从崂山区打来的,为的是商讨推荐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名单。对邱学东和资本市场处的每个人而言,这样的忙碌几乎是每天的常态。忙碌的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服务。

  实际上,近几年为上市的事情,不仅政府在忙,企业更没闲着。据了解,目前青岛至少有30家民营企业在谋求国内或者海外上市。其中,百通地产、地恩地股份、华仁药业、汉缆股份等均已进入上市辅导期。而百通集团、地恩地的IPO正在申报当中,这两家公司将成为2008年青岛市上市工作的亮点。

  然而,与这两年企业、政府高涨的上市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青岛上市民营企业偏少的现实。

  截至目前,青岛只有4家民营上市公司,占总数17家上市公司的不到四分之一。其中,2006年以前,只有中天国际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获准以红筹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虽然2006年青岛软控、康大食品、青岛金王一举上市,使上市民企阵容有所壮大。但2007年一年,青岛没有1家企业上市。

  到底是什么阻挡了青岛民企的上市脚步?青岛市发改委资本市场处处长邱学东认为,上市民企偏少并非是青岛民营经济不发达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有历史原因,也有观念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历史原因和观念认识不到位是偏少的重要原因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