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角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14:01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郭高中 北京报道 政策放开了,民间资本加入了,但法规管理没有跟上 蔡仁华,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7月29日,就医疗体制改革及相关问题,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采访。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正在进行医疗机构产权多元化改革,目前进展到什么地步了? 蔡仁华:2000年推出了医院分类管理,把现有的医院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今后还要细分,把医院分为3类:政府办医院、社会资金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从完善院长责任制和扩大医院自主权,向医院产权多元化改革方向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蔡仁华:政府将会加强指导,特别是强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医院。这将会导致医院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将有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实现产权多元化,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个人资金投资兴办的医院。 《瞭望东方周刊》:改革后,卫生行政部门如何管理产权多元化的医院? 蔡仁华:加快筹组医疗系统国有资产监管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措施,实现管理与指导。而出资人,包括政府和民间资本,直接或者间接经营管理所属医院或者医疗集团。逐步理顺这个关系,这是最重要的改革。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愈演愈盛的医疗广告现象? 蔡仁华:现在的医疗广告确实需要规范。国家关于医疗广告的法规没有变,问题出在执法不严。 原先是不准许在大众传媒上做医疗广告的,后来有所调整,但限制依然很严格,不准许做有关“疗效”的宣传。现在大量的医疗广告缺少管制,缺少规范。也可能有些广告并没有超出法律界限,但这样的广告会不会误导消费,会不会损害确实有病又不知情的人的利益,这个需要研究。 这不仅仅涉及法律规范问题,也涉及政府管理的问题。政府管理和法律之间还存在一定空间。关键在于如何加强管理,保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综合医院科室外包的情况? 蔡仁华:这种情况前些年曾经有过。 一些医院曾经搞“两级核算”,将科室内部“承包”给科室主任,医院和各科室分别核算。这是医院管理方式的探索。虽然承包了,但各科室主任仍由院长任命,科室仍旧归医院统一管理。 但是目前有些医院搞的科室承包,和上面所说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将科室完全承包给外边的老板,是经营主体的改变。这就将医院分割成了各个小块,也必然带来管理上的严重问题。有的院长采取短期行为,只考虑眼前的利益,甚至可能还有个人的好处。这是拿国有资产谋取私利的行为。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存在哪些管理问题呢? 蔡仁华:外来承包医院科室的,大多为挣钱而来,少有公益性的。但是医疗消费有其特殊性,供需信息不对称。供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诱导需方消费是很容易的。 我国医院目前实行的是项目收费制度,这种收费制度按照病人消费的项目数量来收取费用。医院和医生往往通过扩大项目来创收,也就是诱导病人消费不必要的服务来扩大收入。目前医院普遍存在多开药、多做检查等现象。 一些业内人士呼吁改革这种收费方式,建立“单病种付费”制度。“单病种付费”制度简单说也就是病种费新包干。国家限定单病种价格,一种病,比如阑尾炎,治疗需要多少钱,实行包干。这样,如果医院多提供一个病种,就能多收入一份钱。这种情况下,医院提高纯收入的方式有两种:增加工作量和降低成本。 实行单病种包干,医院通过外延扩大服务量增加毛收入与通过内涵的降低成本增加纯收入就会相一致。同时也会对医院的收费进行合理的规范。目前实行的是项目收费制,是一种靠外延的扩大服务来增加收入的方式。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蔡仁华:政策放开了,民间资本加入了,但法规管理没有跟上。现在有点乱,责任更多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可能是缺少调查研究,不了解存在的情况;可能是政策界限不明确,虽然知道情况,但不知道怎么办;甚至有的可能是行政不作为,消极应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