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能源期货专栏 > 正文
 

油价居高难下油荒可能性小 石油定价机制将微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2:01 深圳商报

  本报记者走访北京专家深入解读扑朔迷离的国际石油价格

  【本报讯】2006年,国际油价走向何方?中国的油价是涨还是跌?困扰广东地区的“油荒”会不会再现?国内的石油定价机制如何?近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部分专家,他们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2006年,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国际油价将在54~64美元之间波动。

  国际油价有可能创新高

  1月底以来,由于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引起的对石油供应前景的担忧,以及成品油价格上涨,1月3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曾涨至68.35美元,为去年8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2月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市场利空出尽,在多方获利回吐压力下,国际市场油价开始下挫,2日纽约期油价格最终收于每桶64.68美元。3日,油价又小幅冲高至65.37美元。

  随着伊朗核危机再起波澜,油价近日再度“昂起牛头”。在亚洲时段的电子盘交易中,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份交货的轻质

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超过1美元,涨幅接近1.9%。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石油专家童莉霞分析认为,美国能源署预计2006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到8540万桶/日,增幅达2%,原油价格将维持在54~64美元之间;OPEC计划2006年全年平均每日削减原油产量10万桶,可以预测,2006年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高位。相比去年而言,今年总体平稳。今年油价不可能太低的原因是,今年世界经济总体仍将保持较好的状态。供求关系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化。但进入石油开采业的资金不断增加,供应方面会趋于稳定和增多。

  中石油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单卫国持近似观点。他说,2006年的供需平衡依然十分脆弱,油价下行的力量不是很强于油价走高的力量,除非需求增长出现逆转,油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极其微小。2006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增加,市场更显紧张,油价整体水平应该是54~64美元/桶。

  “但是,今年的油市将会像惊弓之鸟,对外界反应十分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风云突变。”童莉霞分析说,近期伊朗核问题导致油价大幅走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石油市场被不少人看作“软金融市场”,因此,炒作的机率也较大,所以,不排除在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下,油价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向阳表示,即使石油市场上的投机因素得到遏制,我们也不能期望油价再次回到30美元/桶以下水平的时代。石油供求的基本格局决定了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油价时代。预计未来15年石油需求还将增长50%。相比之下,世界石油产量在未来5~15年内将会达到峰值。

  国内油价会小幅上涨

  专家一致认为,今年国内油价最大的可能是上涨。前不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和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双双呼吁:国内油价应该涨到与国际市场一样的水平。对此,专家谨慎表示,今年最大的可能是,国内成品油价不仅难以下降,甚至会出现上涨。但应该不会涨到与国际市场一样的水平。

  长期从事成品油批零生意的王建平分析说,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每吨相差超过1000元人民币,价格“倒挂”现象严重。今年12月,我国将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允许外国公司进入,这将使得国内外两个市场全面接轨,届时,也就意味着国内油价将会上涨。到今年3月份,是用油的高峰季节,所以价格上涨是可以预见的。另外还有一点,今年

燃油税很有可能会适时推出,这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不过,也不用担心,油价上涨不会太厉害。”童莉霞说,虽然专家建议应大幅上调国内油价,但是,考虑到油价大幅上涨可能对全社会以及各行各业的深刻影响,因此,国家短期内不会突然大幅提高油价,而会采取逐步调价的策略。

  中国石油定价机制会“微调”

  国家发改委的官员透露,今年我国将继续完善

石油价格机制,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关系,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等情况,合理安排国内成品油价格。

  童莉霞分析说,今年,我国石油定价机制肯定会继续调整,但考虑到这是影响到国计民生的一件事,所以政府在这件事上会十分审慎,最大可能采取的做法是“微调”,逐步到位。据透露,新成品油定价方案较之过去最大的不同,首先在于计价基础的改变,即将不再以国际成品油价格作为基础,而改为国际原油价格。国家发改委一位全程参与新方案制订的人士透露,新方案就是“将(进口)国际原油的到岸平均价格折算成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赵小平对油价改革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说明。他说,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要改进采价期的计算方法,调整成品油调价参考的外部条件,灵活反映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状况,抑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滞后可能带来的投机行为。他还说,要解决成品油供应的问题,在推行价格改革的同时,还要通过财税手段调整石油行业内部上下游的利益分配,对石油企业涨价超额收入进行调节。

  “油荒”会否卷土重来

  “今年‘油荒’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童莉霞说。她认为,去年的“油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的石油价格体制造成的,是价格倒挂的结果,这也是导致两大石油巨头惜售的重要原因。另外,也与沿海地区的成品油走私有关。

  童莉霞相信,既然“油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2006年,政府肯定会加强管理,两大石油公司作为垄断行业的企业,也必须承担起它们的社会责任。随着今年电力紧张局面的缓解,用油量也会减少,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今年出现油荒的可能性很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