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观点分析 >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精彩回放
- 广州七成市民认为应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 51英寸刚刚好 巨型家电降价争宠消费者
- 韩国石油储备下降 预计最多只能支撑64天
- 第五套人民币将发行 20元纸币首次面世(附图)
- 四万元轿车难唱市场主角 便宜不是最有吸引力的
- 你承诺来我优惠 各地楼市新政策不断
- 一专家指出:我国将是国际油价不稳的最大受害国
专题推荐
- 新浪财经周刊第2期
- 国有股“大变脸”
- 油价上涨何时休?


中国金融业--“吃肥肉”还是“啃骨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0月18日 10:52 财经时报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

  加入WTO是中国在新世纪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同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一步。按照已经和许多国家达成的协议,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年之后,外资银行将获准在中国经营外汇业务,同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一段时间后,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某些限制也将被取消。这些规定会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来自于海外的负面冲击到底有多强?为了采取正确对策,我们宁可把问题估计得严重一些,也不要掉以轻心,盲目乐观。

  优质客户改换门庭,导致国有银行严重亏损

  中国加入WTO后,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国有银行将丧失其传统的垄断地位。外资银行将凭藉完备的商业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证券、保险于一身。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他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外资银行在信誉和服务质量上都比国有银行高出一筹。一旦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那么,中资银行将眼睁睁看着许多优质客户被外资银行拉了过去。

  有人说,外资银行根本没有能力到内地去设营业网点,四大银行有上万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就是让给外资银行几百个也无碍大局。事实上,即使请外资银行到内地去设立营业网点,他们也不一定去。并不是他们慈悲大方,而是在这些经济尚欠发达的地区没有多少油水。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从利润的角度来讲,一个优质客户没准可以顶几百、上千个小客户。中国大部分金融业务和绝大部分优质客户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恐怕,只要外资银行把北京、上海、广州的优质客户拉过去一些,就会大大降低国有银行的利润,导致金融行业全线亏损的局面。最后,别人“吃肥肉”,我们“啃骨头”。

  存款分流导致信用危机

  有人认为,我国的银行存款总额高达九万多亿元人民币,就是有些存款转移到外资银行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毫无疑问,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之后,肯定会分流走一部分存款。我们要研究竟分流走多少会引起我国金融体制的危机?这个临界点在哪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一部分存款从本地银行转移到外资银行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问题在于中国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着巨额不良贷款。维持目前金融稳定的最关键要素是连年的存差。城乡储蓄存款总额在1996年为38520亿,1997年为46279亿,1998年为53408亿。平均每年上升8000亿元左右。只要存入银行的钱比贷出去的钱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就没有问题。

  可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居民储蓄的去向逐渐多元化,居民的节余不仅可以存入银行,也可以投入股市或者房地产。近年来,银行存差在逐步减少。估计在2000年银行中城乡储蓄存款只能增加5000亿元左右,而且,这个下降趋势还要继续下去。这也就是说,如果有5000亿元左右的城乡储蓄存款从国有银行转移到外资银行去,就可以改变银行存款总额的大趋势:贷出的钱多于存入的钱,存差变为贷差。改变这个趋势只需要转移相当于银行存款总额的6%左右。换言之,只要有6%的存款从国有银行转移到外资银行去,就可能跨过一个心理上的临界点。

  按照一般金融理论计算,影响中国金融系统流动性的警戒点要大大高于这个心理临界点。可是,绝不能低估这一临界点对民心的影响。一旦出现这个临界点,就有可能触发对国有银行的信用危机。人尽皆知,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在中国的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贷款已经超过了28%。也就是说,民众存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被国有企业给亏掉了。一旦存进银行的钱少于贷出的钱,银行存款总额就开始下降,于是,马上有人就会很理性地考虑,还是趁早把自己的血汗钱转移到更为安全的外资银行为妙。只要有几个人开始这样做,就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导发挤兑风暴。倘若如此,就很可能把原来藏在桌子下面的银行内部大量坏帐问题翻到桌面上来。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国有四大银行依靠的是国家的信用,在任何情况下,国家都是最可靠的。国家信用是不可动摇的。实在钱不够用了,开启印钞机,多印点钞票就行了。确实,国家信用是金融体制最后的依托。可是,如果不注意的话,一旦遭遇到金融风暴,很有可能连国家信用也一起毁掉。远的不必多说,就看看亚洲金融风暴吧!当银行门前出现挤兑长龙的时候,曾经高速增长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一个跟着一个倒了下去,兵败如山倒,连创造了“汉江奇迹”的韩国也垮了下去。金融风暴不来则已,一旦袭来,除非早有准备,抽象的政府信用是派不上用处的。至于说开动印钞机的办法,早已被历史证明是饮鸠止渴,只会让危机来得更快,垮得更掺。

  动摇外汇存底,增大金融风险

  如果在中国加入WTO两年之后允许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外币业务,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截止2000年6月,在中国银行中的外币存款总额约为1100亿美元。这些外汇存款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当外资银行被允许经营外汇业务时,会不会有人从中国银行中把存款提出来,再存入外资银行?这样的事情肯定少不了。第一,目前外资银行的存款利率比中国银行高好几个百分点;第二,外资银行的服务和功能都强于国有银行。尤其是如果储户想在海外用款,在外资银行存钱要比中资银行方便得多;第三,外资大银行的坏帐很低,信誉比国有银行高。目前,外资银行不能在中国大陆经营外币业务,中国居民要到外资银行开户很不方便。可是,如果让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经营外币业务,当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外币存款转移到外资银行去。外币存款尤其要讲究存储自由的原则,如果对这部分存款施加管制或约束,则只会加速资本外逃。

  有多少外汇转移就会造成危机?这个临界点也不高。由于国有银行中的外汇储备大多已经贷了出去,其中、长期贷款占相当大的比例。只要居民提取200亿美元的外汇存款,恐怕就会造成国有银行的支付危机。要化解这个危机就必须及早做好准备。减少外汇长期贷款额和外贸企业出口外汇提成,在中国银行手头多留些流动资金,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当然,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成本,降低了银行的利润率,让已经日子不好过的国有银行雪上加霜。

  大量丧失中间结算、批发和零售业务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量将飞速发展。银行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大量增加。外资银行将凭藉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与中资银行抢夺市场,争揽客户,对中资银行形成较大挑战。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首先冲击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经占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而且,这个趋势有增无减。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向批发和零售业务进军。在批发业务方面,银行贷款是重点,在零售业务方面,消费信贷是重点。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将扩大中间服务领域。信息咨询、家居理财等业务会成为他们新的开拓点。在这一方面,中资银行也未必具有足够的竞争能力。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盈利能力较低,在贷款规模、投向、投量、结构以及时限控制等方面都会受到非市场因素的限制和压力。相反,外资银行没有行政干预,没有债务负担,资金后备力量雄厚,许多外资大银行信誉良好,能够按照市场规律灵活运作,必然会对中资银行形成很大的压力。

  人才竞争导致业务骨干流失

  中资银行会遇到强大的人才竞争压力。外资银行在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必然会以优厚条件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虽然和国内其它部门相比,银行的待遇要好得多,但是在正式工资上的差距并不大。就是把银行职员所有灰色收入都加到一起,其收入和外资银行的雇员也不成比例。结果,和其它部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挖人才一样,会造成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大量流失。严格来讲,与其说四大国有银行是商业银行,还不如说是官僚机构。如同所有官僚机构一样,受到银行内部种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机制僵硬,缺乏弹性。特别是在内部工资制度、激励机制上,银行必须和其它政府部门保持一致。就是银行的头头想改也难,一动就违规。如果不尽早改革,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恐怕眼看着优秀金融业务骨干跳槽而束手无策。而业务骨干的出走势必会带走许多优质客户,加剧金融系统的危机。

  指出上述危机决非杞人忧天,耸人听闻。如果我们能够事先认识到这些危机,早做准备,化解危机。实在没有把握,也可以适当地推迟对外开放金融业的日程安排,争取更长的缓冲时间。这在国际上是有前例可循的。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要迅速,抓紧改革国有银行,开放民间金融,提高竞争能力,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再逐步稳妥地对外开放金融业。(徐滇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国庆“黄金周”为上海金融业带来“黄金” (2000/10/12 13:36)
综述:香港金融业在风雨中变革创新 (2000/09/29 14:55)
经营谋略:金融业如何应对“全能银行” (2000/09/28 09:59)
戴相龙表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将进入新阶段 (2000/09/25 08:36)
适应网上金融业务 中国将调整银行立法 (2000/09/20 08:52)
中国制定金融业开放五年规划 (2000/06/17 08:20)
中国金融业高层再次进行调整 (2000/06/16 15:30)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朱总理访问日韩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专题:亚洲杯足球赛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9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财经频道意见箱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