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美股评论:经济何苦为难联储

2014年04月16日 23:2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导读:MarketWatch首席经济学家凯尔纳(Irwin Kellner)撰文强调,要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货币政策已经用到了所有可能的手段,但要真正达到目标,还需要财政政策的配合,后者的缺失才是今日美国经济困局的关键。

  以下即凯尔纳的评论文章全文:

  如果有人现在还以为联储可以单枪匹马地牢牢控制住经济增长的速度,那他一定是还根本不了解货币政策运作的道理。

  现在,坊间,甚至联储内部都不时可以听到抱怨声,说美国的央行[微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还没有尽力。这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美国经济当中,联储诚然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却绝不是唯一的重要角色。

  经济本身的起起落落就是最好的证据。

  在联储诞生之前的一百年时间当中,人们经历了十九个经济周期,平均而言,每五年就是一变。而近五十六年以来,商业周期的平均时长为四年。这也就意味着,哪怕说联储确实有影响力,这影响力也实在没什么了不起。

  正如我们在2008年所看到的那样,当联储使出浑身解数,确实可以避免经济重演大萧条的悲剧,但是,哪怕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阻止大衰退的到来——直到今天,我们其实也还在挣扎,还没有走出这场衰退的阴影。

  看来,我们是有必要对货币政策的运作方法和原理再复习一遍了。

  想要推动经济增长,联储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当经济系统当中流动性更多,成本更低,通常都会带动借贷行为和支出行为的活跃。接下来,按照普通逻辑,自然就是更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更广泛的就业得以实现了。

  除开这些工具之外,联储还可以通过降低储备要求让银行更加乐于放款。央行也可以通过降低保证金要求推动对股票的需求增长,这样就会使得股东的财富和信心大大提升。

  关键在于,工作到这里还不能说是大功告成。俗话说,牛不喝水强按头,我们当然可以把牛带到水边,但是牛如果不想喝水,强按头也没有意义。货币政策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处于糟糕的商业环境中,个人找不到一份收入体面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他们能够得到多少贷款,贷款的利率多么低廉,他们也不会去随便举债的。

  只不过,相反的逻辑倒是确实成立的,即,使用手头的这些工具,联储在控制经济过热方面确实是游刃有余。他们只要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就很容易让经济降温。

  换言之,联储的专长是遏制经济,而不是拉升经济——至少,我们不能指望联储单枪匹马地做到这一点。要达到提振增长的目标,我们必须得到财政政策的帮助,而遗憾的是,财政政策现在已经被冻结,或者至少是戴上了枷锁。

  我们应该好好审视一下现在的经济环境,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想要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才拥有更好的效率。平时,财政政策正是控制在那些酷爱多支出少收税的政治家们手中——只是现在,少数嗓门更大的政治家掌握了局面,任何支出的实质性增加都变成不可能。

  要创造就业机会,关键是财政刺激,联储的帮助当然是需要的,但是联储自己无法独力完成任务,他们手头的家伙不够用。

  实话说,联储现在真的已经尽力了。(子衿)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薛蛮子在看守所悔过:歉疚家人(全文)
  • 体育亚冠4强拿1分!鲁能0-1 国安被追俩2-2
  • 娱乐琼瑶举报于正抄袭:气病 律师:未构成侵权
  • 财经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 外贸出口下滑
  • 科技带着镣铐跳舞:比特币监管“狼来了”
  • 博客新周刊:中国人身体被摧残的历史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父亲是总裁 奶茶妹跳操保送清华(图)
  • 刘杉:“刺激政策”穿了马甲
  • 李光斗:中国特色的国企接班
  • 易鹏:疏散北京或“绕过”保定廊坊
  • 谢作诗:沪港通会拉平两市股价吗?
  • 王海滨:经济周期模型预示战争的阴影
  • 陶冬:从量化宽松到质化宽松
  • 叶檀:资本市场无法消化的空前重视
  • 许一力:七万亿大投资是不是乌龙?
  • 童大焕:2014年房价是跌是涨?
  • 林采宜: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