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尴尬赞助商(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 13:42 《财经文摘》

  绝缘“污点奥运”

  围绕在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周遭的争论表明,企业越来越希望在促进人权状况改善方面一马当先。

  与可口可乐的历届老板相比,维尔•艾斯戴尔(Neville Isdell)算是非常开明。在他的领导下,这个软饮料巨头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艾斯戴尔曾在非洲呆过26年)启动了一项战略,目的是使更多的人喝到饮用水。

  可口可乐公司还加入了好几个致力于改善人权状况的机构,其中包括“联合国全球盟约”(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和“人权商业领袖计划”(Business Leaders Initiative on Human Rights)。

  即便如此,艾斯戴尔先生现在却发现,人权主义者说他是中国政府的同谋,而后者则被指责为践踏人权的政府之一。

  毫无疑问,对可口可乐来说,赞助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好主意,对通用电器、强生、柯达、麦当劳和三星这样的大公司来说,也是一样。正如艾斯戴尔最近在《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所称,奥运会的市场收益非常巨大,这也是可口可乐80年来持续赞助奥运会的原因。

  人权主义者给北京奥运会贴上了“种族灭绝奥运会”的标签,并以此对奥运赞助商施压。他们威胁说,赞助商想与象征快乐的奥运盛典相结合,然而,这一举动最终反而会损害他们的形象,其数以十亿计的美元会血本无归。

  就人权问题公开批评中国的公司,不但会遭到中国政府的敌视,也会遭到中国人民、也就是十几亿潜在消费者的敌视。最近,作为对法国发生的支持藏独事件的回应,中国爆发了反对法国零售商家乐福的抗议活动。

  这一事件显然表明了其中的危险,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艾斯戴尔先生一直强调可口可乐在达尔富尔地区所做的工作,而对最近发生在拉萨的流血事件只字未提。

  公平地说,从直接向当地提供援助,到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接洽,试图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可口可乐确实一直在达尔富尔施行善举。艾斯戴尔认为:“与其进行公开声明,我们宁愿选择一条更加直接,并且在我们看来更加有效的路线,来帮助减缓达尔富尔地区所遭受的惊人痛苦。”

  人权观察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却认为,这还不够。人权观察组织的商业与人权项目负责人阿文德•甘纳森表示:“奥运赞助商在北京奥运会前的集体沉默,使其过去支持人权的种种承诺显得特别缺乏诚意。”

  喜欢抗议的政治激进分子,与喜欢“建设性参与”的商业现实主义者之间的传统分歧,已经爆发过好多次,对南非种族隔离实施制裁的辩论也是其中一例。然而,此次事件并不全是因这种分歧所致。商界领袖们仍然喜欢提及南非总统曼德拉后来对跨国公司反对制裁的感谢。欧盟商务专员彼得•曼得尔森(Peter Mandelson)警告说,以奥运为由敌视中国政府,可能使多哈回合的贸易谈判以失败告终。

  关于奥运会的纷争,从许多角度描绘出一幅当前商界与人权主义者之间关系错位的图画。不过,令人惊异的是,人权主义者、大公司和有关政府,如今对于人权重要性的看法竟如此一致。他们正在一起工作,致力于推动目前的人权状况。

  联合国人权特别代表约翰•鲁吉(John Ruggie)最近提出了一份报告。报告构建了一个新的框架,清楚地阐述了企业有责任积极关注人权。报告没有遭到什么激烈的反对,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种共识。

  在今年6月的人权理事会上,如果这份报告能够被采用,那将是联合国人权机构第一次对企业的相关责任做出明确定位。此外,鲁吉先生说,他已在报告中阐明,为促进人权而努力是企业的义务;为企业在海外(尤其是冲突地区)的运营或出口提供财务支持的富裕国家,应该注意考虑人权问题。

  鲁吉先生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明确划分公司与政府之间的责任,使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与主权国家履行人权职责的需要更加平衡。近年来,跨国公司和政府间达成了很多协议,如果国内的法律发生变更,使企业受到损失,政府同意予以补偿——其中也包括为改善人权状况而发生的变更。

  这类合同会由独立的仲裁人强制执行,而其可能会妨碍政府改善人权状况。一家欧洲矿业公司正试图从南非政府获得补偿,因为按照南非的《黑人经济振兴法案》,政府要求这家公司雇用一定数量的黑人。

  联合国标准的实施,会激起一场对最优解决方案的新讨论,其中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商界与非政府机构的合作。近年来,政商界间良好的合作,是以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卷入1995年尼日利亚活动家兼作家肯•萨罗-维瓦(Ken Saro-Wiwa)的死亡丑闻为开端的。此外,正是在名为“全球目击者”(Global Witness)的非政府组织努力下,意在禁止“血钻”进入市场的“金伯利进程”才得以产生。

  要求签约方支持某些基本条款的全球契约,也很常见。2005年,全球超过3000家企业(其中还包括几家中国公司)就曾经共同签署了这样一份协议。虽然全球契约的约束性不强,但也不乏一些强硬的举措:2006年共有335 家企业从订约名单上被剔除。

  矿业巨擘英美集团(Anglo American)主席马克•穆迪-斯图尔特(Mark Moody-Stuart)认为,中国的公司已经开始对人权变得敏感起来。老板们对此已不再抵触,而是耐心了解老资格的跨国公司成为人权支持者的原因,以及忽视人权的代价。“我告诉他们,跨国公司主动行动是大势所趋,这能够使你的公司5年之内不再遇到麻烦。”

  斯图尔特先生表示,虽然中国政府有很多过失,但其领导人正在认真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概念,而企业也嗅到了这样的信号。

  出处:《经济学人》2008年4月24日 编译:段醒予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