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戈尔:隐形的翅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8:20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07年中国最“牛”的投资神话能否持续? 采访 | 本刊记者 何伊凡 王琦 牛文文 文 | 本刊记者 何伊凡 编辑 | 李岷 200多亿金融资产是雅戈尔身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可是它有些沉重。 它长得太快,甚至一开始都不在规划之中。但是李如成运气好,赶上了资产证券化浪潮这拨大牛市,这边衬衫还只能一件件地卖,那边股权投资的资产价值已是十倍、几十倍地翻。 据说,现在宁波很多小企业上市前都愿意主动地受让或者赠予雅戈尔以股份。“实际是希望自己身上能有点雅戈尔的烙印,李如成是宁波服装行业的老大,也是房地产的老大,现在又成了资本运作的老大,它的标志已经成了信誉的担保。” 当然不止是宁波。“实业经营+金融投资”是多少中国民间企业家在精心搭建的模式,现在雅戈尔表现得如此抢眼,大家都在看。 看它能否复制自己既有的投资“神话”。雅戈尔前期股权投资的成功,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从国企改造到为商业银行注资,类似的投资机会、那么低的投资成本今后越来越难有,2006年-2007年这样的股市行情只怕也会调整。那么,雅戈尔是否具备专业、过人甚至独到的投资眼光与能力,证明当潮水退却的时候,它并不是像很多其它企业一样其实只是在“裸泳”? 看它怎么改造自己的架构。不同的实业企业延伸出股权投资业务时,有不同的延伸法。有的把投资部分放在实业企业下面,有的是投资与实业并行属于同一个集团、同一个上市公司(就像雅戈尔现在),有的则通过一个控股公司来掌控金融(股权)投资板块与实业公司(就像联想控股与万向控股)。雅戈尔现在这种情况,不利于资本市场对它进行准确定位与估值,对投资者权益、对公司融资开展业务都有制约。将波动较大的金融业务从雅戈尔体内分拆,是情势所需,也是雅戈尔的关键下一步。 最后,看它怎么对待它赖以发家的实业。实业企业升级做金融、做投资,是不是一定就意味着对实业的放弃、一定意味着实业精神与雄心的消退、都参与到金融泡沫的制造中去了?不一定。联想控股一手做了联想投资,联想集团还依旧“出海”;万向金融做得不错,也还是汽车零部件的老大。对此,我们似乎不用对李如成们太担忧。 对于雅戈尔请来的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宁波的冬天实在太糟了。一连数日,寒风裹着小雨。不过,1月22日,喜来登大酒店内那场隆重的庆典让他们暂时忘记了天气的困扰,奢华的水晶吊灯俯视着这群顶着显赫头衔的人们。庆典开始,一个肤色黝黑、健硕的男人走到聚光灯下。如果换下西装,他更像是从产业工人群雕中走出的人物。 李如成,雅戈尔集团(600177.SH)董事长,肤色黝黑,走路不快,但双手摆幅小,带着股不回头的劲。 “雅戈尔收购Smart和Xin Ma之后,”李如成稍稍停顿了一下,“会成为世界最强的服装企业之一。” 这是一笔收购金额达1.2亿美元的交易,是中国服饰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Smart是美国Kellwood在远东地区的全资子公司,Xin Ma则是与Smart相关的美国资产,其中收购Smart雅戈尔出资7000万美元,另外5000万美元则用于收购Xin Ma。 2007年,雅戈尔在资本市场的耀眼表现令人惊叹,一度成为国内A股公司持股市值排名第二的企业。但是,雅戈尔却有意让2008年以展示其对服装主业的雄心开始。这一雄心最近在若干场合被反复强调,涉及股权投资和房地产业务则言之寥寥。 李如成刻意回避着媒体对雅戈尔投资战略的追问。在收购发布会结束的采访中,他甚至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爆破性的发展,会把企业家引到误区当中去。这是我担心的事。我们曾经的机会与运气不能作为企业的谋生之道来考虑。” 有人评价,如果把雅戈尔比作一架飞机,那么它的机身是服装主业,股权投资和房地产则好比其两个机翼。“股市的大牛市和房地产的大牛市它都抓住了,两翼成长太快,甚至遮挡了机身。”宁波民营企业商会秘书长黄江伟说,“2008年,房地产可能受政策面影响,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也在累积,此时释放强化服装主业的信号能够给人以信心。” 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雅戈尔并没有放缓对股权投资的探索。李如成亦承认,仅在2007年,雅戈尔便在股权投资方向新增投资50多亿元,现在雅戈尔旗下已有200多亿元的金融资产。2007年初,在李主持下,雅戈尔成立了两家子公司:宁波雅戈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雅戈尔投资有限公司,前者的角色是VC,后者则更像PE。“这已经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李说,“我们是想逐步地、慎重地迎接一个产业。” 一方面“担心”,一方面“逐步地、慎重地”,这也许正是当金融这扇窗口不期然地在雅戈尔面前打开、企业在实业与投资两股洪流夹击之下时,它的掌舵者李如成真实而微妙的心态。 他不是不知道外界的质疑:牛市的“傻钱”赚完了,雅戈尔的投资成功还能复制和延续吗?实业、投资与地产是放在同一个盘子,还是准备另起炉灶? 有一点是确定的,民营企业家李如成决意要要用资本做成传承实业的“钥匙”。他曾多次宣称将在60岁、也就是2011年退休。“我要留给他们(接班人)没有麻烦的资产,留几百亿的财富给他们,不会给他们造成负担。你只要把‘钥匙’拿走,就可以管理房子。将实业资产资本化、证券化,保持流动性,就可以把企业交出去。” 但是李如成怎么打造这把“钥匙”? 无心插柳 从雅戈尔那座两翼伸展的大楼的八层办公室眺望,李如成的目光或偶尔会投射到10年前,那是造就雅戈尔今日投资神话的起点。 “股权投资雅戈尔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我到外面去,人家对我评价,‘你是中国的巴菲特,每个项目都很成功’。这句话错了,很多投资项目初衷都不是想挣多少钱,是政府给我照顾。”2007年6月,李如成对《中国企业家》说。 “照顾”是李带有中国式智慧的表述,更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地方政府需要雅戈尔“照顾”一些企业。例如广博集团和宜科科技,原来都是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政府希望雅戈尔能把它们救活,李如成本不愿接受,但又推托不掉。比如宜科是雅戈尔在上市前政府要硬搭进来的,“雅戈尔要上市没办法”,无奈之下才成了大股东。 1997年4月,宁波商业银行组建,市领导希望为银行找几个有实力的股东,也让雅戈尔参与。尽管担心银行不容易做,李如成也没好拒绝。 投资中信证券更是有点误打误撞的色彩,雅戈尔1998年上市后想在新兴行业里寻找项目,李如成对证券行业颇感兴趣,但觉得“肯定不能自己去搞一个证券公司,还是参股比较好。”在他眼中,中信证券属于比较规范的国有企业,股东背景也不错,都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好跟我们有一个互补”。中信证券之后的上市,以及券商会成为牛市中攻势最强的板块,就都在李意料之外了。 “熊市时雅戈尔一度想把中信证券的股份抛掉,结果差几分钱没出手。”国信证券纺织行业分析师方军平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当时南方证券那么大的证券公司都倒了,大家都不看好券商,雅戈尔现金流比较好,他面临一个选择,不卖也可以,但希望卖,又不是那样急迫,没卖成可以说是歪打正着。” 上述几起半推半就的投资在10年后修成正果,收获之丰甚至把李如成自己也吓一跳。2007年1月,广博股份(002103)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2008年1月25日的收盘价为15.22元,而雅戈尔的持股成本为1.52元。宜科科技(002036)2004年就已上市,2007年4月雅戈尔又增持宜科科技到持股29.84%,成为其控股股东。2008年1月25日宜科科技的收盘价为17.25元,雅戈尔第一次入股投入的1623.98万元已放大了约9.5倍。 2007年7月19日,宁波银行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批上市的商业银行,不到10日,股价涨幅就超过200%。2008年1月25日股价为18.15元,雅戈尔当年投资成本不过每股1.01元。 让雅戈尔钱包迅速膨胀的是中信证券一役。雅戈尔的持股成本为1.7元,总投资成本不过3.2亿元,2007年2月,雅戈尔减持了3012.14万股,套现7.5亿元(税后)。减持后仍是中信第四大股东,2008年1月25日中信证券收盘价为76.02元,雅戈尔账面收益放大了44.72倍。 2007年初,一家财务咨询机构负责人在宁波见到李如成,当时投资中信效果已显现。令他惊异的是,稳重如李如成居然也会喜形于色,“我做了30多年服装,利润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李告诉他,“但投资就是不一样,一下子就能赚制造业30年的钱!” 此篇为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