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最看重品牌和质量 空调争霸谁胜出

2001年05月14日 14:05  CCTV经济半小时 

  夏天是空调行业的黄金季节,也是空调战火烧得最旺的季节。今年的空调大战中,最抢眼的自然还是价格战,而这战火烧得最猛烈的又要数南京,下面是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南京报道。

  空调价格战中,各路诸侯的态度十分有趣,各厂家或奋力厮杀,或煽风点火,或高挂免战牌,在这空调的“春秋战国”时代,大诸侯总是令人关注的,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第一个点燃价格战烽烟的春兰空调。

  五一前夕,南京的家电市场狼烟四起,价格大战空前惨烈,一家打出价格最低的招牌,另一家则立即以“价格到底”还击。这电器价格大战中,首当其冲的主战场就是空调。江苏苏宁电器[微博]集团副总裁孙卫民告诉记者:今年的空调市场显得格外热闹。江苏省五星电器[微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建国[微博]在采访中说:“掀起了一个价格战,叫价格盆地在南京。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价格盆底在五星。”

  苏宁,交加电和五星是南京家电销售业的三大巨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三家的降价广告竟然做到了同一媒体的同一版面上。你“再创价格新低”,那么我就“价格由你定”,三家商场的绝大多数空调都有10%到20%左右的不同降幅,以前被寻常百姓认为是一大件的壁挂空调,个别款式的售价竟然不足1500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如这个宣传广告所说的那样,“看不懂的价格”。一时间,商家门庭若市,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在采访中,消费者对记者说:“看一看现在价格差不多了,前几天来看的,今天又降了300多元了。如果哪一家便宜,我就买哪个,这比以前在我概念当中要便宜得多。”

  降价带动了人气,各商家都宣称由于降价销售量成倍番翻。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消费者并没有受到多少降价因素的影响。在询问价格和品牌二者之间怎么排顺序时,一位消费者肯定地回答品牌排第一,价格排到第二位。这位消费者买的是春兰空调,尽管春兰空调降幅不是最大的,但他认为:人的消费理念并不是一定要选(降价幅度)最大的商品。一个是质量问题,质量好的、自己信得过的要选择;还有一个你确实需要的。如果我一直等,等到我老了以后,也许空调都不值钱了,1000元钱也享受不到了。还有一位消费者说:我用在饭店里,但我这个饭店不一定开得时间长,所以买一个便宜的随便用一下;如果在家里,我就要买一个好点的,就要选择海尔和春兰。

  尽管降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售,然而不少消费者都表现出了漠然的态度,因为他们关心的首先还是品牌和质量。然而。商家却对降价乐此不疲,一些商家个别卖价竟然低于进货价,“名符其实”大出血。汪建国告诉记者,现在好多空调价格,确实成本也很难说清楚。

  汪建国没有否认个别空调有低于进货价销售的可能,原因在于,有些空调厂家对商家有年终返利,这返利的多少就取决于销售业绩。这也纳入成本的话,就可能由于返利少,出现商家亏损的局面。汪建国说五星敢于低价格销售,就是由于它采用的是国际流行的大卖场销售形式,租用某单位院内的废旧楼,由于没有电梯等商场设施,租金又低,因此成本低,,这就是五星号称“价格盆底”的原因。汪建国对记者说:“我采用卖场销售的形式,决定了我的成本比我现在传统的同行,传统的流通业的成本要低,所以我提出了这么一个口号,价格盆底在五星。”

  然而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在五星大卖场里销售的海尔空调,在低成本的价格盆底中却没有降价,并且销售势头不错,这是某洋品牌空调的销售区,和它邻近的这是海尔空调的销售区,其间人气反差可见一斑。海尔空调销售人员在回答记者海尔为什么这次没有促销价的原因时,说:“海尔一般一年四季的价位都是一致的,它不会说刻意地去追求降价,一般不参加这个活动。”

  海尔的表现,证明五星老总汪建国所说的成本,与降价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此次价格战,有消费者认为:这个促销方法不是很好方法,让利给你还不是好方法,因为它不能够持久,以前的降价就是这样的,降了以后还会反弹,我就怀疑它能不能持久。

  俗话说赔钱赚吆喝,然而,南京的空调价格战并没有博得消费者的齐声喝彩,那么,商家在价格战中为什么还要刺刀见红呢?这其中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今年有个特点,就是众多的不知名的品牌,像雨后春笋般全都冒了出来。江苏苏宁电器集团副总裁孙卫民说:“如果今年的天气状况不理想,那么这个不是一个价降的问题,而是一个胜利大逃亡的问题,是谁为了能够明年活下来,就今年少亏一点。它本身已经超出了一个正常降价的范畴。”

  苏宁电器和国美是国内二大电器经销巨头,在电器行业有比较权威的发言权。副总经理孙卫民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国内空调的市场销售量在一千二百万左右,而国内空调的厂家却有三百多家,平均每家分不到五万台,而生产量却在一千五百万到二千万台之间,明显的供大于求,用价格战刺激疲软的市场是一个必然的理由。价格战是清理门户的一个手段而已,它折射了中国空调业进入了群雄混战,需要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早在今年2月,春兰公司就率先点燃了价格战的烽火,近40种规格和型号的春兰壁挂式空调全面降价,部分产品的降价范围在500到1000元之间。其降价的范围和幅度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吃惊,当然也包括它的竞争对手。在彩电的价格战招来一片指责的时候,春兰为什么仍然要用这个老招数来打市场呢?

  提起空调价格战,不能不提春兰,今年二月份,春兰十九个品牌的空调率先降价,第一个点燃了价格战的烽烟。江苏春兰集团副总裁孙庆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市场出现价格战,站在我们角度上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

  许多厂家都害怕价格战,前一阵子一些厂商还在北京召开峰会,联合宣称不降价,但春兰面对降价问题却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意味,希望空调打价格战,打得越惨烈越好。孙庆认为:恐怕没有价格的竞争,你也很难做到把我们的同行的市场份额,或者说我们应该增加的部分我们能够增加过来。

  春兰为何对降价有如此的自信呢?降价尽管打击了竞争对手,但毫无疑问它也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难道春兰就不怕这把双刃剑伤了自己?副总裁孙庆说大可不必担心。去年春兰也积极参与价格战。虽然单款空调的利润降低了,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心的数据表明,去年空调的销售量春兰居同行业首位,公司业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春兰每股收益8毛7分,是电器行业所有公司中最好的。孙庆表示他们资产的运行质态、,在同行中间是最好的。

  孙庆告诉记者,春兰企望价格战的底气是来自于良好的资产姿态和技术实力,春兰有80多亿元的净资产,没有一分钱的贷款和不良资产,不需要象其它一些厂家那样要背沉重的利息包袱,能够轻装上阵是春兰最重要的的底气。其次,由于春兰拥有压缩机等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不需要像一些组装厂那样,购买别人的压缩机,因此大大降低了成本,比别的厂家具有更大的降价空间,春兰企望通过降价来提高空调业的门坎,达到挤跨对手的目的。孙庆说:“之所以出现供大于求,说穿了就是门槛过低。一些弱小的、不能承受市场竞争的那种企业应该淘汰出局。这应该说是我们市场竞争的一个目标,提高门槛是必然的,降低价格是手段之一。”

  去年的彩电价格战中,某一生产巨头也曾打出提高行业门坎的旗号,但消费者最终却发现它是出于消化几百万台积压库存的目的,那么春兰企望价格战是否也有消化积压库存的考虑呢?为了弄清情况,记者来到春兰的仓库,看到这里排满了等待装货的运输车。一位徐州来拉空调的司机告诉记者,昨天他就来了,现在还没装上货,他说现在的空调市场反映情况很好。

  记者看到偌大的仓库,只有这些库存,粗略估计不会超过3千台,生产人员告诉记者,春兰实行的以销定产制。由于目前市场看好,生产时间只好延长。生产车间负责人说:“在以往销售比较平淡的时候,正常的公司开的班次是两班运转,从早晨七点半开到夜里十二点半。目前随着销售形势的好转,已经逐渐按三班运转,就是二十四小时在营运生产。

  4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视察了春兰,在此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和朱容基总理都先后视察过春兰,4月20日,也就是尉健行同志视察后的第三天,记者采访了春兰。春兰宣称不惧怕价格战。在采访中,孙庆说:“我们认为拿起价格战这样一个武器,关键就在于企业你自己有没有实力。”春兰为价格战欢呼,与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厂家对价格战强烈的反感,这是为什么呢?

  春兰、海信[微博]等空调厂家似乎对价格情有独衷,也都拿出了降价的理由。但是,面对空调业一浪高过一浪的价格战,反战的声音同样激烈。

  由于天气一直比较凉爽,北京的空调市场远不如南京火暴,但早在2月份支持和反对价格战的争论就已提前升温,反对价格战的声音竟然来自今年才有空调在国内上市的伊莱克斯。

  携去年冰箱销售全国亚军的业绩,今年伊莱克斯悄悄地进军了空调业。不显山不露水,没有大肆炒作,一开春,22个品种的空调就已摆上了柜台,此时,正值空调市场狂吹降价风的时候,但位列全球500强,有足够实力打一场价格战的伊莱克斯却对价格战说不。伊莱克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伊莱克斯从来不把价格作为单一的竞争因素,也不希望以价格战的方式来赢得市场。”

  刘小明称,日本在60年代时有近100家电器公司,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到80年代,只剩下了七、八家,都是价格战时高价高质的公司。

  目前市场上三、四百家空调厂商,年产量起码在2000万台,但最乐观的估计,今年的空调市场销量只有1500万台,此时的空调,犹如96年的彩电,那么今年夏天,会不会迎来又一轮降价狂潮?对此,刘小明认为:实际上空调行业的主要几个品牌已经直接的或间接的把价格逐渐地降下来了,通过各种形式,比如说包括出新的系列。这样如果你仔细分析它新的系列比2000年系列,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是成本降低10%到15%。这样空调行业的毛利率已经降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应该说是在25%左右。这么一个水平净利润应该是在2%到4%之间,这么一个净利润应该说不是很高,一个比较平均的行业水平。

  刘小明预测空调不会象彩电一降再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筹码都掌握在上游企业手中,构成空调的压缩机、铜材、铝材、塑料件最多还有5%的降价空间,再降就得打偷工减料的主意,那么消费者对低价空调是否买帐呢?在采访中,消费者对不出名但机器又特别便宜的空调并不放心。消费者认为,空调在目前来说还应是一种品牌战略,而不是靠超低价格或者降价去占领市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商品第一看重的当然是产品质量。

  在记者采访的12位消费者中,有10位认为服务和质量要比价格更重要,因此他们更多地是在比较各厂商提供的服务,反倒对低价位的空调抱着怀疑的态度。

  伊莱克斯继成为冰箱洋品牌的销售冠军后,又推出了“全球欢乐家庭”计划。准备主打服务牌,全线扩大在空调、洗衣机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刘小明认为:消费者看的是一个整体价值,包括你产品的功能、质量、品牌、服务,价格只是消费者付出的一个取得这一切的价值的因素。真正从全球的家电市场来看,简单的打价格战的一些厂商,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最后都被市场淘汰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能力去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没有资金去开发新的产品,没有资金去开发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这次空调价格战中,洋品牌的态度令人回味:他们明确表示反对价格战,但是,由于战火蔓延得太快,他们又不得不跟着降。而在南京的价格战中出尽了风头的家电零售商苏宁电器集团,则不甘心继续在流通领域称雄,它们挟市场之余威,一举杀入了空调生产的战场。它与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飞歌公司合作,生产自己的空调。苏宁此举让不少厂家胆寒:他们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同样领教过了国际市场价格战的美国飞歌,对价格战也坚决反对美国飞歌空调(合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维奇说:“我认为今天中国空调价格战,不仅对制造商、对厂商来说是一种悲哀,我想对经销流通领域,甚至对消费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郑维奇分析,主要的空调制造商分为两大阵营:外资企业和国内上市公司。外商很难主动挑起价格战,而国内上市公司迫于现在股市看中利润的压力,也不会拼命降价,因此象彩电一样惨不忍睹的价格战今年不会有。

  美国飞歌,70年代曾是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但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默默无闻,今年,因为与国内的家电零售业巨头苏宁共同出资1亿元生产空调,而在业内引人注目,苏宁的商业资本首次大规模进入制造业,更是今年空调市场的新动向。郑维奇在谈到共同出资问题时,分析说:“我们飞歌有内在美,缺乏外在美。我们知名度比较低,我们跟苏宁合作,在某些方面说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一些知名度。从我们集团考虑战略上的布署来说,我们跟苏宁——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合资的话,也保证了我们某个数量的这种产品的销售。”江苏苏宁电器公司副总裁孙卫民也谈了他们的想法:“主要的目的是为我在全国推进连锁,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供应商资源。那么通过这样一种渗透,苏宁在全国连锁网络拓展过程中间,我们的连锁企业,我们的加盟连锁企业,会对我们这种资源的优势更加有信心。”

  家电制造商和零售商历来是坐在谈判桌两端,井水不犯河水,此次苏宁与飞歌各出资50%合组飞歌空调(南京)公司,苏宁只以5000千万资本介入,其它事项都由飞歌负责,苏宁商业资本的渗透,让众多制造商产生了疑问。对此,孙卫民解释说:“飞歌这个产品,它只是我们不同层次、不同产品结构中间的某一个类别,一个类别的产品,飞歌这个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它只是产品线中间的一个环节。”孙卫民认为他们不会对其它品牌留有厚此薄比的这种做法。

  苏宁是以经销春兰空调起家的,如今依然是春兰的最大零售商,但现在苏宁最亲密的伙伴似乎已变成了飞歌,不知春兰做何感想。就这个问题,春兰集团公司副总裁孙庆回答得比较轻松:“进入制造业,肯定它不是一个强手。所以对苏宁公司进入制造业,我们没有感到有太大的压力。”

  苏宁能否将一碗水端平,经销的品牌决不厚此薄彼,将是其保住销售平台优势的关键,面对苏宁,飞歌合资带来的震动,苏宁反复强调,决不会从流通业转入制造业,销售平台才是立身之本。

  其实,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空调大战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原因有两点:一是空调业已经进入了同质化时代,都在号称“静音”,都在宣传“无氟”,技术品质的差别越来越小。二是由于空调整个供大于求,300多个品牌,1500到2000万台的产量,但市场的需求最多只有1000万到1500万台,因此,用价格战这个最原始而又最直接的竞争手段来清理门户也就在情理之中。(记者:陈响园、石世仑)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