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道--俄罗斯反美主义新市场

2000年11月07日 14:32  道琼斯 

  一首名为《杀死美国佬》的歌曲引起来自四面八方的俄罗斯人的共鸣,这首歌表达了他们对美国的强大和俄罗斯的贫穷的强烈不满。《华尔街日报》--在一场纪念已故俄罗斯诗人的音乐会结束後,热情的年轻乐迷开始哼起他们最喜爱的曲调,一首对美国的强大和俄罗斯的贫穷愤愤不平的歌曲。

  “它反映了真正的现实,反映了这个时代最有冲突性的主题,”音乐会组织者、俄罗斯地下音乐活动积极分子康斯坦丁.科德拉切夫(Konstantin Kudryachev)说。“这是一首献给知识分子的歌曲。”

  歌的名字叫《杀死美国佬》(Kill the Yankees),歌词大概是这样的:“烧掉美国人的商店!用砖头把硬通货商店砸烂。用手榴弹把他们漂亮的雪佛莱炸碎……杀死美国佬!杀死美国佬,和所有爱美国佬的人!”

  这首歌还没有出现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有些电台甚至禁止播放,但它引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的共鸣:未脱书生气但愤世嫉俗的学生,穿皮革衣服的社会反叛者,头发蓬乱的社会边缘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年轻,他们成了反美主义的新市场。

  这样的情绪还没有成为主流: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俄罗斯人对美国人并没有太多的恶感。但是,对美国的敌意正在一群怀旧分子中间爆发,这些人想念苏维埃时代的强盛,怀念红军大合唱的那种惊心动魄的节奏。

  “我认为这首歌曲的意思相当明显,”莫斯科国立信息技术学院(Moscow State Academ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学生亚历山大.夏里莫夫(Alexander Shalimov)说,他是本文开头所述在马雅科夫斯基博物馆的那场音乐会的一名观众,这个博物馆就在俄罗斯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Lubyanka)的对面。

  对夏里莫夫来说,歌词的每一个字都不是闹著玩的。然而包括歌曲作者在内的另外一些人从更形像的角度进行了阐释。“我不认为有必要真的走出去杀一两个美国人,”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Moscow State Institute of Economics)大学生迪米特利.纳恰耶夫(Dmitri Nechayev)说。“首先,俄罗斯人应该从内心深处杀死美国人。”

  这样的争辩使歌曲作者感到了一些不安,亚历山大.那波姆亚斯切(Alexander Nepomnyashchy)是俄罗斯地下音乐的资深人物,他身兼写歌唱歌於一身,而且自诩为哲学家。“没有人应该在我的音乐会上被杀死,我有许多首歌曲,但观众总喜欢《杀死美国佬》这一首,”他说。

  最近的一次音乐会上,当他拒绝演唱他的那首反美歌曲时,歌迷们用跺脚表示抵制,直到他同意从作品中挑出另一首相对来说火药味没有那麽浓的歌曲时,在场观众才平静下来。

  对於一些俄罗斯年轻人来说,杀死美国人这个主题在电影票房上同样表现不俗。《Brat-2》是今年轰动的一部电影,表现了一个名叫达尼拉(Danila)、长著娃娃脸的俄罗斯职业杀手从纽约闯荡到芝加哥,把对手打得脑浆崩裂。围绕这部电影产生了一个影迷网站,也产生了一个由批评人士发起的声讨网站。在互联网聊天室内,对影片中这位杀人狂徒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辩论不休。

  “看到达尼拉将黑人、乌克兰人和美国笨蛋们杀得落花流水,实在痛快。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电影,”一位来自列宁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基(Ulyanovsk)的影迷说。一位来自莫斯科的网友马上气愤地予以回击:“你们这些小丑,居然为狂杀美国人的人渣叫好,你们都是弱智,如果没有美国人,我们恐怕还在希特勒的统治之下。”另一位莫斯科人跳起来回敬道:“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表现了真实的美国人,他们脑子有问题,导弹应该免费射向美国!”

  莫斯科一家受欢迎的音乐台纳什广播电台(Nashe Radio)的管理人员鲍里斯.巴拉巴诺夫(Boris Barabanov)将这种现象称为“钟摆效应”。他说,还在9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的流行文化和成功偶像有著压倒性的魅力。“如今,年轻人却把普通美国人看成是嚼口香糖、吃汉堡包的笨蛋。这种形像已代替了过去美国成功的年轻企业家的形像。”

  向美国人发泄

  美国人形像的转变对那波姆亚斯切的事业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且由此涌现了一批向美国人发泄愤怒的音乐家,比如像Mental Depression、AK-47和Spleen这样的乐队。地下音乐活动的积极分子科德拉切夫说,那波姆亚斯切几乎独占了这个市场:“他发现这是最能发挥他所长的一种艺术形式。”

  孕育《杀死美国佬》等歌曲的艺术种子最初埋藏於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从那时开始,那波姆亚斯切创作了许多首反美歌曲。去年美国领导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轰炸南斯拉夫(Yugoslavia)期间,反美歌曲变得越来越有火药味。

  在3月份空袭南斯拉夫後,俄罗斯人在美国大使馆门外组织了一系列示威。抗议者朝使馆内扔颜料,投石块,通过扩音喇叭,高唱那波姆亚斯切创作的反美歌曲。警察後来禁止了示威,因为有一个男子驾车开到美国使馆门口,试图用火箭助推的榴弹轰炸使馆,但这个武器被卡住了,他於是拿出一支步枪,对著使馆不停地点射起来。(在那事件中,没有人受伤,但大使馆的墙壁弹痕□□。)那波姆亚斯切说他参加过使馆前的集会,但错过了那次攻击。

  这位歌曲作者说,他个人对美国人并不反感,他把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科特.科拜恩(Kurt Cobain)视为自己的偶像。遗憾的是,他想不出自己喜欢哪位在世的美国人。“埋葬自由以及後工业社会的价值观是有必要的,”他说。

  但戴著骷髅饰品的观众可没有这麽理智。在莫斯科国立大学(Moscow State University)附近的一个俱乐部,那波姆亚斯切在音乐会的间隙试图向观众解释他“同美国之间不太舒服的关系”。一位年轻人咆哮道:“我厌恶所有的美国人。”另一个观众则口出脏话,一边大口喝啤酒,一边挥舞拳头。那波姆亚斯切不得不正告他们闭嘴。

  完全的非商业化

  这位音乐家虽然在地下音乐市场上大名鼎鼎,但并没有因此赚到多少钱。主流音乐市场无法接受他录制粗糙的音带,他的歌迷们多是一些口袋扁扁、喜欢盗版的年轻人。在巡回演出中,他常常同朋友一起睡在地板上。他在莫斯科经常逗留的一个地方就是地铁站。

  对於他所称的“超市大众文化”,他充满了轻蔑。他说他希望自己能够保留纯洁的文化抵制姿态,这是从苏联时代就已存在的传统。那时候,异议分子出版地下书籍,另类音乐家在家里自己制作音带。他说,现在形式依然存在,只是目标已改变。

  在苏联时代,最大的敌人是令人窒息的共产主义一统化。如今,那波姆亚斯切说,最大的敌人是浅薄的美式资本主义。“你可以称之为‘美国梦’,我称之为大超市一般的价值观念。”

  随後他直奔主题。“我们消费得越多,我们就越依赖我们所消费的东西。我认为禁欲主义是人类获得自由的根本,”他说,一边点燃了一支淡味万宝路烟(Marlboro Light)。

  -By ANDREW HIGGINS

  Staff Reporter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