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德的绿色生意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9:20 《经理人》
从“交钥匙”工程到BOT模式,再到运营服务商,依靠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赢得环保商机 - 文/黎冲森 环保是眼下投资的热点领域,企业言必少不了环保话题,除了政策性因素外,还与其中蕴涵的商机不无关系。北京桑德环保集团(简称桑德)就是适时抓住绿色商机的典型案例。它在环保产业苦心经营15年,现已成为业内领头羊,拥有2002年在深圳借壳上市的合加资源(000826)和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伊普国际两家上市公司。业务涉足工业与市政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像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和中央电视台新址等标志性建筑的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理系统,就是由它设计并提供。在总结桑德获得成功的因素时,有两点要特别强调,那就是“开创性的商业运作理念和执着于技术创新”。 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中国环保产业是一个政府垄断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尽管起步时间不算太晚,但一直发展缓慢,直到近几年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影响下,才有了较大发展。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长期由政府投资建设,并由相关事业性单位负责运作,导致各级政府为此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一方面,桑德积极打造融资平台,与资金雄厚的国内外企业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断探索与市场环境相吻合的商业运作模式。10年前,文一波第一个提出要采用市场化运作来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并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运作模式。“当时大家觉得很可笑,他们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是政府的事,民营企业没有能力去解决。”桑德董事长文一波在接受《经理人》杂志专访时说。政府部门最初也对这种运作模式不太认同,但他向政府部门解释:企业肯定要赚钱,但赚的钱是省下来的那部分,并没有增加政府部门的负担;市场化的机制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政府完全可以制定规则,实施监督。 直到2002年左右,国家才开始完全接受这种思路。在此之前,文一波抓住机会,用BOT方式运作了北京海淀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厂,紧接着又推出“中华碧水计划”。在公用事业领域打拼多年后,文一波总结说,企业必须具备三种能力:项目把握能力,因为项目往往都周期长,其中风险难以判断;项目实施能力,包括融资、建设等能力;项目运营能力。 桑德在商业运作模式上,经历过三个阶段:首先是做“交钥匙”工程——别人出资,桑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接着是采用BOT等方式,进行投融资;最后发展到做运营服务。“任何企业都不能靠某种模式吃一辈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找到更适应自身发展或经营的模式与方法。”文一波说。 始终比别人重视研发 桑德是一家技术导向性非常明显的企业。文一波说:“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要把握好企业生计和技术创新投入的平衡关系。”1993年底,他依靠自己业余时间开发的两级悬浮型生物处理装置等专利技术,创办了北京桑德技术发展公司。 后来,桑德开发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一体化二氧化氯混合消毒剂发生器、悬浮型生物填料、不产生剩余污泥的悬浮型生物填料等技术,则极大地促进国家环保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焦化废水处理、垃圾综合处理等技术达到较高水平,其中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行业标准。它不仅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而且使焦化废水治理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为促使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发展,桑德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投资建设科技产业中心,目前有水和固体废弃物两个设计院;二是建立产学研基地,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技术引进、消化和再创新相结合;四是技术创新始终建立于市场实践性上。做市场项目时,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调研,并进行反复实验,不能简单复制,以提供更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从技术研发来讲,我们始终比别人重视;对我来说,始终有危机感和压力,需要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文一波认为,在环境领域,工程技术的成熟可靠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尽量先进才有竞争力,否则无论对市场还是对企业都很危险。因此,“我们要确保技术在成熟可靠的情况下,去追求它的先进性。”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