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四大家族三家关张 广东民营超市兴衰解读(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02:33 第一财经日报

中盘: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新七星、岛内价:伴大款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由于市场的饱和,1998年超市毛利率普遍下降了2~3个百分点,近半数企业毛利率降到15%以下,有些商品甚至无利销售,早期出现的超市倒了一片。
对于当初的市场环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有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她指出,大卖场的出现、生鲜食品经营比重的加大增添了以包装食品和日用小百货为主的本土货仓超市的压力,一些规模小、经营成本高的超市将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中国入世的呼声渐行渐近。这些无疑使已经出现生存瓶颈的“四大家族”雪上加霜。“单靠每年滚动积累的利润去开店,一年顶多开两三家,怎么应对入世后大鱼吃小鱼的紧迫形势?”虽然2000年一口气开了3家分店,但新七星的总经理倪锦方还是深刻感受到规模扩张的压力,“做生意最怕停滞不前,做到不大不小,哪经得起风吹雨打。公司虽然在自己手中诞生,但论经济实力、管理效率、竞争力都与外资有较大差距,与其独立死守坐以待毙,不如尽快接纳外来资源增强竞争实力。”

  2001年初,新七星开始与海内外数家大零售商及投资公司频繁接触。同年4月,在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组织的一次赴台考察便利店的活动中,倪锦方与同行的深圳农产品董事长、总经理“第一次亲密接触”,双方在交谈中擦出火花。短短数月后,双方即草签合作协议。

  据了解,1997年成立的民润超市,一直致力于推动“肉菜市场超市化”,当时在深圳已成功开办40家以生鲜食品作主打的连锁超市,“民润市场”一度被业内誉为代表连锁超市未来发展的一条成功模式。另外,该公司隶属于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000061.SZ),有着畅通的融资渠道,新七星与之结合曾被认为打通了资金与业态的两大瓶颈。

  “中国零售业现在面临的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寻求更大的市场发展,新七星与民润的联合推动了彼此的扩张速度。”时任广州岛内价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林文创同样流露了“靠大”的意愿,签约的当天,他对记者表示,民营超市应寻求资金、人才的最大限度的流动,要么寻求上市、要么寻找有实力的公司合作,停滞不前就意味着死亡。此后不久,岛内价迅速归入民润“大家庭”。章业:调转盈利模式

  尽管东莞章业的总经理陈章霖承认民润与新七星的重组具有可行性和示范效应,但他更担心双方融合后,民营企业原有的品牌、文化可能随之消解,陈当时曾向记者表示,他不会考虑“靠大”之路,而很可能采取上市、发行债券等办法。

  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还记得,1998年,陈章霖在虎门国道旁边以较优惠的价格拿到一块地,并请人出谋策划,当时有人提议开汽车美容店,但结果被陈章霖否决了。1999年10月,由东莞章业商贸有限公司投资的虎门第一家集超市、娱乐、饮食于一体的大型商场——章业万货正式开业。与以往不同,陈章霖此次采用的是持有物业的形式。2002年9月20日,家章业万货在东莞常平揭幕。2002年4月,章业丢掉家族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制度,并成功地引进大批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此间,记者曾与陈章霖有过一次对话,据陈章霖透露,该公司的盈利模式已从单纯的超市大卖场利润转移到地产升值后的高毛利,“两者的盈利能力根本无法比较。”另外,根据陈章霖的理论,东莞零售业结构不平衡,市场远未饱和,有些地方的入市成本相当低,章业万货未来3年,将在东莞地区发展500家便利店和8家购物中心(大卖场),以大卖场为核心、以购物中心为依托、以便利店为补充渗透,结合电子商务,达到区域性相对垄断。一旦如此,整体打包上市将是东莞章业寻求的一条可行的长远发展之路。

  但有业内人士质疑,在实际经营当中,章业万货采用的一些促销方式已经背离了商家经营的底线,完全抛弃了零售行业的游戏规则,这种做法只能带来短暂的人气,但很难判断其经营动机。“据说陈章霖本人在安排好手下打理零售业务外,其全部精力已放在房地产上。”壹加壹:巩固局部市场

  相对而言,中山壹加壹比较稳健。该公司董事长廖皓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初新七星、岛内价的选择符合其阶段对资本的需求,但壹加壹一直在尝试多元化的发展,有自己的扩张进程,他们会根据不同商圈发展不同的业态。

  记者调查发现,到2005年,壹加壹将发展、扩张8到10家购物中心,同时,原有部分面积较小的超市正在改建扩大成为大卖场,2006年网点将扩展到近40个,密布整个中山市。同时,该公司还涉足餐饮业、医药、美容、娱乐、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按照壹加壹董事总经理廖皓炫的说法,中山乡镇发展非常迅速,壹加壹的优势在于其本土化、人性化,其网点现在遍布城乡各地,品牌形象牢固,市民认知度高。其次,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壹加壹的发展决策早已脱离家长式管理,在公司董事局里,廖氏三兄弟各有所长,各管一摊,但三人又相互警醒,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共同决策。一旦出现意见不统一,则在每周中层干部联席会议上表决。这避免了盲目决策,增加了理性投资。“我们在围绕零售业主业发展的同时,每跨入一个新行业都要让它健康发展,然后才开始进入另一个行业,每开一个店都要在经营人才培养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大舞台和发挥空间时,才会考虑开下一个店。”

  对于这一做法,业内人士表示赞许。他们认为,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民营零售企业一定要掌握好效益与规模的节奏。因为相对于单打独斗的大卖场而言,沃尔玛、家乐福、百佳等零售巨头更担心那些已经形成区域口碑、搭建好区域网络的本土品牌。或许,这也是中山壹加壹存活至今的原因所在。

  结局:“三大家族”陨落

  “有实力零售企业要在短期内抓紧时机做大做强;不能依靠自身实力做大做强的就要靠大靠强”,对于这一观点,民营超市虽然认同,但执行的似乎并不轻松。

  “岛内价、新七星是区域超市,但民润是立足全国性的企业,两者的发展思路不同,企业文化差异太大。”一位与深圳民润关系密切的业内人士表示,岛内价、新七星是广东典型的家族企业,无论是之前的经营业态,还是之后的管理机制都与民润迥异;同时,原公司的老总要实现从老板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换,这一过程双方都难避免发生伤筋动骨的摩擦。

  “民润收购不满一年,各方的矛盾就浮出水面。”这位与民润关系密切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上市公司属下的子公司,岛内价没有得到期望的资金渠道,因配送问题,又无法充分利用农产品的基地资源。另外,民润一直计划利用自己的股份与收购来的民营超市置换剩余股份,进而实现全资控股。这很可能触动广东民营企业根深蒂固的“老板情节”。

  果然,2003年9月,岛内价买回了自己曾经转让的股份,并与兄弟公司家谊合并。然而正是由于这一系列股权转让的“折腾”令林氏兄弟的资金链出现危机。另一方面,尚未成型的“家谊岛内价”生鲜超市成为资金流失的黑洞,为缓解融资问题,林氏兄弟不得不继续挪出资金,求助于香港股市,而这又进一步加速公司恶化,以至于面临破产。

  与广州的林氏兄弟不同,珠海的倪氏兄弟干脆与民润达成协议,转让手中剩余的股份,从而撤出零售行业。但最新消息显示,倪锦芳再次出山,重新投身珠海零售行业,但选择业态以大卖场为主。

  与前者不同,东莞章业的结局有些耸人听闻。2005年5月16日,章业万货在东莞的店铺突然关门,200多家供应商上门讨债。记者事后曾拨打陈章霖电话,电话接通后却一直没有人接,坊间传说,陈章霖已潜逃国外,但消息未被证实。目前,所有供货商正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搬回货品。一位熟悉陈章霖的业内人士认为,起步阶段,章业万货掌握的资源成本较低,但这种经营模式对资金的需求门槛较高,很难以自有资金完成。去年开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银根相继收紧,章业万货在这一层面的影响较大,很可能导致资金链问题。初步了解,东莞章业拖欠供应商货款已有半年,总数约1亿元左右。

  至此,曾经叱咤广东珠三角零售行业并冀望做大做强的广东民营超市“三大家族”陨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民营超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