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娃哈哈品牌争夺战:宗庆后又添战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00:01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垚霞

  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与达能的品牌争夺战中会冒出一个“战友”。其实不仅是宗庆后本人,事情的发展几乎背离了所有人的想象。

  继娃哈哈集团经销商、供货商及部分员工声讨达能亚洲有限公司(下称“达能”)之后,另一个搅局者也开始公然与达能叫板。不过这个搅局者的来头似乎和事件本身毫无关联,它是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和君创业”)。

  6月14日,和君创业在国内某媒体发表了一封致法国达能公司的公开信,要求达能退还娃哈哈品牌,并对损害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明”,600597.SH)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作出赔偿。

  “我可以毫不避讳地说,我们6月初购买了光明的100股股份,为的就是起诉达能。”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坦然地对《财经时报》表示。

  商业大忌

  李肃的意外介入,让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变得多元化起来。此前尽管有经销商和供货商的参与,但不论如何,他们看起来都像是宗庆后的“自己人”。而眼下,宗庆后显然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按照常理来看,这肯定不是咨询公司该干的事情。”李肃笑称,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排斥外资的人,而且在娃哈哈和达能矛盾爆发的初期,李肃非常同情达能。

  李肃说,在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矛盾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有两个原因让他“火冒三丈”:一是达能的傲慢态度(达能总裁范易谋在达能启动对娃哈哈的法律程序后不久就公开表示,“要让宗庆后在诉讼中度过余生。”),另一个就是达能增持光明股份的相关事宜。

  2006年4月,达能以比市场估价低30%左右的价格增持光明的股份,其持股比例由此从原来的5%上升到20.1%。达能和光明在2002年9月签定协议的附加条款中,达能方面只允许光明在两个菌种的酸奶中无偿使用达能品牌。但后来当光明面临经营危机并借用达能品牌的时候,达能并没有对光明在其他菌种上使用“达能”商标的行为表示异议。但在后来洽购股份的谈判中,达能突然出招并以起诉相威胁。

  “这种低价收购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光明股东的利益,而且以诉讼相威胁的手法有点趁人之危。”李肃说。

  李肃认为,达能自从进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参股了乐百氏集团、光明、梅林正广和、娃哈哈、汇源、蒙牛等7家中国本土公司,“这些品牌都是针对中低端的消费群体,很多产品都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达能与蒙牛的合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达能在扶植蒙牛酸奶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和光明的酸奶业务直接形成了对抗,导致光明的业绩不断下滑。”李肃坚持说。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有迹象显示,光明正在打算逐步退出酸奶市场。

  不仅是蒙牛和光明的酸奶业务,李肃认为此前达能参股的乐百氏和娃哈哈也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现在你还能在市场中听到乐百氏‘今天,你喝了没有’的广告语吗?”

  他表示,在全球的任何国家,同业竞争都是一项被禁止的商业规则。“达能在这方面犯了跨国公司的大忌。”

  强硬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市场对于法国达能集团的重要性,早已不容置疑。从2005年开始,中国就成为达能继法国、西班牙及加那利群岛之后的第三大销售市场。2006年,达能集团的全球销售额为140亿欧元,其中中国市场为14亿欧元,占其整体销售额的10%。而按照达能集团的计划,这一比例将在2010年达到20%。

  并购专家冀书鹏对《财经时报》表示,随着达能和娃哈哈之间的矛盾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包括和君创业以光明小股东身份的介入,达能所需要面对的已不仅仅是退出汇源、蒙牛、光明,或者娃哈哈的事情。“它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正在接受考验,是否继续保留中国市场,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肃。”

  今年5月初,冀书鹏曾设计了一个通过引入第三方投资者的方式,来缓解双方尖锐对立的立场,以此谋求双方的错位空间和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但现在他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和解时机。”

  冀书鹏认为,从现在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双方回旋的余地非常小,即使诉诸法律的手段,最终判决的弹性空间也相当大。“但不管法律最终给出的是怎样一个结果,达能都必须重新审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

  冀书鹏表示,达能的市场战略本身是没问题的,但他们忽视了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前瞻性考虑。“徐工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对于外资的进入,不论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地方工商局和企业,都保持一个正面的态度。但在徐工事件之后,中国的社会政治力量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由于绿灯开得太大,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不过达能并没有准确意识到这种复杂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微妙变化,仍然坚持原来计划好的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策略。“达能失败的是企业公关,他们仍然坚持以前的那种强硬的并购立场。”冀书鹏说。

  李肃也指出,并购行为本身没错,但在中国,外资企业针对中国全行业的企业进行并购的只有两家,即柯达和达能。

  “他们都是那种典型的短期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然后逐步垄断、弱化和消灭中国企业的做法,而当年柯达的这种做法现在已经被大家传为笑柄。”李肃强调,柯达真正能够在中国站住脚,依靠的是通过品牌来发展连锁店,而不是一系列的并购。

  不过面对目前娃哈哈和达能双方僵持的局面,上述人士仍坚持认为,彼此的适当妥协会更有利于双方的发展。

  “由于彼此的不信任,这样的反面案例日后会加大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作成本。”冀书鹏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