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尽快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 07:58 经济参考报

  专家为增加农业投入支招

  本报讯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研究室主任潘建成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长久增加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就得通过市场,发挥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他建议,尽快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1990年至2003年,我国财政的农业投入总量从307.8亿元增加到1754.5亿元,增加了4.7倍。尽管从绝对量上来看,一直在增长,然而,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

  潘建成对记者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农业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链上最为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由低生产率造成低收入、低收入导致低资本积累水平、进而又导致低生产率的这种恶性循环使传统农业发展非常缓慢。要想从当前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而增加农业资本的积累。

  在他看来,从农业投入资金的来源角度分析,农业投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户农业投入,二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农业投入,三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应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部分。”

  从实际情况中看,财政支出不仅不能长久保证农业投资增速的连年增长,还存在着投向不合理的问题。潘建成解释说,农业投入应包括生产性投入、积累性投入和服务性投入这三部分,财政投入一是难以兼顾这三个方面;二是机制不健全,投而不入,投而不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我国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例如,在中央政府2004年用于支农的1500亿元左右的资金中,70%实际上和农民的直接利益没太大关系,如水利、大江大河治理等。

  依靠农户人均农业投入也不现实。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990年至2003年期间,农户人均农业投入量从261.4元增加到857.1元,增加了2.3倍。但受近年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趋缓的影响,农户人均农业投入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户农业投入增长乏力。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农业投入就只能依靠来自金融方面的力量。据潘建成介绍,我国农业投入的金融支持总量实际上远远大于财政农业投入总量,而且目前还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资料显示,1992年以来,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系数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3年已达到3.2。“所以说,在农业投入增长的所有源泉中,农业的金融投入应是主渠道。”

  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供给不但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资金需要,还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致使农业投入不足。据测算,在传统农区,国有商业银行的县及县以下机构每年从农村流出的资金估计达3000亿元;农村信用社通过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方式带来的农村资金流失,估计每年也在1000亿元以上。

  针对这样的现状,潘建成建议,应尽快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他表示,这就要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建立起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加大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把其他金融机构推入或引入农业或农村领域。一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将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二是通过对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利息收入税收减免的方式把商业银行引入农村领域,以建立起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可靠资金来源机制。”

  作者::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