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各方翘首企盼了8个月之久的中国民航企业重组方案,昨天终于由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对外正式宣布。
自去年7月民航总局提出组建国航、南航、东航三大集团的战略性目标以来,社会各方猜测不断,如今“谜底”揭开,记者随即采访了业内人士,集中了他们探讨的三大话题。
“洗牌”后竞争力如何?
——航线互补凸显优势市场占有强者更强
这次民航大重组方案涉及民航总局直属十家航空公司中的九家,堪称民航企业的一次“大洗牌”。
航空公司重组,若按市场的角度,应该考虑航空公司之间是否形成优势互补,双方的航线、客流、货流、飞机类型、营销网络等在合并后是否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重组将使三大集团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如南航与北方航空公司在联合之前,南航在广州9时起飞的飞机,13时才能返回;联合之后,北方航空就可以安排12时起飞的班机,不但可增加航班密度,还有利于航班周转,集团在这条航线上竞争优势凸显。
重组之前,国航、南航、东航三家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8%、22%、16%。据估计,三大集团重组之后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约为80%左右。
地方航空公司没戏了?
——海航上航毫不示弱效益第一见缝插针
若以此来看,国内航空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由过去的“群雄纷争”过渡到“三国鼎立”,非民航总局直属的20多家地方航空公司似乎日子不太好过。
但有些人士认为像有实力、效益好的海航、上航、厦航、川航等地方航空公司不会“坐以待毙”。像海南航空[微博]公司的对策是抢先控股陕西长安航空公司,海航准备投入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多尼尔328-300型支线客机,飞行长安航空目前的40多条支线航线,并建立起以西安为枢纽的支线航空网络。上海航空公司则捷足先登进入了占欧美亚航空销售52%份额的阿迈德斯等三大世界分销网。
正如一位地方航空公司的老总所言:“未来的市场格局不会一成不变,只要还竞争,何愁没有机会?”他认为重组后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决定一切,重组后还面临整合资源等诸多难题。
能否狙击“跨国旗舰”?
——差距依然岂能自满五大星空吞噬全球
此次重组,改变了我国民航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航线设置重复、价格趋于恶性竞争的状况。但重组之后的“中国大船”能否与国外的“跨国旗舰”相抗衡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们与世界航空强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航空公司营业收入为2985亿美元,我国民航总局所属的企业加上非直属企业的收入不足85亿美元,还不如世界运营收入排名第10位的公司收入(86.88亿美元)。即使我国民航所有航空公司合成一个公司,也达不到美利坚航空公司一家的规模。
近年来,发达国家绝大部分都实行“航空旗舰政策”,即支持本国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参与国际竞争。这些政策包括鼓励航空公司间的联合兼并,特别是强强联合;对“旗舰航”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加紧“旗舰航”的股份制改造,走民营化道路。
在这种政策影响下,近20年全球航空运输业的联合兼并案发生了200余起,由跨国航空公司组成的“五大星空联盟”瓜分了大部分市场。
正如民航总局有关人士所言,规模的扩大并不是民航重组的本义,真正在于构筑民航市场化的体制,使其在全球航空市场上谋求一席之地。(本报记者杨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