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特保美国采购团如期而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02:3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王斌 发自上海 在上周美国连续两次宣布对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之后,美国国内进口商与零售商们仍“不改初衷”,如期来到中国这个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地进行新一轮采购。 昨天,由150家美国纺织服装企业组成的“美国采购团”,从位于杨浦区的“上海国际
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珍芳将全程陪同“美国采购团”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进行洽谈、采购。她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下午就要陪着这些买家去杭州了,然后到苏州、广州,最后再回到上海进行为期两天的洽谈。6月4日,这些买家将结束采购行程返回美国。”难舍中国巨大市场 “美国采购团”的行程去年年底即已确定,未受近期美方对中国纺织品频频设限的影响。据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负责媒体联络的周来胜介绍,本次来华的150家企业,年采购量均在1500万美元以上,包括CalvinKlein、Reebok等国际知名品牌,其中70%以上的买家是初次直接来华进行采购,还有15%左右的企业希望将海外及美国的工厂迁移到中国并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李珍芳介绍说,采购企业都带来了明确的订单,一些以往通过香港地区代理商进行采购的企业也直接前来与纺织品供货企业进行面对面洽谈,他们希望采购的品种包括高级成衣、面料、鞋帽、皮件、配饰等。 而就在这个采购团来华前两天的20日,我国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将从6月1日起调整中国纺织品出口关税,多数产品的税率提高幅度为原来的5倍。 “中国主动提高出口关税是一个姿态,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政策逐步明朗后中美企业之间进行洽谈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工作人员杨秀文说,“如果说提高出口关税对这次洽谈有影响,也是在谈判的价格上有所上扬,美国的纺织业销售商很难放弃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 杨秀文还表示,由于美国方面已经明确了7种设限的纺织产品,这次采购活动中双方企业都会尽量避开这一敏感的“雷区”。 一位已经负责纺织服装出口业务近三年的外贸业务员告诉记者,事实上,在纺织服装出口领域,中国企业获利微薄,相比拥有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终端零售商而言,这个行业内80%以上的利润都是由他们分享的,这也是美国销售阵营的利益代表们在设限之后仍来华采购的原因之一。设限背后的利益博弈 一方面是在美国纺织生产制造业团体的游说下“特保大棒”频频出击,一方面又是美国国内的进口商、销售商纷纷组团来华采购。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让不少中国企业备感困惑。浙江梦娜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说,“这恰恰反映了美国国内两个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 在18日(美国当地时间)美国宣布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消息之后,美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AMTAC)等纺织组织团体也相继在各自的网站上进行即时新闻发布,宣称布什政府的这一举措对于保护美国国内纺织工业是很有必要的。 NCTO主席卡斯·约翰逊在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问题发表意见时说:“在这一周之内两次宣布设限,这项管理措施挽救了美国纺织业数以千计的工作机会,这些工作岗位不会再因中国享受补贴的出口商品冲击而流失。” AMTAC执行董事坦蒂洛则宣称,“不公平贸易行为,像出口退税、不良贷款、货币操纵和其他补贴行为导致了中国出口急剧上升。美国政府如不能够阻止这些行为,这对于美国所倡导的自由市场行为将是一种嘲讽。” 但是,美国国内的零售商与分销商们显然并不赞同设限做法。美国纺织和服装产品进口商协会代表着美国各大零售商团体利益,该协会执行主任劳拉·琼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限制进口中国产品的措施对帮助美国国内纺织业起不到任何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纺织品设限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现在设限的结果显示出代表生产制造商的利益集团在这一轮博弈中占了优势。 在梅新育看来,美国方面频频宣布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主要是由于利益集团之间博弈所带来的政治压力。“实际上,对大多数进口国低收入阶层而言,他们是使用来自中国的低廉纺织产品的受益方。”梅新育说,“中国有关行业协会也可以利用美国内部这种博弈关系,增强政治游说能力,从内部攻破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壁垒。” (本报记者包庆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 此前报道: 欧美急挥特保大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