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美股评论:只有时间能回答

2014年02月26日 01:59  新浪财经 微博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里弗斯(Jeff Reeves)撰文指出,Facebook为收购Whatsapp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而互联网行业大规模并购的历史则是成功与失败互见,Facebook此举或者会带来巨大成功,或者会遭受惨败,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答案。

  以下即里弗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最近这几天,硅谷和华尔街的观察家们眼中最大的热点,就是Facebook斥资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的交易了。

  在我看来,这笔交易的价格确实高了一点。收购对象目前大约有4亿5000万用户,意味着收购方为每个用户出了42美元,但是收购对象却没有广告营收,而且用户当中的大多数也是不付费的。

  Facebook(FB)投入的资金大约相当于他们市值的11%,而且还给了WhatsApp首席执行官寇姆(Jan Koum)一个董事会席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Facebook是把很大的一笔钱投入到了一个不会对他们营收产生什么大影响的地方。

  可是,我又算是哪座庙里的神仙?

  历史告诉我们,预言家常常都会说错。

  互联网收购大成功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2006年,谷歌[微博](GOOG)16亿5000万美元收购YouTube的交易,当时这家线上视频门户网站也是零利润。谷歌并没有在财报中将YouTube单列出来,但是近期确实有报道称,这一部门去年为谷歌贡献了大约56亿美元营收,这显然证明,谷歌当初是做出了一个精明的决定。

  只不过,交易的当时,库班(Mark Cuban)却说这一交易是“疯了”,对谷歌而言,“低能会成为一种表扬——这真是千年一遇的怪事”。

  谷歌还干过一票漂亮买卖,虽然投入不菲,但是成果更加了得,这就是2007年31亿美元收购DoubleClick,让自己核心的广告业务受益巨大的交易。

  当时同样有很多人说谷歌是下了臭棋,但是从那次收购以来,谷歌的广告营收增长了两倍,从2007年的164亿美元一直走到了去年的505亿美元。

  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两笔交易就都各自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谷歌的形象得到提升,关键是,股东们真的看到了利润的成长,而且因此得到了他们的好处。

  贝宝也是一个大获成功的故事。eBay[微博](EBAY)在2002年花了大约15亿美元收购这一线上支付服务,而现在,贝宝已经在母公司的营收当中占据了大约半壁江山,因此才引出了外界关于拆分的想法。

  事实是,哪怕当初那些认为贝宝对于eBay老派的拍卖业务确实会有所帮助的人,也大大低估了收购对象对于eBay的长期重要性。

  说起互联网收购的成功案例,我们其实还可以举出不少。比如说,亚马逊[微博](AMZN)曾经12亿美元收购Zappos,5亿4500万美元收购Diapers.com等。

  关键在于,互联网行业的大规模收购交易不见得就一定是泡沫的信号。

  同样,那些言之凿凿的观察家们也不见得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说什么,很多人既不充分了解收购对象,也不充分了解收购者的长期发展战略。

  互联网收购大失败

  当然,这硬币肯定是有另外一面的。

  也有很多价格不菲的互联网并购交易最终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这样的例子颇不少见,首推时代华纳(TWX)和美国在线(AOL)2000年那笔价值1620亿美元的交易。要说第二名,或许应该是雅虎(YHOO)1999年为视频门户Broadcast.com付出的57亿美元。美国在线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好歹还活着,而Broadcast.com则干脆迅速蒸发掉了。

  在千年虫时代,总有一些我们难以忘记的愚蠢交易,比如西班牙电信公司Terra Networks曾经在2000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搜索领域一度风光无限的Lycos——十年之后,一家印度小公司收购Lycos,却只花了区区3600万美元。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一切都是互联网泡沫闹的,因为这泡沫破灭了,愚蠢的行为并没有随之停止。

  2003年,雅虎收购失败搜索引擎AltaVista和AllTheWeb的拥有者Overture Services,花了16亿3000万美元。他们的意图不难理解,就是要推动自己的搜索广告,与谷歌抗衡……可是结果如何,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

  2009年,雅虎基本上放弃了搜索,他们与微软[微博](MSFT)合作,由必应来提供搜索结果。

  进入网络2.0时代,新闻集团(NWSA)于2005年花5亿8000万美元收购了MySpace,希望能够赶上社交媒体的时髦,但是2011年,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收购所得降价至3500万美元,处理给了Justin Timberlake & Co.。默多克(Rupert Murdoch)自己也承认,这一收购交易是个“巨大的错误”。

  要说捕捉住社交媒体潮流,这想法本身倒是正确的……可是,他们这交易最终却没能开花结果。

  在我们继续观察WhatsApp交易未来可能的走向时,前面这些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都是值得我们记住的。

  只有时间能回答

  其实,所有互联网收购交易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挑战——数字世界的发展进化太过迅速,我们至多只能看得清未来几个月会怎样,再向后就是一片模糊了。

  哪怕现在已经有了谷歌和Facebook这样量级的大玩家,这个市场的准入门槛其实依然很低——只要一位程序员够聪明,有一个伟大的理念,再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新的篇章随时可能开始。

  Facebook收购WhatsApp的决定到底是英明还是愚蠢,一两年内恐怕都不会有答案。类似的,那些业已发生了一些时间的交易,如雅虎11亿美元收购Tumblr,或者Facebook早些时候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等,现在也只能说是还在观察之中。

  老话说得好,你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在这些庞大的交易当中,股东价值才是判断交易是好或者糟的最终的量度。

  当然,这些交易当中有许多都是“攻守兼备”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时候,收购潜在的挑战者,而且由此获得他们的人才的做法显然有其合理性,这总好过听任其自由成长,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竞争对手。

  不过,观察家们和投资者们却不愿意去想那么多,他们总希望能够立竿见影地看到大事件,看到高利润。

  Facebook显然不会指望收购WhatsApp的高价格能够迅速收回,他们是在走长远路线,希望WhatsApp能够成为自己的YouTube——而不是Lycos。

  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子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去年以来18.2万官员受党纪政纪处分
  • 体育亚冠鲁能主场1-1 球迷看球病世 国安1-1
  • 娱乐曝张静初登记奉子成婚 经纪人慌张挂电话
  • 财经刘迎霞政协委员被撤 疑卷入中石油腐败案
  • 科技三星推GALAXY S5 真机图赏 实录
  • 博客刘卫兵:20多年前北京空气都臭的(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硕士找对象难校长建相亲网 考研成绩
  • 张中秦:更加惨烈的杀跌还在后头
  • 李飞:A股翻脸 行情路向何方
  • 王本国:创业板的春天结束了吗
  • 淘气天尊:A股新的进场机会已出现
  • 皮海洲:“场内余额宝”颠覆A股
  • 江濡山:用“混合所有制有”玩死你
  • 林采宜:余额宝不是寄生虫
  • 郎咸平:免费医疗的本质是排队医疗
  • 许一力:房价崩盘的五点证据不靠谱
  • 罗慰年:柴静是卵子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