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航站楼的过去八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0:30 财时网-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陶海青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约270亿元,T3航站楼启动后,首都机场将成为欧美往来亚澳航线的重要中转过境航空港,并有望成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大型枢纽航空港。从论证到T3航站楼正式启用近8年中,曲曲折折,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 2月29日,北京首都机场东扩工程的成果——T3航站楼投入运营。这个投资270亿元人民币,历时三年零九个月建成的庞然大物,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航站楼。 被称为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T3航站楼,渲染着中国传统的红色,整个建筑形象如同一条巨龙。这个美仑美焕的世界之最,从论证到正式启用历时8年,10万张设计图纸可以堆满一个库房。 3月4日,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朱静远接受《财经时报》独家采访,披露了T3航站楼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有趣或波折的故事。 论证4年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以下简称”T3航站楼“)扩建经过了近4年的科学论证。论证过程很艰难,有过许多方案,3号航站楼的设计图纸近10万张,是2号航站楼的设计图纸的20倍,足足可以堆满一座库房。”3月4日,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朱静远在接受《财经时报》独家采访时说。 2000年6月,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启动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中咨国际咨询公司组织了三次专家论证。 2003年8月22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扩建工程立项。 “事实上,我们对首都机场航空流量的增长估计比较保守,实际的增长远远超过了预期。2003年在报送首都机场可性行研究报告时,预测2010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4800万人次,2015年为6000万人次,投资概算也是按这一流量增长终端目标设计的。”朱静远坦言。在实际建设中,将原计划进行了调整,使得T3建成后首都机场最高吞吐量提升到7600万人次。 在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以前,首都机场的最高吞吐量已经达到5200万人次。 2004年3月2日,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批准。之后,国家发改委又进一步批准增建T3C国际候机指廊(手指形状的通行和候机区域)。 在T3航站楼扩建论证过程中,还穿插着第二机场选址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方案的比选工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就是当时主张建第二机场的人。他在最近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当时对于建第二机场和在原地扩建,进行过很多论证。但是考虑到奥运会,只剩下4年就要召开,再建第二机场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T3航站楼从开工到2007年12月28日验收,耗时三年零九个月,在世界上同类航站楼中建设周期最短,投资也是最少的。“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约270亿元,这么大一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困难。”朱静远说。 协调之难 “在T3航站楼工程建设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搬迁。在一年之内,要动员一万多人搬迁。当然有不愿搬家的。协调好各方利益,成为T3航站楼工程进展顺利的重中之重。”朱静远说。 T3航站楼工程新征用地22200亩(含航空公司2500亩),周围九个村庄需要搬迁。 显然,要九个村庄的一万多人顺利搬迁,必须有北京市顺义区各方的密切协调。另外,村庄内的一条河流不得不改道,这又需要北京市各部门之间很好地配合。 “搬迁工作也有不顺利的时候,钉子户也有,确实耽误工期。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总指挥陈国兴常向我报告,某个村庄还有三户,某个村庄还有一户,如果再不搬怎么办?于是我就不断地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打电话,不断地找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请他们帮助解决问题。”张国宝说。 很显然,有些事情是民航系统不能做的,有些甚至也是北京市自己无法做到的,这就需要协调。“比如资金,中央出多少,民航总局出多少,还有多少需要发债券,有多少需要用贷款;再比如设备招标,遇到很多纠纷,这些都需要与其他地区统筹协调。”朱静远说。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