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绿金链:桑德式生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徐丹 本报记者 陈晓平

  在中国环保业务领域,桑德集团是唯一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

  2007年,北京桑德环保集团(简称桑德)总资产近50亿,税后利润近4亿,旗下合加资源(深交所000826)营业收入3.5亿元,较2006年增长52.47%,伊普国际(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Epure)6.97亿元,增长38%。

  相对国内外行业“大佬”,桑德可能还是“小”企业,不过,在市场化才若干年的环保行业,尤其是规则、模式尚未完全清晰的市政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14年内,桑德却依然将自己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民营环保集团。

  作为桑德的董事长,在公司的主营业务上,文一波是绝对的专家,清华硕士在读时,文已经参与了宝钢废水处理项目。而资本市场的运作,他也已颇为拿手。虽然第一次借壳上市时,他说自己 “还不太懂借壳融资”。

  细究之下,桑德式生长,具有样本意义。

  “中华碧水”:BOT再融资

  1999年的桑德,在污水处理的技术设计服务、工程承建等初始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年收益有几千万了”,虽然单纯的设计、承建已不能满足文一波的抱负,但他还是进不了市政污水处理领域。

  他想到“带资建设”——你把污水处理项目给我,我就自己掏钱,我来建设,做好之后你再交钱。但行不通,民营资本进入市政污水处理领域,这完全没有先例。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普遍采用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面借款或贷款)建设,再由隶属于政府的事业单位负责运行的方式进行。

  但另一方面,在污水治理的严峻形势和巨大的资金压力下,这种方式显得迟缓无力。

  据资料显示,2000年城镇日排放污水总量约为1.37亿吨,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治理量只有大约0.1亿吨,9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达标就直接排放。

  而根据2000年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发文颁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确立的目标,2010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水平不低于50%,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据此推算,从2000年到2010年,预计将增加污水处理能力5000-6000万立方米/天,需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000余座,总投资近4000-5000亿元人民币。

  这种节能减排的压力,让文一波意识到政府终“会选择一个最快能帮它办好事的企业来”合作。

  1999年提出“中华碧水计划”后,文一波开始“磨”第一个项目。这一磨就是两年。

  “中华碧水计划”的主旨是市场化运作污水处理项目,即向政府争取特许经营权,由企业承建并运营一定时限,通常为20-30年,期间靠收取由政府转移支付的排污费营收。

  虽然,一开始并不知道这种““建设—运营—移交”的方式就是国外流行的BOT,但文一波清楚这“本质上是一种融资模式创新”,“并不是口袋里有多少钱才可以办多少事”。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