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有着传奇经历,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发表演讲,把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看作目前亟待释放的最大一块消费市场,并希望这个潜在的市场能让中国经济远离正在走近的通货紧缩。林毅夫的言论,一时引起经济学界和舆论的高度关注,网友的讨论更是空前积极…… [发表评论]
  通货紧缩:可能出现的经济杀手
  在“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二次报告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均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中有通货紧缩的苗头。[全文][发表评论]   中国1998-2002年物价指数持续下降,产生了通货紧缩,虽然2003-2004年物价指数有所回升,但只是一个表象,通货紧缩背后原因并未消除。国外如果出现通货紧缩,国民经济一定会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产生就业等很多问题,但中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通货紧缩的背后机制不同。[全文][发表评论]
  扩大内需:治疗紧缩的唯一药方
  正是对通缩的预期,使得拉动内需的问题变得紧迫而直接。因为通缩一旦出现,则意味着消费的不足和投资的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消化已经过剩的产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变得十分困难。[全文][发表评论]   到2004年底,中国70.8%的人以农业为生,58.2%的人还是居住在农村。目前,生产能力过剩的绝大多数是制造业产品,在农村里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限制农村消费增长的因素,除了大家熟知的收入水平低外,农村里消费现代制造业产品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全文] [发表评论]
  林毅夫:要搞一场新农村运动
   为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使我国早日从通货紧缩的陷阱中摆脱出来,我国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农村自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化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加快农村地区和生活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实现城市化尚需走很长一段路,在此之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是必然的选择。[全文][发表评论]
小调查1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中有通货紧缩的苗头,您认为中国是否会最终出现通货紧缩?

不会
不好说

小调查2
对于林毅夫开展“新农村运动”治疗通缩的观点您是否赞同?
赞同
不赞同
不好说

  愿景美好 动机是否单纯
  知名财经撰稿人阿蒙观点
  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政府可以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建设市场。听起来,这的确是件好情,九亿农民都要为之欢呼。但“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出笼是有背景、有条件、有目的的。[全文][发表评论]
  就这次北大演讲达成的“北大共识”看,通货紧缩估计很难避免。说起来真好玩,在咱中国,经济所谓的冷和热全凭经济学家们一句话,颠过来倒过去都可以说得天衣无缝,圆滑得叫人目瞪口呆。过热未退,通缩要来,如同大夏天落冰雹,叫人哭笑得不的了。[发表评论]
  新农村建设运动到底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难道新农村运动就是让农民去购买电器吗?买了电器舍得或用的起吗?衣食住行是基础,农民不盖房子住哪儿?房子可是农民的基础设施呵!另外,劳动力转移也属新农村建设运动范畴吗?[发表评论]
 农民增收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问题。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农民乃衣食父母。令他们不盖房子买家电为通缩埋单,这与杀鸡取卵有何区别,我们又于心何忍?[发表评论]
说起来真叫人叹息。为什么经济出了点问题就推到农村去、撂到农民身上呢?中国的经济改革先源于农村,后彷徨踯躅于城市;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先蓬勃于农村小城镇建设,后摇摆颠簸于大规模城市改造,以至遭遇过热和粗放后遗症。到农村寻根去,是不是毅夫先生幻想的一个经济柏拉图呢?[发表评论]
还是那句话:农村——广阔田地大有作为。幻想也好,柏拉图也罢,对于林先生我们还是满怀期待——期待能看到林先生更纯正的农村经济学,而不是所谓的“运动”。[发表评论]
  经济学家和官员的其他观点
  社科院张卓元指出不会出现通缩,其理由在于:首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今年4、5、6月份连续3个月呈加速状态,分别是25.7%、26.4%、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增长25.4%,大幅度地超出了15%到20%的正常水平。其次,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现在还在高速增长,上半年达到16.4%。再次,出口增速强劲,上半年出口增速达到32.7%。张卓元尤其强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高速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达到13.2%,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也达到12%。如果加上服务价格,整个CPI下半年要走向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基本不可能。[发表评论]

  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则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明年都会比今年差。他特别指出,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将达到53%,如果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掉不下来,GDP的增速也掉不下来。言下之意,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上去?与王建的含蓄不同,社科院经济所袁钢明则认为,目前房地产过热明显降温,这不仅影响投资,还将进一步把经济增速拉下来。至于宋国青则更加干脆、一针见血,他呼吁:目前房地产投资有下降的可能,负面影响非同一般。短期内经济下降的原因将出在房地产身上。希望今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转向刺激投资需求,主要是放松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控制,并增加供地。[发表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日指出,从根本上来说,从2003年至2004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达到了9%以上,形成了资源的高度紧张,资源的可持续性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从投资增幅趋缓、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大及企业效益的下滑等现象都表明,这样的增长方式是难以长期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所以,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面临正常的回调,这其实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我们并不能据此推论中国经济会变冷或会趋于通缩。吴晓灵还表示,作为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我们不能指望以外需为主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相反我们还要必须深度开拓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发表评论]
  为新农村运动喝彩-网友评议
新浪网友:农民并不是单纯的没有钱 新浪网友:要给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
  农民并不是单纯的没有钱而造成没有购买力。现在的农村按照收入来评估的话,其(等价)购买力评估的话远远超出10多年前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全文][发表评论]   为什么农民没有钱?因为农村经济过于单一。他们只有出售农产品这 唯一的经济来源。新农村运动的本质,就是要给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全文][发表评论]
新浪网友:应该把目光移到农民和农村 新浪网友: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对
   应该把目光移到农村,真切关心农民了。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 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还要集资办学。[全文][发表评论]   通过改善这些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同时释放农村的消费,推动经济增长,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人家经济学家提出这种建议,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可以在这里 吹毛求疵的去质疑什么人家的动机?[全文] [发表评论]
新浪网友:不要到处给人上纲上线 新浪网友:新农村运动喝彩
  林毅夫也许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到,但是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味的批驳人家,请问阿蒙,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没有。 坐在家里批评别人是很容易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很困难的。[全文][发表评论]   还好作者并没纠缠于农民没有有能力去买电器,基础设施需要怎样的大气力才能改善。既然作者认为不能打农民的主意来拉动内需, 那就来好好看一看。我倒认为,即使对拉动内需作用有限,但如果真的做到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九亿农民的确要为之欢呼![全文] [发表评论]
  扩大内需:农村最有潜力
     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国内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力量。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市场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日益提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潜藏着世界级的需求增量。虽然目前我国经济规模仅占世界的5%,人均GDP世界排名在130位左右,但人口多、潜在和持续上升的需求大,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发表评论]
     就我们当前来讲,一些主要的生产部门生产能力过剩,而由此会导致整个经济特别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会下降,民间的投资和民间消费是整个社会总需求的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国内占到80%以上。如果这两块在下滑,整个市场就会更加疲软。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启动民间的消费和民间的投资。[发表评论]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要依靠体制和机制的有效保障以及实施手段的多样化。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要求的投资体制,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消费政策体系。加速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发表评论]
    综合看,未来农村市场是最有潜力的。现在全国69%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同时全国三亿四千万住户中的二亿三千万在农村,也就是三分之二在农村,农村的收入水平比城市收入水平低,他的许多愿望是没办法实现的,比如用电,看电视。因此要用有限的财政改善与农村消费有关的一些设施,如果这些能改善,那么我想会在农村形成一个家电用品消费的高潮,不止这些,还会发生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等等。对其他产业的产品都会有很大的需求。[发表评论]
结语
    林毅夫这位在26年前,从台湾金门夹着两个篮球,游了2000米,到大陆来的陆军上尉,如今已是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这位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林毅夫曾长期从事中国农业问题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建议经常为政府部门决策所参考,被称为中国政府经济智囊之一。“新农村运动”的提出,正是基于林多年来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深入考查和对宏观经济的现实把握。到底这场争论孰是孰非,我们留给实践来检验,而为中国三农问题和宏观经济献计献策,正是本次策划的初衷所在。
               点击此处发表您的意见,点击此处给我们赐稿。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174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吴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