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美股评论:牛派的六大致命误会

2014年07月16日 03:01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亚兰兹(Brett Arends)撰文指出,看好股市的人现在至少在六个重大问题上存在误读,实情和他们所确信的恰好相反。

  以下即亚兰兹的评论文章全文:

  一个月前,世界杯刚开始的时候,似乎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巴西人将在这场比赛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专家们指出,几十年来,巴西在自己的本土举行的重大比赛当中还从来不曾失手。

  他们说,巴西人有最好的进攻,最好的防守——最好的一切。

  这已经不仅仅只是看法,而是分析了。量化分析师们已经创造出了各种独特的计算方法,来利用大量数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如果连这样的复杂而高端的计算都不信,你还想信什么?

  对于这样高大上的东西,我们除开五体投地,似乎已经没了其他选择……

  好吧,好吧。所谓传统智慧,所谓量化分析专家和他们的电子表格,其实就是那么回事。

  巴西队的最终下场是,以世界杯史上罕见的1比7大差灰头土脸地退场了,简直是奇耻大辱。没有任何人提前预见到了这样一幕的发生。

  可是话说回来,就这巴西人都算运气不错了,不然他们还可能更早离场的——对智利的比赛靠点球才勉强过关,对哥伦比亚也是九死一生。

  足球世界杯已经落幕了,但是金钱世界杯还在继续,永远不会结束。

  就像巴西队对德国队净负六球一样,我们的众多投资者其实也吞了六弹,只是他们还不知觉而已——六件很重要的,他们“知道”是正确的事情,但实际上却不见的。

  1. 股市年平均回报率10%。

  当然,更准确地说,对于这一数字,华尔街不同公司的营销部门有不同的说法,大致最低是9%,最高是12%——但是无论怎样,那都是胡说八道。

  12%的说法是来自于一个毫无意义的统计学小花招,即所谓“算术平均数”。让我们只管把它扔到一边吧。

  1920年代至今,股市的复利年平均回报率大约是9%左右,这倒看似是个事实,但之下隐藏着巨大的谎言。这数字包含了通货膨胀造成的虚假利润,以及显然不可能重复的股票升值带来的一次性利得。

  那么,最终结论呢?最诚实的说法应该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再加上大约1%到2%的净股息收益率,这就是股票能够带给我们的回报。当然,由于股票回购的缘故,净股息收益率也有一点争议,但是整体而言,股票的年平均回报率应该是4%左右——这还得说运气好。

  2. 大量资金在股市外作壁上观,等待入场机会。

  这应该是你非常熟悉的说法了,股市黄牛党们总是在不断重复着。

  可事实是,根本没有什么资金在场外等着。没有,一点都没有,零。要弄清楚这一点,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每一次某甲在买进股票,在交易另外一端,都必然有某乙在卖出。

  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你有100美元的“场外资金”,你想要让其派上用场,于是从我手里买了100美元的股票。结果是什么?交易前,你有100美元“场外资金”,我有100美元股票,而交易之后,你有100没美元股票,我有100美元“场外资金”。就这么简单。

  3. 经济增长会支持股市。

  当初经济陷于停滞的时候,股市的吹鼓手对大家说,这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利率将继续保持低水平,后者是股价的利好因素。

  现在,经济似乎是在复苏了,他们又对大家说,这对股市还是好事。

  股市的运气怎么那么好,经济怎样都对它有利?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经济增长与股市回报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是的,我不是开玩笑。

  比如,从1968年到1982年,哪怕是扣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美国经济这段期间内也增长了50%之多,而同期之内,同样扣除掉通货膨胀,股市投资者其实是赔钱了——这还没有算上各种相关税负和交易费用呢。

  再有,今天的日本经济规模比1989年增大了整整三分之一,但是如果有人1989年时投资了日经225指数,到现在恐怕眼泪都早已经哭干了。

  事实上,研究显示,如果一定要说经济和股市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也和我们想象的相反——增长最快速的经济往往会造就更低,而不是更高的股市回报。

  美国股市最近几年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联储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短期借贷成本的极力打压。如果经济抬头,借贷成本必然上扬。大家自己做点简单的算术吧。

  4. 你不可能超越基准。

  这已经成为一句新的口头语,甚至一种新的信仰。理财专家们会告诉你,市场在确定股价方面是如此“效率充分”,因此如果你不肯冒相对更大的风险的话,是不可能超越如标准普尔500指数之类的任何基准的。

  可是,真的不见得。

  许多研究都显示,只要你能够单纯投资“价值型”股票,即相对于净资产或者股息之类基准面因素,价格显得低廉的股票,长期而言,你就可以超越基准指数。此外,如果你选择投资“高品质”股票,或者波动较弱的股票,你超越基准的可能性也会大增。

  人们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那些基准指数本身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们往往严重倾向于最受大众欢迎的股票,以及那些市值最高的股票。因此,如果你投资一支指数基金,就意味着你的多数资金其实是流向了少数股票。其实,我们只要随机选取股票,平均分配投资,都可能获得好过指数的回报。

  5. 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非常理想。

  真的吗?可是联储告诉我们,美国非金融企业目前的债务水平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9万6000亿美元,相当于新千年开始时的两倍,单单过去五年当中就增长了27%,约2万1000亿美元。还有今年迄今为止,连周末都算上,美国非金融企业日均举债近100亿美元。

  当然,债务增加的同时,资产可能也在增长。事实上,有些企业确实掌握着大量的净现金——主要是在海外,出于避税的考虑。可是,整体说来,根据联储的数据,非金融机构目前背负的债务负担已经相当于他们净资产的大约50%,这一比例史上最高。

  知道1950年代的债务资产比吗?答案是大约21%。

  6.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家庭已经重建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好吧,不能说他们什么都没做。事实是,2008年年初至今,美国家庭的总债务减少了……6%。

  唉,还应该指出的是,债务的减少主要原因还不是人们偿还了债务,而是不少债务被减记了。这有限的降幅大部分都是来自抵押贷款违约,或者房屋赔本出售、信用卡债务违约及个人破产等。

  更加应该说明的还有一点,在过去两年当中,家庭债务其实是增加额了。在一些人确实摆脱了一些债务负担时,另外一些人(或者干脆就是他们自己)却开始更多地借别的债务了。十年前,美国人举债消费挥霍无度的时代,美国家庭总债务为10万5000亿美元,而现在……13万2000亿美元。

  我们应该感谢世界杯提醒我们,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不见得就真的靠谱。(子衿)

文章关键词: 美股评论误会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核载53人客车与货车在湖南相撞爆炸
  • 体育男篮亚洲杯国奥无缘决赛 拉姆退出德国队
  • 娱乐周迅高圣远启程新婚蜜月 机场恩爱自拍
  • 财经呼市取消限购因面临崩盘:房企拿豪车抵债
  • 科技诺基亚遭裁员万人 北京研发中心受波及
  • 博客陶短房:马航客机坠毁应该知道的8个要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一位农村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惊险历程
  • 华生:农地农房入市的陷阱与跨越
  • 冉学东:IPO政策不改变要出大事
  • 刘杉:立军令状透露政府无奈心态
  • 谢百三:打新吸纳资金将致下周大跌
  • 钮文新:谁来制止国债回购“闹月惊”
  • 叶檀:防止混合所有制成权贵大餐
  • 慕容小散:乐视留洋未成 后院失火
  • 易宪容:救楼市将把购房者推入火坑
  • 彦纬:从周迅大婚看企业IPO
  • 一只花蛤:不容易寻找的10倍速公司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