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纺织业 > 正文
 
棉价涨跌考验调控政策 棉花企业叫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 08:35 中华工商时报

  不过10个月时间,国内棉花价格一波三折,棉价从大起到大落,纺织企业的“叫苦”变成了棉花企业的“叫穷”。2003年下半年起,一向还算平稳的中国棉花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2003年国内棉花产量明显减少,而消费量却显著增加,使得中国棉花的供求形势从过去几年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一时国内纺织企业叫苦不迭,“破产”声一片;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几个月后,棉花进口配额的增加,宏观经济调控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貌似“供过于求”的局面又出现了。

  政策因素对于国内棉花市场的影响依然强大,而此时离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的时间已经不多。如何在后配额时代为国内的棉纺织行业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应对世界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又将受到考验。

  棉花价格大起大落

  2003年开始直到现在,中国的棉花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都出现了若干“没想到”的因素,这段时间成为国内棉花市场开放以来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史建伟把2003年至今的国内棉花市场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03年9月-10月,由于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的棉花大幅度减产,引发了国内持续两个月棉花购销市场的暴涨行情。9月初收购价格一般在每吨1万元左右,销售价格在12000-13000元之间。从10月5日开始,棉花收购、销售价格大涨,短短几天,收购价格超过14000元,销售价格到了16000元。这个阶段棉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纺织用棉的持续增长,而这种用棉增长实际上2002年就已出现,不过2002年国家抛售了100万吨陈棉,缓解了供求紧张,抑制了棉价上扬。

  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11月初到今年2月底,此阶段棉花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上下波动的幅度仅为100元/吨左右。史建伟认为维持这种高价位是由于国内新棉资源偏紧、新疆棉运输不畅、收购成本居高不下等造成的。当时棉农和流通企业都有惜售心理,加上纺织企业贷款资金从12月开始趋紧,使得棉花价格没有继续上扬。

  第三个阶段是今年2月至今,国内棉价出现回落。尤其是五一以后跌幅加大,令人意外。到6月底,棉花价格已经从去年11月初的19000元每吨下跌到14000元左右,跌幅超过26%。原因起于2月26日,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新增2004年度10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引发了国内棉价下跌。不过,史建伟认为引起棉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进口棉花的大量到港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据海关数据,今年2-4月间共进口到港棉花近90万吨,比去年一年中国进口总量还多,是纺织企业近两个月的纺棉用量。而为防止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8个月时间内央行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5月14日,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又下发通知控制信贷风险,纺织也成为严格受控行业。资金的紧张为纺织和棉花流通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购销棉花困难,再加上外棉的大量集中到港,出现了货比钱多的卖棉难现象,出现一时的供大于求。

  史建伟认为,影响人们心理供求平衡的因素至今仍未消除,尤其是资金紧张问题仍将继续困扰纺织和用棉企业。工业库存的不断减少,流通企业压力更大,低价抛售棉花的现象可能还将继续。不过史建伟觉得推动棉价涨跌的最终原因还是真正的供求状况,根据他的估计2004年,棉花市场不会出现有些人想象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后配额时代的棉花调控

  回顾10个月的行情,史建伟认为导致棉花市场价格变幻莫测的有时不是供求平衡表上的问题,人们的心理因素往往还会放大了实际上的供求关系。比如配额和资金紧张两个因素导致供求紧张,大家的观点从供求紧张改变为供大于求,因此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目前我国的棉花市场还不成熟,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既能把棉花价格调下来,也能把价格调上去,但是面对政策的时滞,很多时候出现事与愿违的局面。比如2月,宏观调控部门新增10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本来可以平稳地缓解棉价高企,但是就在此时前期签订的进口合同开始逐渐到货,自然缓解了棉花供求紧张,加上新增的配额和给经济降温带来的资金紧张,一下子棉价又暴跌。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棉花调控的政策运用恐怕应该慎之又慎。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将全部取消,后配额时代棉纺织行业将会有更大的自主空间。不过,政府对于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会放弃,如何在新形式下利用宏观调控成为一个新课题。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29日在“2004中国棉业论坛”上表示:“虽然今年棉价波动很大,但是我们的看法是今年的棉花总量基本平衡。”马占平说,政府现在正在努力采取一定措施稳定市场,避免棉价过度下降,保护棉花企业不受到太大的损失。

  同时,马占平也承认,政府各个部门也在研究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调控的效果、科学性。马占平希望棉花企业没有必要过于恐慌,“我的观点是,后期从棉花供应上还是比较紧张的,现在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棉花企业一定要仔细分析市场。”

  对于后配额时代的中国棉花宏观调控,马占平认为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是第一位的。“我国是棉纺织大国,棉花消费占世界约30%,棉花供应应当主要立足于国内。在稳定三大棉区种植格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布局,积极发展优势区域的棉花生产,适当增加棉花产量,减少低产、分散和风险大的地区的棉花生产。”马占平表示,政府会研究制定棉农利益保护机制,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另外,政府将适时充实国家棉花储备。前几年在国内棉花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家已把积压多年的国储陈棉基本处理完,但由于近年棉花供求紧张矛盾的前提下,把握好价格从国内外市场买进棉花补充国家储备。

  除了立足国内市场,马占平表示宏观调控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保证国内棉花供应。在国内棉花供需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引导纺织企业选择有利时机和价格组织好棉花进口,补充国内缺口,满足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

  针对目前,企业购棉资金紧张的情况,马占平则表示,需要多渠道供应棉花收购资金。“农业发展银行应在保证政策性信贷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市场供求、价格变化情况,采取灵活的信贷政策,保证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鼓励其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按信贷原则,积极进入棉花收购领域,增加棉花收购资金供应。”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