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新华人寿风波尚未平息。一份与中资股东秘密签订的代持股份合同使聚光灯再次转向新华人寿的外资股东苏黎世金融集团(以下简称“苏黎世”)身上。记者调查获悉,这份秘密签订的代持合同使得苏黎世已实际控制新华人寿股权达到27.5%,苏黎世通过隐蔽手法使其实际控制股权闯过金融监管政策“红线”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全文][评论]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新华人寿主要股东
新华人寿简介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于1996年8月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各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公司于2000年成功地吸收外资参股,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公司现注册资本12亿元,有股东15家。[简介]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背景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是以保险、银行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服务机构,始建于1872年,总部设于瑞士苏黎世,所服务的客户遍布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第二大企业保险公司,公司主要服务于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排名前100位企业。

小调查
苏黎世实际控制新华人寿股权达27.5%,是否违反中国金融政策?


不好说
苏黎世暗度陈仓闯过金融监管政策红线,应如何处理?
予以重罚,杀鸡儆猴
勒令自律
不好说

 新华人寿外资持股真相 
一份秘密代持股合同
  1996年10月,新华人寿刚成立时,苏黎世就同新华人寿创始大股东秘密签订了《股权买卖与合作合同》。这份合同分为A合同和B合同,此外还签订了《特别合同》、《信托合同》、《质权设定合同》等一系列文件。这份秘密签订的代持合同使得苏黎世已实际控制新华人寿股权达到27.5%。
27.5%:实际控股超越政策上限
  在目前新华人寿公开股东明细资料中,只显示苏黎世拥有新华人寿20%的股份,是新华人寿的单一第一大股东。而实际上到2006年底,苏黎世通过“隐性持股”(10%,后因扩股后稀释至7.5%)、高调参股(10%)和低调回购(10%)三种方式,已累计持有新华人寿股权比例达到27.5%,成为新华人寿真正的外资大股东。
  如此一来,苏黎世持有新华人寿的股权又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已超过我国法律规定的外资单一股东持有中国金融企业股权20%最高上限,也超过了中国政府规定的外资企业参股持有金融企业股权24.9%的红线。[全文]
苏黎世下一步?
  苏黎世CEO金世禄:苏黎世希望能够跟其他的股东一起重建新华人寿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加强对公司治理方面的监督,“当然,苏黎世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寻求统治地位。”他强调。
   金世禄:苏黎世的战略重点不是寻找统治的地位。从我跟很多新兴国家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最终是本土的公司会崛起,发挥市场领导的作用,不过通过财务投入,可以确保外资保险公司获利。[全文]
 内战未了局 
陷身关国亮案
  2006年10月8日,这一天,保监会宣布暂停关国亮履行新华人寿董事长职责,工作移交给总裁孙兵,关国亮的权力实际上被终止。此前的9月23日,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展开“例行现场检查”,启动了对关国亮历年擅用新华人寿资金的调查。3个月后的12月27日,他的董事长职务被正式免除。
  到今天,关国亮“离开”新华人寿董事长一职已经整整一年了。虽然已经“惊动”了保险保障基金,但身为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的新华人寿似乎仍未从“关国亮案”的迷雾中走出来……[全文]
股权纷争
  今年8月2日,东方集团公告称,保监会负责运作的保险保障基金出手,以5.7677亿元接手了东方集团所持有的新华人寿股份。至此,保监会持股新华人寿30.56%,成为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然而,保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保险保障基金接手新华人寿股权只是暂时过渡,而不可能是最终股东。
  谁将接手保险保障基金持有的新华人寿股权?消息人士称,众多巨头目前都在积极争夺新华人寿股权,这些竞争者包括宝钢、人保财险、再保险集团,平安、国寿也有意接手。[全文]
无法预料何种结局收场
  2007年9月27日,宝钢、苏黎世等股东正准备向保监会发起联名信,要求在10月底前召开股东大会,核心目标仍然是改选董事会。
  在这一年间,新华人寿已经历了多轮震荡。2006年12月底关国亮被免职;今年5月,保监会批准动用保险保障基金(下称保障基金)收购了关国亮实际控制下的多数股权,并展开了对账外资金的清收工作。
  在2007年这个多事之秋,宝钢和苏黎世权衡之下不甘等待,最终联手以强硬的姿态敦促监管部门推进调查,改选董事会。[全文]

 小股权背后的大利益
隐藏着中外势力的博弈
  通过各种信息可以发现,新华人寿的动荡源于2006年7月份的换届选举,谁来做董事长,谁来任新总裁,股东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出现了明显对峙的两大阵营中,这一年来的风波似乎不仅是查处资金运用问题,也不是哪个人下台就能平息的。新华人寿风波的根子还是股权之争,背后亦隐藏着中外势力的博弈,是收购与反收购,持股与伪持股之争,一旦力量倾斜,新华人寿表面的股东和气化为乌有,冲突顿起。
   [全文]
趋之若鹜高增长的业绩
  新华人寿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7月底,公司已实现保费收入169.78亿元,新华人寿总资产达到1200亿元,现有业务价值达到42.16亿元,同比增长49.7%。按照新会计准则,新华人寿损益项下达成投资收益107.3亿元(含浮盈),同比大幅增长。
    如此高增长的业绩难怪令众多洽购者趋之若鹜。据接近新华人寿的业内人土介绍,此前有多家保险企业欲以每股10元的价格承接保险保障基金所持股份,但均无果而终。该人士分析称,保险保障基金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也要做到保值增值,在新华人寿的业绩面前,持有其股份以待将来获益不言自明。[全文]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167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