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汤正宇 王岩) 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联合进行的首次中国信贷消费调查,昨天公布了第一期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住房、教育、汽车和医疗是最适合信贷消费的对象,其选择比例分别为74.8%、10%、9.2%和2.5%。教育和医疗制度的改革及其费用的上涨,促使他们日益成为合适的信贷消费对象,特别是对中、低收入者。
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有超过17%的被访者(或其家庭)进行了信贷消费,其平均额度达29000元。上海、北京、广州进行过信贷消费的人群比例位居全国前三位。
信贷消费的主流群体是24—50岁,尤其是35—50岁的人群。文化水平越高,其信贷消费的比例也越高。由于他们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及相应的偿还能力,因此更倾向于金融机构信贷和信用卡支付。另外,由于信用卡支付的消费方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备受月收入5000元以上高收入人群的青睐,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人群中,由于其认为“该有的已有了”,或者是其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其信贷消费意向反而降低。
调查列举了八种影响信贷消费普及的因素,前三个因素分别为:收入水平低(50%)、没有信贷消费习惯(22.4%)和办理条件苛刻繁琐(10.4%)。其中,北京人看重“办理条件苛刻,手续繁琐”而看淡“合适信贷消费商品(服务)不足”的因素;上海人则相对看重“借贷消费成本太高”而看淡“缺乏居民个人资信记录”的影响。(钱兴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