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中央政策汇编为何成了禁书

2000年11月12日 20:25  新浪财经 微博

  一本宣传党的政策和中央精神的“减轻农民负担手册”,在江西却成了必须查封收缴的禁书。昨天,两位当事人江西农民曹政节和原杂志社副社长桂晓琦,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接受我们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独家专访,第一次在电视媒体上公开披露了“江西非法出版物”事件的内幕。昨天晚上CCTV-2播出了这次专访的上半部分,今天我们继续播出它的下半部分,主持采访的记者是陈大会。

  陈大会: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或从哪一年感觉到自己的负担沉重?

  曹政节:我是从今年开始的。以前你讲有哪些税,我们根本不知道有哪些税。

  陈大会:为什么是从今年开始呢?

  曹政节:今年我就看到这个书嘛。看到这个书,我心里就有底。看到这个书以后,里面讲得很清楚,中央的文件一行一行很清楚。

  桂晓琦:原来只是感觉到(负担)重,但是不知道重在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重。

  陈大会:今年感觉到负担重了,以前一直不知道?

  曹政节:以前不知道我们应该交多少钱。

  陈大会:你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就是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举一个例子。

  曹政节:比如这个屠宰税,养了一头就十二元钱,养两头就二十四元钱。过年吃的,过节吃的,收一半的税。像我们那里,一个人就是一头猪。不管你养了几头,有多少个人就是几头猪。

  陈大会:你们家要是没养猪呢?

  曹政节:没养猪也一样。

  陈大会:没养猪,这个人就是猪?

  曹政节:人就是猪,很简单的。不是讲假话的嘛。

  陈大会:你把你的帐本带来了?

  曹政节:帐本带来了。

  陈大会:你跟那些收税的村干部讲啊,你说我们家没有猪啊,你为什么要收我屠宰税呢?

  曹政节:那没有办法,他这样要求啊。

  陈大会:税和费,一年当中你们要交几次?

  曹政节:一年两次。第一季度是在收割的时候。收割的时候,稻子晒干了,比如今年一样,他就要来收了。他平日里不来的,就是到收割的时候就要来了。

  陈大会:你们家一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曹政节:最多是五千来元钱。

  陈大会:你们家一年下来呀,收入大概五千多块钱,去掉成本,然后在去掉税和费,你最后能剩多少钱?

  曹政节:没有了,基本上没有了。

  陈大会:你还往里贴钱吗?

  曹政节:我们年年贴钱在这里面,就是我们没有办法。

  陈大会:村里、乡里这些政府,他们会在什么时候,会在什么情况下跟你们宣讲一些国务院、中央或者省里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精神呢?

  曹政节:我从责任制到户,八二年责任制到户,从来就没有听一个人讲过宣传中央政策,或者开过一个会。这个我没有听讲过。

  陈大会:从来没有?

  曹政节:从来没有,这个不是我说谎的。我希望你们再下去采访一下。

  陈大会:从来没有?

  曹政节:从来没有。

  陈大会:你们这么多年,从八十年代初一直到现在,这么糊里糊涂一直交了这么多年钱?

  曹政节:一向都是这样,都是这样糊里糊涂交上去的。

  陈大会:这些钱去哪儿了你知道吗?

  曹政节:这些钱去哪里,一般都是交上去,知道都不知道。

  陈大会:你们家如果没有钱,交不起这个费和税,在这个时候怎么办?

  曹政节:有什么拿什么。

  陈大会:有什么拿什么?

  曹政节:从早几年都是一直这样下来的。

  陈大会:那现在呢?

  曹政节:现在,从今年起,今年还拉了牛嘛,早些时候还拉了牛。

  陈大会:把你们家牛拉走了?

  曹政节:牛拉走了。我去年从来没有欠过帐,他都把我的猪和牛放出来。我一直没有欠过村里,没有欠过帐。

  陈大会:是谁干了这样的事儿?

  曹政节:乡里的干部,村里的干部。所以我感觉太过份了一点。但是……

  陈大会:他们对所有的农民都这样吗?

  曹政节:差不多。老实一点的还要厉害一点。所以这个事我都没有办法讲。

  陈大会:前几天播出的调查节目得到的数据,有的地方农民种一亩地要亏80元钱,这种情况在江西怎么样?

  桂晓琦:在江西,这两年应该有吧。因为这两年的农产品价格不高,

  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没有减。价格不高呢,不但他卖不出去,有些地方的负担也没有减。所以这种情况江西今年开始出现了,种田要贴钱。所以在去年出现这个情况以后,今年上半年,相当一部分劳力就抛荒。他把田抛荒,自己出去打工。

  陈大会:耕地荒了。你们家呢?一亩地要赔多少钱?

  曹政节:一亩地按那个标准是差不多的。如果真正一下算起来是要这么多的,要赔到这么多的。

  陈大会:那你还打算种田吗?

  曹政节:不打算种田也没有办法。我们是这个地方根生土养的啊。不种也要种啊。不种没有的吃,我们种田靠田啊,那有什么办法。

  陈大会:贴再多的钱也得种?

  曹政节:那当然要种啊。不种吃到哪里去啊,就没有的吃嘛。

  陈大会:这本书上讲你们农民手里其实有很多权力,面对不合理的税费的时候,你们可以抵制,可以举报,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上法院去告他,或者是信访,这几种手段,你会选择哪一种?

  曹政节:那就可以选择了。我本身就有这个信心了。如果是不合理的话,那就要告。所以我就要求,向政府要求。

  陈大会:就是您还是想选择……

  曹政节:告状嘛。

  陈大会:告状、信访。

  曹政节:就是告状嘛。

  陈大会:这些手印都是你们村里人按的?

  曹政节:村里。全乡都有盖了的,一起盖了六百多名,据我了解的。

  还有好多我都不知道的。

  陈大会:就是说你要代表大家去上访?告状?你知道这些权力是因为看了那本书,知道了这些中央的红头文件,知道了这些政策,手里才有这些权利的?

  曹政节:我看到这个文件允许的嘛。允许的,我会犯法吗?我不是控诉什么东西,不正当的收费嘛。上面讲了,从九零年2月3日国务院下来的(文件),重重叠叠地下来。国家、中央这么好的政策到我们县、乡级,为什么没有用啊?

  陈大会:我想告诉你个数字,有的地方十个农民就要养一个干部,如果你家里是十口人的话,你们家就要养一个干部,一年一年的供养他,你想对这个干部说点什么呢?

  曹政节:精简人员,这些干部太多了嘛。他在那里也没什么事。

  陈大会:你想跟他说让他主动下岗?

  曹政节:没有什么用的,我认为他是没什么用的。

  陈大会:十个农民养一个干部,很大的一个负担,我们的干部在农村不能少一点吗?

  桂晓琦:完全可以少一点。

  陈大会:为什么不能少呢?

  桂晓琦:为什么不能少,我觉得这还是历史问题。

  陈大会:今天的原因是什么?

  桂晓琦:今天的原因就是,应该说现在人还没有少下去的原因就是机构改革。还没改到县和乡这一级,但是各级都在做这个准备。

  陈大会:这种负担结构,农民负担特别像杂技团的搭人梯:市里解决不了的压给县里,县里解决不了压给乡镇,乡镇压给村,村最后给每家每户每个农民。那我想总有一天,它会撑不住,到那个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桂晓琦: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这块土地上有十亿农民,而且这块土地留不住农民的时候,那么相当一部分农民,可能是10%,也可能是30%大量就会涌入城市。那个时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或者是社会治安,可能会带来一种很大的波动。

  陈大会:老曹你会有这么一天吗?

  曹政节:我?我就是希望这个政策下去。如果这个政策不改革的话,我估计……

  陈大会:减轻农民负担它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实现。那么在彻底减轻之前,你最需要什么?

  曹政节:如果有这个,我就可以了。有这个中央宣传的。

  陈大会:如果这个书没有被收缴上去,你会拿着它干什么?

  曹政节:如果没有拿下去,我认为乡政府要好一点,也不会抓我。

  陈大会:您策划的这套书现在是这样的一个结果,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桂晓琦:应该还有办法,那就是希望各种媒体继续不断地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报纸、电视、电台广播,其实都在做。但是这种办法,我觉得更直接一些。让农民拿到一本比较全的这么一个小册子。

  曹政节:所以重新发下来,那真正是中央政策。我认为干部也不会这样来逼我,把我抓起来什么的。

  陈大会:如果再有这样的书出来,你还敢买吗?

  曹政节:把我抓起来什么的,我当然敢买啊。总之来讲,我认为党中央这个政策重新发下去,它是坚持党中央的政策。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服从中央,全党服从中央。因为乡镇下级基层,它是认识上错了。

  曹正节是四千多万江西农民的一个缩影,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缩影。在繁重的负担下,这样的农民没有离开自己的土地,他们相信政府,相信组织,只希望能多挣点该挣的钱,少交点不该交的税,多听听政策的精神,少受些委屈和伤害。曹正节是第一次来北京,他告诉我们,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天安门前留个影。现在他的这个心愿实现了。老曹说,在天安门前,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央的政策这么好,为什么他们却无法知道,无法享受。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逆火:只有傻子才自愿延长交纳养老保
  • 不执着:P2P网贷最短跑路史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