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保暖内衣的广告大战热袭各大媒体,各路明星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直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这边是超保暖、超导湿,那边是抗菌、环保,还有的能放射远红外,第二代等等,扰得消费者如雾里看花。眼看天儿一天天变冷了,消费者不禁要问保暖内衣们:我该买谁回家?
-一块蛋糕500人抢
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如此火爆的保暖内衣攻势缘于飞速兴起的内衣企业。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全国保暖内衣生产厂家仅为十余家,去年发展为近70家,今年则一下子攀升为500余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保暖内衣市场争夺,各厂家各出绝招,纷纷在产品科技含量上做文章,于是便有了抗菌、健康、环保等新概念的出现。
此外,高额的利润也构成了众多厂家、商家垂涎这块蛋糕的缘由。记者看到,京城许多商场都在醒目的位置开辟了保暖内衣专卖区,其销售价格大多一套在二三百元左右,而据了解,作为经销商,不超过150元可拿到一套,其成本就更低了。
-质量与广告承诺有多远
“一件保暖内衣能顶上两三件毛衣?”今年的保暖内衣广告有不少都是在冰箱里做对比实验,以证明其保暖性。然而,今年1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30家企业生产的30种保暖内衣质量进行专项检查中得出的结论为:30种产品保暖率最低为48.4%,最高为61.94%,而一件羊毛衫的保暖率为50%左右。
除保暖率之外,一些生产厂家又推出保暖内衣新概念。有关专家提醒,这些新功能其中有诈:
抗菌剂———如果抗菌剂真能和内衣融合,那么抗菌剂必然改变了分子结构,也就不是抗菌剂了。如果没有融合,那么抗菌剂只是附着在衣服上,一洗就能洗掉,抗菌效果不会持久。
超弹力———全棉是一种天然纤维,而不是弹力纤维。而且保暖内衣的保暖层是化纤的,如果里外两层为全棉,全棉与化纤两种不同性能的物质用同一种粘合剂来粘合,很难不脱壳。一般产品内外两层也总要加入化纤成分,很难达到100%的纯棉,否则就有一个缩水的问题。
超导湿———究竟保住多少暖为保暖,导出多少湿为导湿目前仍没有标准,何来“超”保暖、“超”导湿。
远红外———放射远红外的内衣不太可能实现。远红外线是可以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但远红外发射时需要能量来源,内衣的能量来自哪里,又如何发出远红外线?
-保暖内衣尚无国标
据有关人士透露,保暖内衣目前尚无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因此,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保暖内衣的质量好坏就很难说清楚。据称,相关标准有望明年出台。
由于没有生产标准,也使得一些企业无生产场地、无生产设备、无检验手段,造成部分产品质量失控。据了解,一些厂家干脆把普通内衣标上保暖内衣出售,一些小商贩甚至把双层纯棉内衣也标上了保暖内衣的名称。
-消费者应该冷静选购
面对形形色色的保暖内衣,消费者应擦亮眼睛,选择真正质量好的产品。今年的保暖内衣,在款式和花色上比以往有所变化,在纺织、编织技术上发展迅猛。第一代保暖内衣是棉的面料中间夹纤维;然后是三重保暖内衣,是双面织物中间不衬纱线,把静止空气停止在中间,形成保暖。第二代产品是在针织面料中间夹纤维层形成保暖层,与第一代比具有不起球、不抽丝、透气性好的特点。
此外,一些保暖内衣所称多种保健功能只能是保暖内衣的附加值,保暖不等于保健,保健不等于保暖。很多消费者是看中保暖内衣的功能才买的,但这些功能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尚无定论。因此选购时应当冷静,多了解其用途是否自己真正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文/本报记者王晓东[微博])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