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14:43 36氪

  滴滴投资Uber中国10亿美金,两者正式合并,聪明的人都跑去向老板申请涨工资了

  传言了很久的滴滴、Uber中国合并案似乎就要尘埃落定。根据彭博社的报道,滴滴出行将与中国优步(Uber)合并,就差双方正式宣布。

  交易细节方面,滴滴将向优步投资10亿美元,Uber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继续在中国运营其自有的APP,合并之后的新公司估值将高达350亿美元。

  今天早上,在网络疯传的,声称是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发布的包含优步中国意图同滴滴出行进行并购的信息的截图,随后也被腾讯科技确认属实。

  事实上,早在7月中旬,彭博社就报道称,多家机构投资者正在推动Uber与滴滴出行签订一项合作协议,并且透露细节显示:Uber的一位投资者已经与滴滴股东进行了10余次会议和电话磋商。

  宏观层面,滴滴、Uber中国的合并,标志着双方抢夺中国乘客的战争彻底结束,Uber也将借助滴滴这个巨头开启更顺手顺脚的扩张之路。

  但是从微观层面来看,看到滴滴、Uber中国合并的消息,都赶紧跑去向老板申请涨工资吧。

  首先,滴滴宣称占据着专车市场上80%以上的份额,而Uber中国之前也对外宣布,拥有30%的专车市场份额。如今两者合并,毫无疑问会对专车市场构成垄断嫌疑。

  垄断者意味着什么呢?不仅对这个市场有着首要话语权,而且可以肆意根据市场来定价。

  在上周四发布的网约车新规中,明确了网约车合法化,为滴滴、Uber等网约车平台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但是,在征求意见稿第3条中的“网络预约出租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这一次修改为“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

  《暂行办法》第19条强调了平台应“公布确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第20条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暂行办法》中,也将定价权交给了网约车平台。

  同时,在新规中,网约车平台还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这也意味着诸如一些专车平台的优惠措施将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当价格行为。

  言外之意,滴滴、Uber中国合并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投资者层面,都不可能允许网约车平台再度烧钱,尤其是滴滴与Uber还拥有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中国人寿至少3家共同的投资方。

  数据还显示,2015年上半年Uber在发达市场都是盈利的,但是在中国Uber已经亏损超过20亿美元,可以说Uber之前一直冒着很大风险与滴滴竞争。

  之前的小道消息称,在网约车新政发布之后,滴滴出行和Uber已经秘密签订了烧钱补贴协议,如今看来,似乎更像是合并之前一系列细节的确认。

  除此之外,在滴滴、Uber施行动态加价以来,就备受司机和乘客诟病,一方面加价并不能让司机得到更多的利益,乘客的消费也更高,甚至导致原本有价格优势的互联网专车,加价后的收费远远高于传统出租车。

  尤其是,专车软件一开始就是补贴打车来吸引用户,动态调价的机制下,过于昂贵的价格并不符合国民出行第一选择标准,必然短时间内会导致需求极大的弱化。

  但是,随着Uber中国、滴滴的合并,在定价层面,乘客更是失去了议价的能力,因为当习惯一旦养成,已经无法摆脱这种专车模式了。

  准备迎接扑面而来的高价出行方式吧,没想到滴滴、Uber中国合并,也能成为一个申请加薪的理由......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中国中产阶级的虚幻和焦虑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没有一种抢的心态,在社会竞争中,人和人的差距就会相当之大。这种普遍性的势能形成了一种社会压迫,并造成了一种全社会的焦虑,让所谓的中国中产阶级幻化成一个泡影。

互金发展需控制好试错成本

金融的进步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试错的过程,但由于金融业具有巨大的风险外溢效应,其试错成本更要严格把控。从互联网金融到Fintech,从大数据到区块链,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会日益加快,金融产品也会日趋复杂。

中产收入陷阱才是梗应该关注的

中产收入陷阱最令人担心的后果是,尽管国家整体经济在不断走高,但是却更多反映为高收入阶层的财富以及政府税费的增长。这其中的机理在于,高收入阶层不仅坐拥众多资源和收入渠道,更可以通过无税的资本利得,实现收入的不断增长。

隐藏在银联巨额罚单背后的真相

违规行为何如此猖獗?刷卡手续费低,收单企业正常经营很难盈利是根本原因。银联总裁时文朝曾指出,中国绝大多数问题都出在定价机制上,衍生出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