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专利:福兮祸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14:54 《中国商界》杂志

  

中国专利:福兮祸兮

昔日多家媒体对郑州拓普轧机的赞誉之言,今日看来完全是炒作。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编者的话】

  本刊今年第一期“特别关注”栏目发表《拓普轧机:中国制造之痛》一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的标题在“新浪”网首页甫一露面,数小时内,点击即达80000多人次、网友发表留言或跟帖2000余条镲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余家中文网站转载,并有多家网站开辟了专题论坛。

  拓普轧机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如此广泛(包括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并非偶然,与当前举国上下倡导科技创新、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氛围密切相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拓普轧机就逐渐受到有关方面的热捧,一度被誉为“中国轧机第一人”、“世界轧机技术的领航者”,进而成为名冠全国的自主创新典型;郑州拓普轧机技术有限公司亦通过大肆标榜“专利产品”的营销策略,将劣质产品推向市场,企业一跃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显赫的“高成长性企业”。“金奖专利”成为拓普公司高速发展的推进器。

  而当轧机质量问题充分暴露,拓普公司也陷入经营困境的今天,人们自然要问:既然是领先世界的专利技术,为什么没有生产出好的产品;拥有“金奖专利”技术的企业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社会的宽容和谅解,是不是就可以逍遥法外;如果“专利产品”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到底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典型事件,自然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亡羊补牢,社会的方方面都需要认真反省。

  本期“特别关注”刊发的这篇文章,从“专利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入手,进一步阐释了拓普轧机质量问题的前因后果。

  文/本刊记者 李嘉

  近期看到一篇网文,将拓普轧机比作“科技华南虎”,认为其骗术超过了陕西华南虎照片的始作俑者周正龙。这种比喻未必恰当,但如果要论拓普专利轧机的社会危害,恐怕已经远远超过“华南虎”。

  专利技术并不神奇

  如《拓普轧机:中国制造之痛》一文中所揭示的那样:围绕郑州拓普公司轧机发生的一切,都源于郑红专1989年3月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轧辊小挠度、高刚度轧机”的专利。

  专利通常有以下三种含意:一是指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二是指专利权,即专利权人在法定时限内对其发明所享有的专有权;三指专利文献,即记载发明创造内容和受保护技术范围的法律文件,供人们随时查阅。

  具体而言,郑红专拥有该项专利,意味着他的该项发明得到了国家专利部门审查认可,并在中国大陆境内对这一技术享有专有权,同时须将技术内容向社会公开。

  获得专利权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一是要满足“形式条件”,申请人需要向专利局提交请求书、权利要求书与技术内容摘要、附图等文件,并且在形式上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二是“专利性条件”,即申请内容和方案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简称“三性”)要求。简单地说,新颖性是指在此之前没有同样特征的技术在国内外使用过、或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是指,这种技术与申请之前的现有技术相比有明显的本质区别;实用性则指,该技术方案可以被制造或者使用,并能产生积极效果。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