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10月11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公报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西部大开发作为缓解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举措之一,曾经被寄予厚望。如今回过头看,我们却发现现实可能与我们期望的相差甚远。西部并没有因为大开发而富起来,依然贫困,与东部的差距仍在扩大。最近出版的,被誉为第一部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5》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西部开发富了谁?我们共同探寻之。[评论]
西部依然贫困

     沃尔福威茨说:“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首都,与我22年前所见完全改变了。而兰州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在九华沟,他们开垦了干旱少雨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现在那里成了绿油油的梯田。在不远的地方,甘肃省的和平村,有些人刚刚搬出窑洞。在这个国家,无论是收入、生活水平、环境、少数民族群体还是宗教,其差异都是惊人的。我很惊奇这些都发生在同一个时期。”[全文][评论]
东部蓬勃发展

    从经济总量看,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50%提高到了2003年的59%,中、西部地区分别由30%和20%下降为24.5%和16.5%;从人均GDP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进一步提高,由1980年的高34%,提高到2002年的53%左右。从人均GDP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进一步提高,由1980年的高34%,提高到2002年的53%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由1980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和70%,下降为2002年的70%和59%。 [全文][评论]

西部开发富了谁

     陈耀指出,“我们国家对西部开发投入了近万亿元,财政建设资金4600亿,还有5000亿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加起来有9000多亿。那么,近万亿的投资究竟给西部带来了什么?”陈耀说,国家投资的近万亿的资金,其中很多重大项目的设备采购、材料的采购都是来自东部甚至是国外,过去中央希望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实际上对西部的投资反而拉动了东部的经济,这个投入怎么评价? [全文][评论]
西部大开发 东部大发展

    “过去中央希望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实际上对西部的投资反而拉动了东部的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陈耀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四川省社科院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世庆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说:“我每次出差到东部,隔一年去一次,就感觉到很大的发展,感觉到差距的拉大。我们院里出去调研,大家每次都非常感慨,感到是‘西部大开发,东部大发展’。” [全文][评论]

为什么会这样

     陈耀说,国家投资的近万亿的资金,其中很多重大项目的设备采购、材料的采购都是来自东部甚至是国外,过去中央希望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实际上对西部的投资反而拉动了东部的经济,这个投入怎么评价?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测算。这是西方很早以前就意识到的问题,不发达地区,由于一些东西本身就没有竞争力,肯定就要到外面采购,它的一些消费有可能都要流出去,这就带来了很大的溢出。欧美的一些国家对此就有相应政策,比如说意大利政府规定,采购的1/3必须用于不发达地区的设备,用这样的政策来限制溢出。[全文][评论]
解决之道

    一是尽快缓解基础性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基础性交通运输设施、普遍通讯服务、最低农村能源供给、城乡居民淡水供应和农村重点水利建设、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二是尽快提高包括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和卫生、科技普及水平、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三是大力支持西部农业发展,并且将其与解决绝对贫困现象和农民增收、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发展小城镇极其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广大农牧民基本素质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全文][评论]

最新动态:确保不发展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规划组组长杜平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今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要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和限制缺乏条件的地区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确实确保这些地区的“不发展”,对于保障西部大开发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造福于国家千秋大业而言,就是最大的发展。 [全文][评论]
相关评论
不发展也是发展 不发展不是发展
  20世纪50年代,沙特前国王费萨尔曾经说过:“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就由骆驼换成了凯迪拉克,我担心下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迪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全文][评论]   但我想以一个西部人的身份来回应这位作者:“你们总不能只图自己痛快开着凯迪拉克,而让我们一直骑骆驼吧?”或者,“你们总不能只图自己痛快开着凯迪拉克来看我们骑骆驼,而不许我们有凯迪拉克吧?”[全文][评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370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胡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