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砖”出炉(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2: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时,中国花了大量的外汇去购买这些制砖机器。例如陶瓷压砖机,“1984年到1994年,中国就进口了3000多台”。在样机出来之后,价格比国外设备的价格低了好几倍。在性能的差别上,海源占了国情优势。德国造设备多是考虑用灰砂为原料,而中国的多是粉煤灰,因此,若不经过改造,国外设备并不具备生产优势。

  李良光举例说,2005年河南一家电厂花费1200多万购买一套德国设备,运转一直不正常,后来花了约前者1/3价格,买了海源一套设备,十几天就运转正常,而且产量高于德国设备。

  “在粉煤灰蒸压砖领域,海源还没有竞争对手。”李良光表示。据悉,目前例如广东科达、恒利泰以及湖南的五菱,都有相似的业务,但设备的类型“还不完全一样”。因此,在李良光看来,海源目前有着“垄断”的优势,虽然进入者也逐渐增加,但先发者的优势目前还在。

  突破瓶颈:规模求解

  按照一台机器5000万块砖的生产能力,海源卖出的200套设备总共生产了100亿块砖,李良光表示“这只占市场不足1%的份额”。但按张立辉的判断,“房地产市场对砖块的需求每年都在稳步增加”。

  据悉,2005年,海源销售了22套设备;2006年销售60多套;2007年销售90多套。在吸纳了资本之后,海源预计在今后的四五年之内把年产量提高到400台以上。

  不过,由于“受制于生产能力,虽然市场上的价格在涨,但海源交不了货”。张立辉表示,资本的进入帮助海源扩大生产规模。李良光介绍说,在三家基金参股以后,海源买了200多亩地在盖,但“大型装备投入很大,扩大工厂有个过程”。

  李良光表示,海源计划年底前在国内A股上市,融资后将继续扩大工厂规模。

  与此同时,国内的其他制砖设备厂也在纷纷扩大规模,在红砖时代即将谢幕的同时,新墙体材料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海源这样的制砖设备,正为这波“金砖”财富,推波助澜。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