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许可证拉倒民营石油大亨 出路只有退出转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6日 10:15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姜雷 傅炳荣的故事只是民营石油商艰难生存的一个缩影,或者微观放大。现实的情况是,对于惨淡经营、一路死扛下来的民营石油商们,出路或许只有一条,退出转售 6月的上海进入了用电高峰期,来往于黄浦江的数以万条运煤船频繁进出港。而为这些运煤船提供燃料的,就是那些被称为水上加油站的燃料油供应商。 在这些水上加油站中,上海鹏盾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下称“鹏盾公司”)是最大的一家,其业务量已经达到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的50%以上。 但现在,人们关心的并不是鹏盾公司每天给多少船只加油,而是鹏盾公司的总经理傅炳荣。《财经时报》获悉,早在去年的5月31日就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而被上海杨浦区人民检察院逮捕的傅炳荣有了最新进展。 祸起成品油 “傅炳荣只是因为成品油的销售问题在接受司法机关的问讯。”电话那头的上海鹏盾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下称“鹏盾公司”)负责人傅瀛告诉《财经时报》。“但问题基本已经搞清楚了,很快就会解决的。” 问题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5月中旬,该案已经进入庭审阶段。傅炳荣仍被公安机关羁押。”接近此案的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如果判下来可能判是7至9年,罚金10万到20万。” 公开资料显示,虽然身为石油商会理事、长联石油核心股东之一,但是傅炳荣的鹏盾公司并没有销售柴油的《成品油经营许可证》,这也成为傅炳荣被捕的直接原因。 《财经时报》获得的起诉书显示,从2004年7月至2006年3 月,傅炳荣先后通过旗下的3家公司,向上海联欧家具有限公司、上海欧亚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50余家单位大量销售柴油和汽油,非法经营柴油和汽油2500余吨,销售额达人民币1103万元。 杨浦检察院相关人士表示,傅炳荣在没有获得《成品油经营许可证》,不具备成品油经营资质的情况下非法销售成品油,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也使傅炳荣成为石油商会会长龚家龙被调查之后,又一位即将倒下的民营石油商。 资质门槛 早在2004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就以“投机倒把”对鹏盾公司予以处罚,其原因也是因为无证销售成品油。但现实的情况是,活跃在黄浦江的大小民营油企,没有一家拥有成品油销售资质。 一家不具名的民营油企负责人告诉《财经时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仅仅归咎于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拥有资质的国有企业已退出这一市场,市场又有这样的需求,我们能不抓住这样的机会吗?” 在2000年之前,黄浦江的水上加油业务是由中石化独家垄断的。但因利润不高,之后中石化调整了其在上海沿江的产业布局,退出了水上加油业务。这才使得民营油企有机会参与到这一业务当中。 对于此次刑事责任的认定,不少民营油企都为鹏盾公司抱不平。“枪打出头鸟。他们就是因为做得太大了,实际上他们对于确保航道通畅运行是有贡献的。”上述人士感叹说。 数据显示,傅的企业每年销售加装燃料油约3万吨,其中柴油约2000吨,占比例不到10%。特别是2004、2005年间,国内柴油价格呈现批零倒挂,上海地区柴油短缺。傅炳荣在油价倒挂无利可图,甚至在亏本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运煤船的按时出航。 《财经时报》获悉,目前法院内部对于傅炳荣一案的判罚也存在着争议——鹏盾公司的行为是否属于违反行政许可法,是否应当定为刑事犯罪? 据了解,很多谨慎的民营石油商都已暂停了成品油的销售,持观望态度。判罚结果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民营油企的经营策略。 出路 傅炳荣的故事只是民营石油商艰难生存的一个缩影,或者微观放大。现实的情况是,对于惨淡经营、一路死扛下来的民营石油商们,出路或许只有一条,退出转售。 截至2006年底,中国有成品油批发许可证的民营企业有3340家,占国内成品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3.4%。 根据商务部2006年12月颁布的《原油市场管理办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以及今年3月23日发布的《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和《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中的相关规定,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拥有两条硬指标:一是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二是拥有库容不低于1万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库,而且油库必须是企业自身所有或者50%以上控股,不得租借。 这个新门槛使得现有的3340家企业中,至少有近两千多家失去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最新的消息是,商务部6月初公布的首批获得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的8家企业中,仅有芜湖市二环石油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 来自石油商会的调查显示,初步估算下来,目前在国内大约有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不符合或不具备再次申请资格,并将在此次整顿、整改中通不过年度检查,拿不到新的经营牌照。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民企只能选择断臂求生。而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大,今年以来一些民企更祭出了“打包出售”这一招。 山西平遥中油的总经理张有权告诉《财经时报》:“据我所知,目前上海、浙江、福建、山东、陕西等地有很多民营油企都在私下运作‘打包’出售,出售的对象则是外资石油巨头。” 而一位石油商会的前任高层也正在福建和浙江等地忙碌着,他告诉《财经时报》:“这些民企主营业务各不相同,有的是成品油销售,有的是油品运输,如果打包在一起和外资谈判时就很有优势,或许能卖个好价钱。” 能源专家韩晓平则不看好这种打包出售的模式。他介绍到,从2000年开始,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为了赶在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开放前完成各自零售终端的战略布局,在3年内投入资金300亿元,实施了大规模扩张加油站数量的计划。 这种疯狂“圈地”的结果是,到2004年,两大集团占有国内加油站的总数比例,从39%增长到48%。大批民营加油站收归己有。“但现在社会上闲散的民营加油站有很多要么位置不好,要么没有油源,这样的加油站无论是3家国企还是外资,都不会收购的。”韩晓平说。 在韩晓平看来,与其卖给外资,还不如民营企业相互间实现并购重组。“只要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无论是自主经营还是下一步的出售,民营企业都会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谁“害了”傅炳荣 □ 姜雷 回溯两年前,当第一个民营石油商会和第一家民营石油企业联合体——长联石油成立的时候,傅炳荣和他的密友龚家龙都是当时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如今却又都身陷囹圄。 傅炳荣进入石油行业是个巧合。鹏盾公司原本是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三产企业,1998年7月按中央规定,“军队、武警、政法机关停止经商”,并于1999年6月由杨浦区人民政府经委托盘接受。 2000年12月,曾经是分局干警的傅炳荣四处筹钱,将鹏盾公司买下并实现了改制,主营燃料油。在国内油气领域,燃料油因其用户少、赢利薄等缘故,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所“忽视”,傅炳荣因此抓住了进入这一市场的难得机会。 5个月后,国家正式放开燃料油领域,其产品流通与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这一利好,使鹏盾公司与其他民企一样,快速在燃料油领域淘到第一桶金子。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这一行业的不少民营企业逐渐发现,尽管燃料油市场垄断度不高,但这一行的门槛却不低。进油、储油、售油,平日需要足够资金,数百万元几乎无法做成什么生意。 傅炳荣又将目标锁定在水上加油业务。因为中石化的全面退出,鹏盾公司很快成为黄浦江沿线最大的燃料油供应商,生意像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 鹏盾公司旗下拥有一支专业运输船舶队,包括供油船、供料船在内达到10多艘。在上海市宝山区与黄浦江口岸,傅炳荣建设了一座储油库,一共可储藏燃料油5000吨。鹏盾公司一跃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作为上海最大的燃料油批发零售企业,傅炳荣自然希望将自己的业务向利润更大的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方向发展。傅炳荣几年来曾多次向商务部申请《成品油经营许可证》,但均未获批准。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石油商会成立后,傅炳荣和龚家龙走到一起,呼吁冲破国有垄断,为民营油企受到不公正待遇呐喊的原因。 目前,审判并未有结果,但无论如何,上海民营石油第一人的前途看来不会乐观。虽然傅炳荣只是个案,但折射出的却是民营石油企业的恶劣生存状态。一位石油商会的前副会长感叹道:“中国民营石油企业真的步入了一个冬天,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原罪付出代价。”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