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文京:最真实的人生(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26 华夏时报

  王文京的父亲不久之后出现在了北京。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是疯掉了,就是在单位里犯了什么错误。他不放心。他要来北京告诉自己的儿子,要珍惜干部身份和机关的“铁饭碗”。

  “他不太赞同我离开机关,因为机关工作不错,他说从机关下海,从零开始,做一个个体户,变成一个待业青年,这个风险太大。他觉得机关很好。我很能理解,因为我父亲经历过他们那个时代,他这样的想法是最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父亲所进行的判断,依据的是他的阅历和经验,然而他所经历的这个变革时代比儿子所经历的一点都不多,甚至更少。他所能做的只是依据自己的故事来告诉儿子,要谨慎,要更谨慎。

  如果你创业失败了呢?父亲问他。“我觉得没什么呀,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出去肯定行。即使创业失败了,我可以去做职业会计师,怕什么?”

  多年之后,王文京依旧清晰地记得父亲在中关村的那张面庞。那是父亲第一次来到北京。王文京带着父亲在中关村四处转悠,告诉他这里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父亲其实什么都听不明白,对于一个中年煤矿工人来说,电脑、打印机和IBM都是新鲜的、不可思议的玩意儿。但是他被儿子的热情打动了,他看到儿子描绘自己未来人生的时候,也许想起了自己激情四射的年轻时光。他最终什么都没有说,他离开北京的时候只是留下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切。“虽然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我感觉到了他的信任和期待。”王文京说。

  2003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王文京大哭一场,从此5年时间他再未流过眼泪。

  创业史

  差不多20年的时间过去了。1988年出现在中关村的年轻人如今大都变成了风云人物,不是光彩照人的成功者,就是灰溜溜的失败人士。可是无论成败,几乎没有人怀疑自己曾在中关村经历的一切。

  王文京失去了单身宿舍,也失去了139块的工资。他得到了一个实践梦想的机会和对一个大时代的亲历。

  在那一年的8月15日,王文京偷偷跑到了北京展览馆的剧场,那里正在召开北京高新技术试验区的成立大会。没有人邀请他。他只是发现了一个秘密——北京鼓励人们到中关村创办科技企业。

  王文京和苏启强在创业之前就已经发现,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对财务软件的需求。“在机关做的时候我就感觉到社会对财务软件其实有需求,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专门的公司干这个事儿,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机会。那时候各个单位都自己开发,自己用,没有一个统一高效的软件,也没有专门的商业机构来做这个事儿。”王文京说。他决心自己做一个财务软件公司。

   王文京和苏启强在中关村海淀南路一个居委会那里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小平房,他们借了5万块,买了台电脑,注册了个体工商户“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财务背景、机关工作经验和大量的企业家传记的阅读使王文京知道,除非拥有明晰的产权,否则未来将会麻烦不断。而在当时的中关村,各种各样的公司形态错综在一起,既有联想那样“戴红帽子”的,也有四通那样的集体企业,产权最明晰的则属个体私有。尽管个体工商户得不到更多的政策优惠,然而王文京想到未来,还是将自己变成了个体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