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何处创业?京沪深展开争“板”大战

2000年10月18日 08:30  北京青年报 

  

src="http://i3.sinaimg.cn/cj/2000-10-18/31-1-17274_B1701.jpg"

  

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心的创业板设立对主板市场的影响(米立/摄)

  在经过了肯定、质疑的反反复复之后,创业板的创立似乎已成定局,如今仍然没有揭开的谜底是创业板在何处以及何时“创业”。这几天,深圳高交会高朋满座,深圳市长也趁此大好时机在新闻发布会上言之凿凿地宣布创业板将设在深圳,并有望年内在深圳挂牌运营。就在公认大势已定的时候,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技术交易市场主任林耕表态,创业板市场落户谁家尚未最后确定,北京也在积极争取之中。而上海其实也已经准备创业板市场一年有余,在这场创业板之争中,还有趁西部开发之势的重庆、西安、成都以及其他重要城市。虽然媒体上关于创业板何处创业的议题各抒己见,但是只要中国证监会没有发布最后消息,哪个城市将最终创建创业板就依然悬念重重。

  高交会上深圳市长先声夺人

  在这场创业板之争中,深圳是最早表态、也是声势最大的城市。在深圳高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市长于幼军对前来采访高交会的记者宣布,深圳具备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最佳条件,深圳市政府将积极争取创业板市场在深圳设立。一时间深圳设立创业板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深圳也似乎志在必得。

  于幼军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描述深圳: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最先是在深圳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19.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5%;对创业板市场需求极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深圳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常发达;另外,深圳也有经营证券交易所的经验。

  于幼军在高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极具感性色彩地说:“二板争取年内在深圳挂牌运营。请投资者赶快组织一批钱,捷足先登!”

  但是伴随深圳设立创业板市场猜测的是深圳主板市场可能将与沪市合并的消息,市长于幼军指出,主板市场不会是简单的一次性合并,如果两个市场逐渐合并,对深圳的税收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目前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只有12%属于深圳,其他的部分要上缴中央财政。以去年为例,证券交易印花税近120亿元,其中属于深圳市约有13亿元,与深圳市全年预算内财政收入185亿元相比,份额并不大。因此,即使两个市场合并,深圳的财政收入也将保持稳定。

  上海暗中准备万事俱全

  与深圳一样拥有主板市场的上海也在相当长的时间表现出对创业板市场的兴趣。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博士5月在参加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举办的2000国际融资上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为了迎接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在技术、服务、研究等多个环节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曾长期留学美国的学者型经理刘啸东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二级市场的建立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已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说,上证所曾对境外创业板市场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对我国应如何建设创业板市场也做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数月前,上证所还专门成立了创业板市场推进工作小组。在技术环节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初步完成了独立的交易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开发工作,可以保证这一新市场的安全运行和一线监管的高效性。刘啸东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创业板市场充满信心,一旦主管部门正式决定推出创业板市场后,上海证交所完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付诸实施。

  深市沪市谁是赢家

  与此同时,深市与沪市合并的消息使得上海和深圳在夺板之争中的关系更加微妙,当深圳在锣鼓喧天的高交会上大造声势的时候,上海已经慢慢在言论上淡出争夺,因为上海面临更为诱人的选择:两市可能在沪合并。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谈起目前的局面时说:“当时我们并不是想要两个地方性市场,原来的设想就是全国一个市场。按照80年代后期现代化的发展,市场成熟度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发展,即使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也是合理的,其实国外一直把这两个市场看作是一个市场,两个市场规模一样,上市的公司也一样,其实就是一个市场放在两个地方用,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创业板就不一样了,它本身门槛低多了,那么上市公司就不同了,面对的投资者也不同,创业板将增加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如今伴随创业板的创建,两个大市场的关系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高西庆说:“当然,把主板和创业板分隔开在道理上是最合理的,现在全国两千六百多个营业部都需要两个系统,大部分投资者都不得不去开两个账户,监管上各方面都不利,所以分隔开对我们的市场发展一定有好处。”而传言合并之后的主板将落户上海,如果这样上海就将成为创业板之争的最大赢家。

  北京打出科技牌

  就在深圳在高交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夺板决心不久,正在参加深圳高交会的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技术交易市场主任林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创业板市场落户谁家尚未最后确定,北京也在积极争取之中。林耕说,目前争取创业板市场的除了深圳以外,还有北京和上海。中国证监会已经对上海和北京两家技术交易市场进行了考察,对这两家技术交易市场和在高交会期间刚刚挂牌成立的深圳技术产权交易所都没有明确表态,创业板市场设在何处仍是悬念。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技术力量雄厚,对于以高科技企业为对象的创业板,北京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北京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成为全国技术交易中心的目标。北京技术市场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市场,最近十年来技术合同和成交额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据预测,今年全国技术市场交易额将达到600亿元,而北京将占其1/5-1/6,远远高于上海和广东三四十亿元的水平。在未来5到10年内,北京的技术交易额将达到200亿元的水平。林耕表示,虽然深圳先声夺人,但他对在北京设立创业板市场依然怀有信心。

  创业板带来金融动力

  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使创业板市场的地点选择成为关注。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陶湘教授的说法是,创业板市场给创建城市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创业板市场作为一个融资渠道将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吸引全国各地的投资者。而创业板市场也应该选择在金融中心,陶湘提出主板、创业板,共处一市也未尝不可。

  但目前预测最多的方案还是深沪两市的主板市场合并至上海,由深圳享有开设创业板市场的殊荣。据说很多工作已在积极进行之中,比如正在编制两地统一的指数,正在进行通讯系统和清算系统的调整工作,技术方面已无大碍。

  北京、重庆、天津、武汉四地从来没有放弃过开设创业板市场的努力,各地都有充分的理由???北京拥有有“中国硅谷”美誉的中关村,重庆有时下最有号召力的“西部概念”,天津是受人关注的直辖市,武汉地处中华腹地,不甘于挤在东部与西部的夹缝之中。有官员说:“都有各自的一大堆理由。创业板市场嘛,电子交易,我说就设在天上吧!”一句戏言道出选址争执的激烈。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从各个方面考虑,北京应作为设立创业板市场的首选。如果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出发,西部城市也可以考虑。应该指出的是,在各城市竞争创业板市场的同时,还有一种声音值得重视,这种声音是来自上市公司。因为上市本身就是企业行为,对于上市地的选择,最关键的还在于公司的业务发展定位,上市公司未必就会选择西部、甚至深沪去上市,如果市场地点与他们的业务发展定位有冲突,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到香港甚至纳斯达克[微博]市场去上市。

  创业板不是地方的创业板

  三大城市的创业板大战已渐入高潮,但证监会和专家却大浇冷水,“二板市场在哪儿并不重要”。高西庆就谈道:“很多城市都在申请把市场放在他们的城市里,其实看一看国外的很多市场,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用考虑这个市场在哪儿建。我80年代去纳斯达克,我就问他们纳斯达克在哪里,他们回答‘在哪里,在天上’,纳斯达克的总部在华盛顿,很小的办公室,他们只有两套主机,一套在马里兰,小地方;一套在康州,很远。但你不能说他的市场在康州在马里兰,因为他的交易人在全国,有上万个终端。所有经纪人通过电脑屏幕进行交易,所以说纳斯达克是通过电脑网络来进行交易的,这就是比较独特的地方。所以这不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了,你把它算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已经不合理了,它间接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比如交易印花税、资金沉淀意义应该不是那么大了。”

  -文/本报记者钟鹭

  什么是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即人们通常所称的二板市场,即股票第二交易市场,也就是“标准”股票交易市场之外的市场,它为高增长型中小企业募集创业资金创造了条件。

  创业板市场主要功能是为中小型创业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服务,一般说它的上市标准与主板市场有所区别。开设创业板市场是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旨在支持那些一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因此,它的建立将大大促进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快报头版就记者被跨省刑拘事件发声明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