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环球企业家》陈婷张亮聊新形势下商业媒体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1:15 新浪财经
6月13日(周三)上午10时半,《环球企业家》董事总经理陈婷女士(左2)、杂志编委、执行主编助理张亮先生(左1)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杂志改版半月刊以及上述热点话题与网友展开交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有全世界看好的经济,但是没有全世界看好的企业,更没有被全世界接受的商业媒体。”美国有《华尔街日报》,英国有《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几乎让日本商务人士人手一报。中国何时才会拥有一个在全球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 6月13日(周三)上午10时半,《环球企业家》董事总经理陈婷女士、杂志编委、执行主编助理张亮先生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杂志改版半月刊以及上述热点话题与网友展开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财经市场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这几年财经媒体的受众也越来越广泛,参与其中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那么商业媒体在如今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有一个什么发展和商业机会,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两位嘉宾参与我们的讨论,他们分别是《环球企业家》总经理陈婷女士和《环球企业家》的编委、执行主编助理张亮先生,请两位跟大家打个招呼。 陈婷:大家好,我是陈婷。 张亮:大家好,我是张亮。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现在有一个局面,就是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的经济,但是中国还没有出现全世界看好的企业,从商业媒体来讲也没有出现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媒体,比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中国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财经媒体?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想就这个话题听听两位的理解。 陈婷:我觉得这是一个早晚的事情,就像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一样,因为中国的媒体走向市场开放时间相对要晚一些,所以应该说真正跟市场对接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很多的媒体还没有完全的从体制上走上市场,但是这一步如果说中国经济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这一步也是早晚要走的问题。 就目前中国财经媒体的竞争态势,我觉得也是优秀媒体形成的一个前业,竞争我用几句话概括一下,竞争空前激烈,竞争的形态也趋于多元,竞争度会越来越高,好的媒体会越来越好,差一些的媒体会慢慢出局或者冲洗洗牌,我觉得在近两到三年内这种格局会是一个财经媒体比较激烈的一个状态。我们每一个处在其中的媒体人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为创造中国优秀的商业媒体去努力。 张亮:我觉得你刚才问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就是中国整个经济形势非常好,但是没有受尊敬的企业和商业媒体。其实理论上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肯定会出现受尊敬的企业和媒体的,但是我作为一个记者,我经常感到所有事情都是需要证明的,在Google成为今天的Google之前一定要证明自己,所以理论上如果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巨大的家乡市场会复制出十家、一百家一流的国际级企业,也一定会出现一群一流的商业媒体,像你刚才提到的为何美国、英国和日本有三家重要的商业媒体,而其他国家谈不到,是因为它还是家乡市场很大,理论上讲究竟谁能成为这种受尊敬的商业媒体是所有人都需要证明的一件事情,但关键是大家有意识去通过你的努力证明这一点。 陈婷:也需要时间来考验。 主持人:印象中,财经媒体真正在2000年到2001年的时候是有一个大的爆发的,这几年增长有一个放缓的趋势,至少最近。很多市场人士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说财经媒体的市场有多大?陈女士能不能就比如说从广告容量看,很多传统媒体还是以广告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市场这几年有大家预想之中的增长吗? 陈婷:应该整体的增长还是比较缓慢的,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必须面对的,甚至在一、两年有不残酷的现实。但是今年以来至少从我的角度,我觉得这个市场开始变的理性,这个空间也在回升。为什么过去两、三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网络媒体新的东西出现以后,大家会觉得这个世界突然变了,那么我们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方式,包括思考方式都跟过去不一样了,就是大家开始犹豫我的这个投放,或者我的广告走向,我是不是就是过去那种传统的惟一的物理平台,就是这种杂志性质的或者报纸性质的这种投放。 很多客户他开始做一些尝试,做新的尝试,比方说走到网络,甚至有手机等等一些新媒体的投放方式,但是为什么今年开始回暖呢?我觉得一是跟经济大势有关,第二就是人们从那种恐慌的状态跟盲目的状态开始变得理性,才发现其实纸介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里面是不可实现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大家认为所谓的冬天,就是过去几年比较悲叹的觉得传统媒体的冬天来了,但我们这个团队一直比较积极乐观的在努力,我们觉得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就是看上去好像是冬天,其实这个时候要求你生存的能力要比过去更强,而且你的视野要更加宽泛,你的专业化水准要更加高,而不像过去竞争不怎么激烈的时候,你稍微做一点事情就可能取得成绩。 我自己觉得平面媒体的未来我还是非常积极乐观的,而且我觉得最近一期我们杂志,我们主编的一个卷首语,我隆重推荐大家看一下,其实国际的传媒大亨在最近平面媒体领域有比较大的动作,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一定有很多他过人之处,比我们这些媒体人有很多高瞻远瞩的思想跟行动,我觉得他的这个举措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就是说在平面媒体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他是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的,而且如果它跟新媒体融合好的话,我觉得它的生命力会更加旺盛。就《环球企业家》而言,正是这几年所谓趋缓,或者冬天,倒是我们取得最好成绩的几年,这个我一会儿会详细地跟大家从经验、经营广告、发行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主持人:张亮在你这几年的经验报道当中,你有没有看到财经媒体报道的热点有一个转变,或者说财经媒体读者他们对资讯的需求有一个新的变化? 张亮:这是非常明显的,就像你说的多数的市场是因为金融市场的发展,会让他当地读者有这种需求。但其实对于商业媒体来说他提供资讯真的不只局限于财经方面的信息,其实更主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我把它叫做商业知识,就是说比如说为什么比尔盖茨在大学没毕业的时候就能够创造微软,然后做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是说他是天才,而因为他从小能够接受非常丰富的商业知识的训练,他能够从小对整个商业世界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些东西我想很难说用比如说某一天的股价行情,或者某一本具体的书来做,而是整个社会知识结构。 其实在这个方面,比如说财富大概创刊有70多年了,福布斯今年是第90年,商业周刊也是接近80年了,他们在这么多年来真正交给市场的不光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投资方面的资讯,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他提供了一个梦想,就是你通过你个人的努力,你个人的见识,你跟一个团队共同的合作去创造一些独特的事业,所以比如说比尔盖茨会说这么多年来,他每周惟一会看的杂志就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可能在中国过去几年大家最需要的还是投资方面的信息,但现在越来越需要的我想是对于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因为创办企业肯定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人都是会累的,人也都是有他的事业局限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最需要的是你的启发,然后别人灵感对你的刺激,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看到中国经济真的一个高速发展,不仅仅是因为所有制的变化,或者说更多的钱涌入了中国,我想更主要原因是在中国更强的企业家精神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改变一些事情。所以如果说过去几年的变化,我想形势上你可以说中国对于创新方面的关注,或者对于欧美、日本、韩国企业的信息的关注越来越多了,这是几年前肯定不具备的,但是我想最主要的,如果你把他笼统化之的话,他应该是对于企业家精神,对更全面的商业知识的一种引介,一种传承。 主持人:张亮的这个观点很好,换句话说,市场格局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也迫使传统媒体,包括杂志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细分市场,在这样一个竞争格局中寻找一个他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究竟向市场提供什么,陈女士怎么看这个? 陈婷:我觉得张亮说得特别准确,就是说你对资讯的了解并不能够帮助你,就是只是你知道,你知道并不能帮助你提高你的技能和方法。 平面媒体,尤其是杂志,他扮演的一个角色就是张亮讲的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的家园,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但还有一个我补充一下,就是方法和技术的掌握,其实可能平面媒体能够通过深度报道,商业故事的解析,能够给读者更多的启迪,这个是新的媒体可能在短期内很难做到的,因为它的形态决定的。关于你说的定位问题,这个也是我们《环球企业家》这几年取得成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环球企业家》创刊有14年的时间,在03年之前其实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定位的问题,到04年我们现在的团队,应该说非常清楚找到了我们的方向在哪里,就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我说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的,你是谁,你到哪里去,可能你出生的时候就确定了。 《环球企业家》的出生就决定了它的方向,它要到哪里去。当然在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可能没有清晰的把它表达出来,在04年我们提出了一句口号,就是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把国际化这个标签作为我们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来推,后来我们从内容到发行到广告,等等,从系统设计上面我们紧扣我们的定位来做。 我一直开玩笑,其实我们竞争的对手很多,有财经,财富,包括中国企业家等等很多,但是我们也没有竞争对手,而且我经常会因此在客户那儿得到客户的认可,因为我一直开玩笑,我说我其实也是《环球企业家》的首席销售员,就是首先你要销售你的理念,你的定位,你的独特的定位优势,然后你告诉市场,并且市场很欣然地接受了,最后就有可能变成业绩,变成数字。 在过去的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们差不多每年都创了,在数字上面每年都创了历史新高,我觉得这个定位优势的准确,就是说定位,非常精准的定位,然后紧扣这个定位从内容上我想请张亮说一下,就是我们在国际化这张牌上,应该是在国内目前这个领域的高端商业杂志里面,我一直觉得做得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种定位优势也在3年多将近4年的努力里面得到了市场认可,所以市场给我们的回报就是,即便是传统媒体的冬天,也让你过得跟春天一样。 张亮:我首先就你的话题谈新旧媒体的关系,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理念,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介绍的不够多,他经常说新的媒体形势的诞生是提供新的选择,他的工作其实就是要给他的读者,他的受众更多的选择。 我们来看整个媒体历史的发展,比如说电影出来的时候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厉害,最后不久电视出来了,然后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电视一定会死亡,一种认为电影一定会死亡,但最终都没有死亡。之后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新旧媒体,就是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的关系,你说它会导致一些媒体死亡吗?那肯定是会的,但不是说这种形式本身导致媒体死亡,而是那些做的不好的媒体一定会死亡。就是说新媒体给我们带来时效性,带来很多东西,传统媒体应该重新思考他的角色,我们觉得这个角色除了是定位的更清晰,另外一方面就是你要把自己变成一种体验,阅读本身是一种体验,我换一个角度来说,比如在咖啡刚出来的时候是很便宜,但是辛巴克能把咖啡作为一种体验,一杯咖啡那么贵,现在我们倒过来,传统媒体稍微贵一点,新媒体是免费的,我觉得这是这些年来全世界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买《华尔街日报》,就是我们打破这种新旧媒体介质的区分,如果大家都是内容制作者,《华尔街日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受到全世界认可的内容制造团体,对我们来说我们希望成为一种优秀的体验,能够让读者享受阅读的过程,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团体,在中国是一个受尊敬的商业信息的一个制作者。你想成为这方面,首先你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要有站在一线做调查报道的能力,我想这个东西说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在国内媒体可能还不能够坚持很多年,像《华尔街日报》坚持一百多年,它价值51美元我想是被低估。 主持人:这次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也给大家一种信息,就是无论这个市场怎么变化,一个有公信力,有全球影响力的财经媒体的品牌始终有相当大的价值。 张亮:我补充一句,我在大概两年前见过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一位新闻前辈,我说我现在每天阅读大量的博客,他说你觉得哪个博客可以写出像华尔街邮报的内容。我觉得这个特别好,这是博客不能具备的,什么时候如果博客也能像传统媒体一样,我想那可能真是像我们传统作为一个杂志社或者作为一张报纸它存在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因为个人的声音以及他个人的公信力达到那个程度了,但是其实我想这是一个很遥远的一天,因为《水门事件》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你需要很多人具备巨大的勇气和专业素养坚持很多年做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非常快速的市场环境中,传统的财经媒体如何去揭示自己的价值,并且进一步增加自己的价值,我觉得这是我们值得持续探讨的。我们中间会休息20秒钟的一个广告,广告回来之后我们会接着探讨,我们知道《环球企业家》最近会有改版,成为半月刊,我相信有很多的读者对此非常关注,接下来休息,广告之后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插播广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