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想三年(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4日 14:43  《环球企业家》杂志

  在印度,则是杨在模型以外的管理风格为联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联想创业初期,联想有句名言叫“把5%的可能变成100%的现实”,这使得典型的联想人不但好胜,而且有一流的执行力。

  “印度人天生思维缜密,擅长逻辑思考,”被派去印度参与试点的大中国区渠道销售总监毛柏林说,“因此,说服经销商们接受模型并不难。”毛很快发现,在印度要想真正取得当地人的信任,需要在逻辑性之外显示出执行力。在第一次邀请印度渠道销售访问北京时,毛柏林邀请了50多家渠道销售商,但最后确认到会人数只有预期的一半。联想的印度同事告诉他说,在印度历史上,任何人组织的任何会议,甚至议会开会,都不可能全员准时到齐,何况这其中还牵扯到短时间内给50多个人办签证的问题。

  毛柏林事后回忆说,邀请事件成为了他们在印度树立起言出必行形象的意想不到的转折点。联想人迅速行动,请求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帮忙,对方则为联想破例,在周六的休息日为联想举行了一次“签证专场”。最后50多家渠道销售商除一家因个人原因外,全部去了北京——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这件事情之后,他们(包括印度员工)都开始真正信任联想了。”    “Of course!” 33岁的马跃(Matt McGuire)是联想国际化大跃进的一个特殊而直接的观察者。这位33岁的美国前和平队(Peace Corp)志愿者在中国生活了7年。最初两年在四川省内江的支教生活,让他喜欢上了中国。2003年,Matt来到北京长住,不到一年,他就成为了贝利兹(Berlitz)语言培训中心最受人欢迎的英语老师。2004年初,学校方面问Matt愿不愿意给一个特别的学生单独授课,他们说,对方是个企业家。他同意了。

  “结果我发现,那人是杨元庆!”马跃对《环球企业家》回忆说,“他是我见过的最有动力,最迫切想学英语的学生。”当时他并不知道,联想和IBM的交易已在酝酿中。

  在为期3个月的课程里,马跃经常到杨元庆家中为其授课,每次1个多小时,他很惊讶于这位企业家的聪明和努力。“我提出问题,他总是大声、清楚、迅速地回答,”Matt说,“上课时,他非常主动,极其专注。”一开始,马跃本想使用初级教材,但杨元庆要求从中级直接开始,让马跃惊讶的是,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杨就“毫不费力地迅速赶上来了”。

  马跃和联想的缘分由此而生。3个月的授课结束后,杨元庆和马跃成了好朋友。杨元庆问后者愿不愿意为联想工作,给内部管理团队授课,因为联想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它的管理者们需要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这个提议一开始让马跃有点吃惊,因为一个大公司的管理者通常不会提出这种友好的私人邀请。但那一刻,马跃意识到,“也许我的机会来了”。他给杨看他的个人计划——在联想内部教一年英语后转去做销售,并得到了后者的迅速同意。

  马跃在联想的学生名单里还包括了一位后来在新联想中崭露头角的人:陈绍鹏。陈负责的大中华区在过去一直扮演着联想大本营的角色,成为联想在全球突围的坚强后盾。2007/2008财年,大中华区利润率达到了7%,其它分别为EMEA区3.8%,美洲2.3%,亚太0.6%。在今年第一季度,大中华区的PC销量增长了25%,直接将本季度全球销售额拉升了18%。现在,陈绍鹏的头衔变成了大中华和俄罗斯区(简称GCR)总裁,他的“势力范围”已经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

  陈绍鹏是新联想国际化3年后,原有子弟兵队伍中最典型的“幸存者”。在新联想,那些成功完成全球化转型的职业经理人们都有着某种类似的地方:自信,聪明,极为开放,乐于沟通,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也有充沛的体力。因为这些品质,陈绍鹏在联想中国内部和全球都很受欢迎,在一次内部为上司打分的不署名测验中,他得分最高。下属们公认陈绍鹏在历任大中华区领导中性格和能力最为全面、平衡,但也是“对细节要求最严的一位”。

  现在,陈绍鹏要求向自己直接汇报的几个联想中国的重要骨干在开会和写邮件时都要尽量使用英语。他的逻辑是,一旦外部的压力和环境形成了,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有学习的潜能。“一开始,一方面你要努力去理解对方,然后你会发现,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你们还是能彼此欣赏。”陈绍鹏这样描述他的接纳西方企业文化的经验。

  这个变化同样在毛柏林身上发生过。在印度,外来者经常会遇到同事不能按时“作业”的情况,人们往往会片面理解为印度效率低下。毛柏林说,一旦了解情况,就会发现印度人在数字、逻辑和设计方面有极高的天赋,他们比别人多花一些时间完成的工作的完美程度令他大开眼界。当毛柏林毫不吝啬地表达出对印度团队这些特有品质的欣赏后,双方沟通加强了,印度同事开始把他当成自己人。彼此的信任导致了管理上的良性循环,联想的执行力开始渗透进印度团队,而印度人对数字和逻辑的敏感也感染了中国人——2007年,印度团队得到了新联想消费集团的最高奖励。

  作为跨文化结果融合的结果之一,联想和印度奥美合作推出的Idea系列消费产品广告在印度大受欢迎,不到两年,联想的品牌认知度在印度达到了70%。“我们把印度的这个经验推广到了全球。”印度裔的联想首席市场官迪帕克-阿德瓦尼(Deepak Advani)对《环球企业家》说。印度凭借成本优势和对美学的特殊天赋成为联想广告营销的“集散地”(India hub)——如今,联想全球的大部分广告基本都是在印度制作的。

  马跃在联想做了一年英语教师后,陈绍鹏帮助其实现了向销售转型的愿望,后者成为了新联想全球大客户部的销售。马跃在头一年里发现,尽管自己熟悉中国,但还是跟中国同事们有着天然的文化差异。“我所在的(全球大客户)团队,刚开始时,中国同事更习惯不说出想法,或者私下交流,”他说。但新联想的跨文化管理逐渐渗透到了每个角落——“很快,大家会在会议上主动站起来大声说出观点,甚至愿意互相挑战。”

  马跃后来又遇到过一次杨元庆,此时已经是新联想融合后的第三年。他发现杨已经能自如地运用英语,“他甚至摆脱了部分中国的传统思维”。

  马跃对他昔日的学生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improved(你的英语进步真快)”。 杨元庆没有遵循中国人的客气传统,而是干脆地回答:“Of course!”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