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7日电(记者王尧) 今天,爱立信在沸沸扬扬的“南京事件”后,再一次用行动投票———选择中资的招商银行,签署了一份16亿元人民币的受信单协议。
虽然爱立信(中国)公司首席财务官卢思先生用“非常值得信赖”形容合作伙伴招商银行,但是,这个行动还是被关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资银行命运”的一些人士解读为———爱立信在为中资银行“打气”。
从深圳赶来签字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这一单非同寻常,它标志着中资银行和外企合作进入了新的历程。”
负责和爱立信谈判这个“大单”的副行长李浩透露,双方谈判时,正好发生了媒体所说的爱立信从中资银行倒戈的“南京事件”。
“我们理解,这是他们选择的权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选择客户的同时,客户也在选择银行。”马蔚华说,“后来,爱立信主动找我们谈16亿元的协议时,我们很高兴。”
承认与外资银行存在差距的马蔚华行长说:“外资银行上百年的经验,中资银行不必用上百年学习。当前不可避免的竞争,只会让差距越来越小。”记者注意到,当他的翻译说到这里,爱立信(中国)公司的外籍司库频频点头。
爱立信选中招商银行有没有降低要求?招商银行为了拉住爱立信,有没有特别的“优惠政策”?记者追问的这两个问题,都没有确切的答案。
马蔚华行长说:“企业当然希望利率越低越好,手续越简单越好。双方谈的优惠政策,都在央行规定的范围内,我们有个口号,‘因你而变’。不根据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迟早会被淘汰。目前国内银行没有的品种,我们会加快学习。”
招商银行高层人士承认,有一些外资银行做得了的业务,中资银行做不了。一方面,是中资银行没有经验;另一方面,任何新的金融产品推出,都有风险,但是相关的金融法规在国内往往很滞后。
“南京事件”是今天中外人士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据说报道出现后,爱立信中国公司高层在一次会议上碰到央行负责人时,曾专门想解释。没想到,央行负责人主动走过来说,我理解你们的做法。
今天,首席财务官卢思先生正式解释了爱立信对“南京事件”的看法:“媒体报道我们从外资银行贷款,提前还中资银行贷款,这里虽然有很多误解,但是有很多积极的因素。”
他澄清说,提前还中资银行贷款的钱,不是来自外资银行,这是他们对资产负债表每年做的一个例行调整。当企业内部有充足的现金时,他们没必要留着。碰巧当时正在和外资银行谈另外一些业务,于是大家产生了误解。“爱立信选择银行的标准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卢思说,随着在中国业务的扩大,爱立信需要和外资银行进行合作,也要和本土的中资银行建立战略性的关系。但是,爱立信选择中资银行的数量会越来越集中。
年轻的副行长李浩说:“和爱立信谈判,我们有很多收获。这些外资企业的法律部门,一个字一个字地和我们较真。我们银行也没有为了留住爱立信,而降低风险标准。”
匆匆赶赴机场的马蔚华留话说:“外资企业的战术,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