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先生在网上向某票务中心购买了两张到韩国青州的机票,付款方式为银行汇款,但是该公司称没有收到汇款,处于时间紧迫消费者只能又重新汇了一次,但是在事后索取退款时,对方百般推脱,最后只好投诉。其实,像康先生类似遭遇的消费者还有不少,近日,闸北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连收到5起有关航空票务纠纷的投诉,投诉的内容有着惊人的类似。
订票热线变私人电话
受理了康先生投诉后,区消保委走访了被诉单位,核实天目中路××号上确实有一家票务公司,但是并非消费者所投诉的上海某票务中心,两个票务公司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在打电话联系时,工作人员询问是否为某票务公司,对方称是的,但当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后,对方随即改口,称这是私人电话,立即挂断电话。打另外一个电话时,接电话的小姐也是先承认是该票务公司,当开始进一步交谈时,便解释说该公司已经搬走了,不知去向,是对方让她跟老客户解释一下的,此后便一直以私人电话为由拒绝告知详细地址。
投诉情况有四大雷同
近来,航空类的投诉比较多,归纳发现这些投诉都有很多类似之处:
一是消费者反映事实情况的类似:都是反映在订购航空机票过程中,对方多收机票价格,事后索取多收款时,对方不是百般推脱就是干脆来个“人间蒸发”;二是票务公司的服务方式类似:都是电话单线联系,没有现实的经营地点,没有在“114”上登记电话,也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登记,采用的都为银行汇款和送票上门的服务方式;
三是消费者获取服务途径的类似:都是通过马路名片或者网上搜索获知对方信息,都没有到实地核实对方信息。
这么多的类似,导致的最后一个结果: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被投诉方,消费纠纷的调处工作无法进行,消费者损失了时间和金钱。
莫因“省”字造成损失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投诉,究其原因是个“省”在作怪。消费者贪便宜,图方便,一个电话就可以在家里等着对方将打折的机票送上门。就是这“省”的心理给一些钻空子的人利用,给消费者下套后便逃之夭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此,区消保委提请广大消费者,就是要“省”也要“省”的聪明,如可以在给订票方打电话时也给相关职能部门打个电话,向民航总局和工商部门核实该公司有没有核准登记过,或者上门走访一下,看看经营场所是否存在,再则也可以通过“114”查询一下,看看有没有电话登记过,一般消费者只要多做一步,一些假票务公司就会原形毕露。(编辑:石淼)
作者:解放日报集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