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业链缺失:鹏润不能补的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0:31 财时网-财经时报

  春蔚

  鹏润电器是什么?

  是支伏兵,是国美寻求差异化竞争的一支伏兵。

  按照黄光裕的理想,鹏润电器不能靠规模化取胜,要靠差异化经营获得利润的补给。某种程度上讲,鹏润电器是国美单店经营的样板工程,是未来国美门店谋求利润增长的“示范田”。

  这本是未雨绸缪的好事,可惜黄光裕太乐观了。他过高地估计了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增长潜力和经营水平——这仍是资本为王的草莽时代。在这个时代下,精耕细作的差异化市场,远没有人们理想中的旺盛。

  2006年9月,在国美鹏润马甸店开业前两个月,国美戏剧性地收编了上市仅仅9个月的上海永乐。这是一场仓促的交易,仓促到先期准备和永乐合并的大中都很愤然。

  占有上海市场过5成的市场份额,募集逾10亿港元的永乐电器,为什么无力对抗国美苏宁?

  一纸对赌协议真的就是压倒永乐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国美永乐的并购大会上,黄光裕一言蔽之:国美将更有效地运用价格手段打击对手。

  价格永远是市场竞争最有效的手段。正是这种“御敌一千,自伤三百”的价格战使得行业失去理性经营的土壤。

  永乐只比国美、苏宁晚了一年进入资本市场,尚无力支撑这场全方位的价格大战,更不要说那些没有资本市场补给的家电连锁企业们。全行业仅仅两到三个点的低利润率,使得火拼双方在每一轮价格大战下未能获得实质收益,更不要说去开辟新的战场了。从2003年开始的行业跑马圈地不再是制胜法宝,大中、三联最终选择在本乡本土做大做强的策略,已经说明这个产业到了变革的边缘。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形势会如此陡转。2005年12月当黄光裕以1亿元的注册资金筹建鹏润电器时,他是做好长期作战准备的。但势比人强。鹏润电器的三年规划中那30-40家门店很快成为镜花水月,仅仅三个月后就面临整改。

  脆弱的家电连锁市场,甚至容纳不下一个全新的家电连锁品牌了。

  但这不是国美一家的尴尬,与之同悲的还有百思买。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大门已经全面对外资开放,美国家电连锁业老大百思买直到2006年12月28日才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直营店。高定位的家电卖场并未能在价格战的血腥中独善其身——百思买至今未能在中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价格战的主题曲下,不能创建一个新市场,就只能打破一个旧市场。

  从2006年5月12日美国百思买控股南京五星电器开始,中国家电连锁的战国时代进入整合阶段。这只开了个头。黄光裕的资本战车开始更猛烈地狂飙突进:继2006年并购上海永乐,2007年并购北京大中之后,2008年2月底又正式控股山东三联……看似固若金汤的中国家电连锁前六强的格局,瞬间瓦解到行业前三强的格局。

  国美最终以1200家门店的绝对领先优势获得了整个行业18%的市场份额。作为跟随者的苏宁也在缩小差距,国美并购永乐时3倍于苏宁的门店优势被缩小到2倍。每每作为“假想敌”以及海外学习榜样的百思买,在一个以国美和苏宁为主导的家电连锁市场上,只能是有心无力。

  行业阶段性洗牌结束,并不代表国美一统江湖,谁都清醒意识到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即将开始。此时的国美,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整合旗下的国美、永乐、大中、三联等品牌,形成更好的集合效应,而不是耗费心血做出鹏润电器这样的样板工程。连鹏润电器的掌门人都承认,和传统卖场相比,鹏润的差异化高端家电产品不足15%——这是一个产业链的缺失,不是国美一个流通商能解决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讲,鹏润电器这支伏兵确实有些生不逢时。即使从战术层面上,也能显示出国美的专业理想和行业抱负,但无论多完美的行业理想,只要在商业逻辑上存有明显缺陷,都无一例外难逃覆灭。

  终于在2008年的春天,鹏润电器悄然隐灭,成为国美电器的鹏润店。和永乐、大中、三联这些历经市场考验的品牌相比,鹏润电器的品牌夭折并不足道。

  毕竟,这还是一个家电连锁业的初级阶段,而它生不逢时。-

  相关策划:

  鹏润电器之殇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