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新公司即将开业 北京财险市场面临变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5日 07:3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中华联合、永安、天安的财险分公司将相继在京开业 记者 赵冰 发自北京 北京的财险市场可能因为三家公司的即将加入而重新洗牌。
记者3月4日了解到,中华联合、永安、天安三家保险公司的北京分公司都已经进入了筹备的最后阶段,其中,前两家公司近期就将向北京保监办递交开业申请。据悉,今年5月份之前,三家新公司有望全部开业。 “三家公司进入后,市场份额肯定会调整”,北京现有几家财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不过,更多的人士担心,排除市场份额的重新调整,新入主体给市场带来的震动可能是其短期内的主要影响。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事实上北京现有财险公司已经借车改之机调整经营战略,其中不仅包括险种结构的调整,还有客户定位的变化。 重新洗牌 在太平去年进入北京之前,北京财险市场已经连续五年没有新的市场主体加入,此次陡增三家公司,现有公司自然觉得压力不小。 北京现有五家财产险公司,按最新市场份额排序,分别是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华泰以及去年刚刚进入的太平保险。太平保险经过复业后一年的努力,目前在北京保险市场份额占到1.5%,而市场老大人保的份额继续下降,由前年的63%降至去年的56%。 短期之内,让各家公司最为担心的是因人才流失给市场带来的震动。 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旗下一位部门主管辞职,而其新加入的公司正是即将进入北京市场的三家财险公司之一。 “如果是业务人员流失,带走的将是业务,而如果是技术人员或者是管理者流失,带走的将是公司的管理方式、经营体系”。 另一家保险公司的人士表示。此前早有专家认为,人才已经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 市场转向 虽然目前新入公司即将采取的经营战略还不得而知,但业内人士猜测,新入公司将会吸取现有公司险种结构过于依赖车险的教训。不过由于中资公司受制于现有技术及人才局限,新入主体短期之内不会放弃车险而只攻非车险。车险以经营时间长、操作容易而不可避免地占有规模优势。 事实上,车险市场上的变数已经在车改的大背景下骤增。本报在去年就曾报道过,为了应对更多的变数,现有财险公司市场层面的调整早在去年底就开始,重点之一即是险种结构的调整。然而,“调整险种结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包括技术、客户等方面的基础很重要”,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3月4日表示。 现在,除了调整结构之外,各公司正在积极做的另一项工作是:拉拢大客户。“在这方面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一家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大客户受市场影响小,而且相对成本较低,而单个的被保险人面对面的服务成本较高,在车险改革之后,成本提高更加明显。” 去年12月,平安北京分公司一举拿下北京市政府车险采购大单,该公司在将北京市级行政事业单位15000多辆车的保单纳入怀中之时,一再重申此份保单“意义不同一般”。今年1月,仅北京市政府就给该公司带来了3000万元的保费收入,该公司因此成为北京市车险市场1月增速最快的公司。 《国际金融报》(2003年03月05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