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时对石油企业增税不合适

2000年12月05日 11:26  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以来,油价已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各种建议。最近,国内个别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观点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即:应对因国际油价上涨而“因祸得福”的石油企业征税,还有人称由于油价上涨使石油企业“白捡了几百亿元”等等(编者注:见本报10月24日二版《对因高油价获利的企业征税》一文)。笔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油价有涨就有跌,

  甚至暴涨或是暴跌

  从历史上看,国际油价有涨有跌,暴涨之后就会暴跌,且都是比较短暂的,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据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尽管今年年底之前由于世界油品库存水平偏低以及人们对中东地区政治危机的关注,国际油价将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但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全球需求淡季的来临以及石油炒家的退出,原油价格有可能再次下跌。欧佩克部长和分析家认为,油价不久可能暴跌。美国能源部此前预测,今年冬季结束后,原油每桶将下跌4到5美元。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石油危机和1990年海湾战争时原油价格升至每桶43美元和34.3美元的情形,同时更不应忘记1986年世界油价大战和去年初石油过剩欧佩克限产前石油价格降至每桶7.9美元和10.7美元时石油公司的惨境。

  从国内看,1998年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同年,石油、石化行业的大重组使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均成为上下游一体的大石油公司,原油涨价所带来的收益最终是通过汽、柴油等石油产品回收的。今年5月份以前,成品油价格尚未与国际真正接轨,两大集团只能自己承担原油涨价部分。5月份以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分步与国际接轨,石油企业才收到了部分涨价收益。但是,涨价给石油企业带来的增值额远非象有关学者估计的那么大。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抵减了原油涨价给石油企业带来的收益。值得说明的是,国内成品油价格经过6次上调之后(汽油价格6次上调,柴油价格7次上调),自10月份又开始较大幅度地下调,11月17日,90#无铅汽油每吨下调250元,0#柴油每吨下调130元。据悉,下月成品油价格可能还会较大幅度地波动。

  目前的原油价格,大家公认是偏高的,是不正常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还是遵循价格规律的,通过上下波动来趋于平稳的,所以油价下调是必然的。国际大石油公司都是独自承担价格风险的,高油价增加收益用于增加勘探投入,积蓄力量以抵御低油价时的风险,吞并无力躲避油价风浪的小石油公司。如果高油价时政府增税,那么低油价时政府又该何为?

  高油价增加的收益哪里去了

  首先是国家财政增收。国家现行的增值税和所得税政策已完全具备调节企业收益的杠杆作用。今年1-10月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实现的增值税一项就比去年同期增加102亿元,增长36%。

  其次是企业大力调整低油价时造成的不合理资产负债结构,增加石油勘探和生产设施投入以及解决重组改制和国有企业历史负担问题,为今后石油企业克服低油价风险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是偿还高额负债。众所周知,过去国内原油价格长期偏低,造成石油行业自1988-1994年长达6年的政策性亏损,企业长期高额举债。1999年末,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有息负债高达3450亿元,资产负债率远远高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水平。二是加大石油勘探投入和石油生产设施改造,特别是影响原油稳产基础的油气管网改造。加大了新疆、内蒙、陕西、四川等地天然气的勘探投入,为西气东输准备足够的资源。三是加快改革,解决石油企业重组改制遇到的问题。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继1998年外部重组之后,1999年又进行了集团内部重组改制工作,并分别于今年4月5日和10月18日在香港、美国和伦敦上市。的确,上市公司取得了较高的利润,固然一方面是因为高油价促成的,但更重要、也是业外人士所容易忽视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存续企业承担了原企业的全部社会负担以及上市公司和存续企业各自挖潜增效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的。为确保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和存续企业平稳过渡,一方面规范关联交易,使这两部分彻底分开运行,另一方面则需逾百亿元资金弥补存续部分支出。另外,为解决企业冗员过多的问题,石油企业加大了减员增效工作力度,需支付一大笔资金用于安置职工。

  高油价时期

  对石油企业增税不合适

  综上所述,油价有高有低,高油价一方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使石油企业积蓄了一定的抗低油价风险的能力。目前,石油企业只处于喘息阶段,还远没到积累阶段,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存续企业,羽毛还都未丰满,特别是存续企业,还只是处于求生存的阶段,如果此时再增加税负,首先将不利于企业抵御低油价时的风险;第二,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健经营;第三,不利于海外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信誉。所以,笔者认为,“在高油价时对石油企业增税”的观点是片面的,从深层次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均贫富”的观点。价格风险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风险的一部分,应该主要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自发地去规避它,而不应该动辄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否则将企业失去公平竞争的环境,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温青山)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