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要在枯水期下水?

2000年11月03日 20:15  新浪财经 微博

  10月30日,各大证券媒体均刊载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股份)的《招股意向书》。经中国证监会核准,该公司将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8.77亿股,有可能一次从股市吸走100亿元左右的资金。宝钢股份由宝钢集团独家发起,于2000年2月3日设立,目前总股本为106.35亿股,这次发行完成后,其总股本将达125.12亿股,从而成为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的准备工作进行得紧锣密鼓,宝钢股份与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将从11月6日起展开一系列的推介活动;主承销商接受战略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预约及报价的最后期限为2000年11月15日,并已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本次发行的股票尽快上市达成共识且做了有关安排。看来,中国股市的巨型航母很快就要下水了

  可是,不巧得很,股市像我国秋冬之交的江河湖泊一样,也进入了“枯水期”。股市8月下旬以前的“丰水期”“水位”最高,达2100多点,这种情况下多几只新股上市并不打紧。但自8月下旬开始调整以来,股市的“水位”就渐渐低了,目前较峰值期低了100多点。在“枯水期”将一艘巨型航母推下水,这合适吗?我们知道,船下水吃水的深度与船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一只小舢板下水,小河小溪就行,因为它吃水浅;但大船下水,就得在大江大河,因为它吃水深;而巨型航母下水,就必须在深水码头,而且还得选择在丰水季节,否则就有可能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那么,宝钢航母选择在股市的“枯水期”下水,会不会遭遇某些障碍呢?它为什么要选择在“枯水期”下水呢?对股市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当前股市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热衷投机博弈,而宝钢股份盘子巨大,不可能成为投机品种,而只可能是投资品种,不符合目前市场的口味。纵观今日股市,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一只股票,只要被庄家盯上,乌鸦就能变成金凤凰,鸡毛就能飞上天。而庄家盯上的大都是流通股本小于5000万股的小盘股。据有关人士对去年初至今年6月底的统计,小盘股的平均收益水平为89.17%,优于中盘股的79.63%和大盘股的82.5%。从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30,涨幅高达300%的股票共有18只,其中流通盘小于5000万股的股票有12家,流通盘介于5000万股-10000万股的有4家,流通盘大于10000万股的只有2家。可见,最“牛”的股票大多为小盘股。它们的市盈率可以炒到上千倍甚至上万倍。而绩优大盘股如五粮液青岛海尔邯郸钢铁等市盈率不过20多倍甚至10多倍,但少人问津。为什么?因为股市患有“恐大症”,盘子太大,势力不大的庄家很难炒得动,而一只股票如果庄家不炒,散户就不会跟,目前的国企大盘股就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业绩再好也敬而远之。很难相信,宝钢股份盘子如此巨大,且业绩尚属一般,投资者会一反市场常规而去格外亲近它。

  其次,将希望寄托在战略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身上,它们的追捧热度值得怀疑。中断了几个月的战略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配售,在宝钢股份上市时忽然又开了闸门,可以看出对它们寄予的希望值不低。不过,想想去年底的中国嘉陵和黔轮胎的国有股配售,当时对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新基金寄予多大的希望!可是,于1999年12月28日截止配售的中国嘉陵的国有股,有1801万股没卖出去。截止12月29日的黔轮胎国有股配售有403.45万股没有卖出去,占配售总额23.59%。根据配售说明书,证券投资基金需于12月28日15点之前将中国嘉陵配售股的预约申购数量以传真方式传至主承销商华夏证券公司,余额再由主承销商包销。但主承销商没有收到一家基金的申购预约。黔轮胎在截至基金缴款截止日的12月30日下午,也没有一家证券投资基金前往认购其国家股配售余股。这样,没卖完的二千多万股中国嘉陵和黔轮胎配售股余额全部由主承销商包销。这一次宝钢股份发行虽说与去年底的国有股配售有不同之处,发行价格由市场确定,但如果定价太低,势必完不成公司既定的筹资计划;而定价太高,又有难于完成发行计划之虞。可见,宝钢股份此时发行,是在表演冰上芭蕾,没有高超的技艺,是要跌跤子的。

  第三,国有股的变现和创业板的推出,不管管理层如何作积极的正面的宣传,但在投资者没有见到真实的“利好”之前,所产生的心理预期都将导致股市的“水位”下降,因此,目前不是宝钢航母“下水”的有利时期。拿国有股变现来看,到1999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达1007家,发行总股数为2846亿股,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1927亿股,约占67.8%。据对1999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统计,国家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0%的公司多达212家,占当年全部1007家公司的21.16%。其中,有193家公司总股本超过4亿元,有6家公司的国有股超过75%。按照国家减持股计划,第一步先将国家股及法人股所占比重从67.8%降到51%,转让股份达478亿股。如果转让价格以净资产值为基础适当浮动,按每股平均2.1元,要变现资金1000亿元。第二步计划将国家持股比重从51%降到30%,要再转让股份600亿股,将变现资金1200亿元,两项合计达2200多亿元。这巨大数额的变现虽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但对投资者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创业板,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近期曾要求全国20多家具主承销资格的证券商,上报手中掌握的欲上创业板的企业名单,经初步汇总后,总数竟接近2000家。深沪主板市场发展已10年,上市公司家数才在去年底突破1000家,其对股市资金的需求程度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创业板对主板的釜底抽薪,将在一个时期内改变主板的供求关系。这可以大致算一笔帐。假设创业板开市时有50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的流通盘为3000万股,股价平均炒到50元,就需要投入资金750亿元。当然,这些资金不见得都会来自主板市场,但其对主板的冲击是必然的,对宝钢股份的发行同样也是不利的。

  最后,从当前的架式来看,宝钢航母“下水”和创业板推出实际上是两个市场在进行扩大供给的大比拼,像巨型抽水机似的把股市的资金吸走,其结果将有可能导致股市“水位”的加速下降。宝钢股份设立于2000年2月3日,按公司上市必须有一年辅导期的要求,公司应到2001年2月以后才能上市。但真按规矩办的话,就有可能在创业板推出之后才能上市。上面已经分析,创业板的推出在短时期内对主板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使主板的“水位”比现在更低,更不利于宝钢航母的“下水”。所以,宝钢股份和主承销商都在将公司上市的工作尽可能往前赶。希望能在创业板推出之前上市,以尽可能募集较多的资金。可是,股市在主板和创业板两方面加速扩大供给的双重压力下,就极有可能继续作出向下的选择。这样,既对创业板的推出不利,也对宝钢股份的上市不利。退一步说,就算宝钢股份发行成功,上市后仍不排除有跌破发行价的可能,如去年底发行的首钢股份一样。

  当前,股市处于调整时期,场外增量资金入市并不积极,但扩容速度有增无减,海欣、晨鸣、张裕、凯马等B股纷纷增发A股,电广传媒也在增发,两地四季度还有近40家家转配股陆续上市,分流资金不可小视。此时宝钢发行18.77亿A股,相当于37家流通盘为5000万股的公司同时发行上市,而创业板又呈剑拔弩张之势。目前主板和创业板这种比赛扩容的做法,将把市场引向何方,难道不值得深思吗?(特约撰稿:何晓晴)

  (新浪财经声明:本文欢迎媒体引用,但请注明“引自新浪财经周刊第5期”)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