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文京:最真实的人生(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26 华夏时报

  这一次他没有自怨自艾。他安静了下来,试图从庸常的生活当中寻找幸福。那时候他已经当了财政司的机关团委书记,有机会把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谈论理想。

  那时候,中关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春先已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万润南已经声名鹊起,柳传志和他那有着19个字的招牌的“未来联想”已经攫取了“第一桶金”,开始有了造电脑的野心。他们谈论着这一切,一边心潮澎湃,一边内心轻轻慨叹壮志未酬。他们在集体的温暖当中享受幸福,在幸福当中慨叹未来。

  王文京在慨叹中依旧得到了很多,这是时代人物通常具有的特质。他们从来不会浪费自己的任何一段经历。他们都试图把往事变成未来的某种动力。“5年机关工作,尽管思想有这样那样的起伏,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一天是瞎混的。”

  王文京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起草了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会计制度,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另一件是负责实施了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会计电算化工作。

  还在1985年的时候,王文京和同年分配来的同事苏启强主动找领导建议在整个中央国家机关财务部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他们花了两年多时间来推广这个项目,所涉内容包括项目规划、硬件选型、软件合作、单位选择以及组织研发和鉴定。最终他们将项目推广到了100多个单位,从中他们得到了自己创业最重要的阅历以及人脉。

  多年后王文京谈起自己的这段阅历时说:“从机关走出来创业有两个优势,第一是眼界高一些,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因为在政府机关工作可以对整个国家的政策、趋势了解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第二个优势是那种严谨的训练,我自己的体会是,大学毕业到机关工作了5年,觉得那种机关工作很严谨,做什么事儿都讲究规范和流程;发任何一个文件,部门之间都要很好地协同。这对我运作企业是很好的一个训练。如果我大学一毕业就创业,如果没有在那里工作五年,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

  到了1988年的时候,王文京终于按捺不住了。那时候的中关村已经风起云涌。柳传志已经遇到了吕谭平,他们一起在香港组建了“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在北京,四通和联想的争斗达到了白热化,他们甚至为一个牌子而需要科学院领导对他们进行仲裁。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联想开始面向社会招聘,郭为来了,杨元庆来了,孙宏斌来了……一切中关村的IT英雄和无限的落寞者都在那时候聚集到了一起。中关村有些风云际会的味道了。“那是一个气氛太好的年份,”王文京有一次激动地回忆,“各个方面都在考虑如何变革,大家思想很活跃。”

  改革开放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王文京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也已经算了5年的账。就像是被春雷惊醒的蛰伏小虫一般,他开始蠢蠢欲动了。“在机关呆了几年之后,大家对整个国家改革开放这样一个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当你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时候,你发现其实经济建设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焦点,而且整个时代、整个社会都在呼唤一批企业和企业家的出现。”

  王文京整日阅读的企业家传记终于彻底摧毁了他的忧虑,它们使他倾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召唤——辞职、创业去。他找了苏启强谈他的想法。苏启强说他愿意跟他搭伙一起干。他们就干了。

  那一年王文京24岁。他既没有接受领导的诚恳挽留,也没有办理当时流行的停薪留职。他和苏启强决绝地走出了国务院机关事务局的大院,甚至没有丝毫的留恋。“终于有机会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我急不可待。”王文京后来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