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雎国余:领袖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或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20:17 新浪财经

  我们大家都知道,比如我们中国制造规模性的企业非常有限,比如说我们中国制造附加值比较低,我们中国制造可能往往是一些土地资源密集、自然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比如中国制造可能还伴随着高能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比如我们国家的纺织品,它的利润空间也就是3%到5%,而且主要是印染环节的支持,我们知道印染对环境污染是比较突出的。当然我们为了生存,我们为了财政,我们为了就业,在环境污染上,在某个时期可能会付出一些代价,也许是可以容忍的,但是这个问题已经提到我们解决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中国制造,真正能够在世界市场上能够打得响的、有竞争力的品牌非常有限。我们讲了德国制造,马上就想到西门子,马上想到奔驰、宝马,或者其他一些产品,说日本制造马上就想到索尼,或者三洋,或者松下,或者电子产品,还包括汽车制造业等等。我们中国制造的品牌是什么?当然也有,某些纺织品,某些食品,某些饮料,包括我们汇源果汁,但是我想是有限的。我们中国制造的背后确实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当然这就是我们研究报告的第二章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要给出经济学的回答,经济学的解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当然我们的这份报告里面,就从几个角度对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原因做了分析。

  第一个原因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理论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是由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的。在市场条件下,我们要参与国际分工,我们要发挥本国某些资源的比较优势,那么这样一种状况,就决定了中国制造在一个时期之内,在我们国家产业发展的某个阶段,恐怕避免不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这样一种状况。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所指出的,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来看,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观念比较薄弱。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个转轨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国家,这种计划经济,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包括刘伟院长讲的,技术和制度这两个层面的这样一种缺陷的惯性作用还存在。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家制造业存在的这样的原因。

  第三点,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转移的理论来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使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实现的。我们知道现在在国际这样一个领域之内,发达国家的产业在向不发达国家在进行转移,当然我们目前还算是低端制造业的承接者、载体,这种状况短期内也许不会改变。

  第四点,我们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条件来看,我国制造业目前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有它的现实原因。因为大家不要忘记,我们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我们也是一个土地或者空间资源相对来讲也是比较丰富的国家,至少比韩国比日本要丰富得多吧。而且考虑到历史上的原因,计划经济给我们留下了在职职工总数30%到40%的冗员富余人员,又考虑到我们国家农村还有2个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这样一些特殊的国情,更不用说从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的轨迹来看,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它不可避免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一个绝对或相对减少的趋势,在座的有不少是经济学的博士硕士本科生,我们学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吧,马克思100多年前就谈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别忘了,如果劳动力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