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我们也会”--中韩贸易再起波澜

2000年08月31日 08:21  北京晨报 

  上周五,中国外经贸部发出公告,宣布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聚酯薄膜开征反倾销税,税率从13%到46%不等。此事发生在中国的彩电、节能灯和钢铁企业接连不断遭到欧盟、美国反倾销指控的时候,中国政府此时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起反倾销,意深旨远——

  聚酯薄膜问题由来已久

  聚酯薄膜产品主要是一种以聚酯切片为原料,经加工后产出的性能优良的高档塑料薄膜,具有透明度高、抗拉伸强度大、不易受损、阻氧与阻湿性能好等优良特性,广泛用于电气、绝缘、包装、胶片、软盘、像带等。

  8月25日,外经贸部发出2000年第7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会同海关总署对倾销和倾销幅度进行了调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最终裁定存在倾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存在实质损害,而且认为倾销给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外经贸部决定自当日起,对原产于韩国进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聚酯薄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号列为39206200)开始征收反倾销税,韩国各公司的反倾销税税率分别如下:SKC公司(SKCCO.LTD.)13%,晓星公司(HYOSUNGCORP.)33%,可隆公司(KOLONINDUSTRIESINC.)46%,世韩公司(SAEHANINDUSTRIESINC.)33%,其他韩国公司46%。反倾销税从价计征,其计征公式为:反倾销税税额=海关完税价格×反倾销税税率。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人甚至认为,这件事与前不久中韩大蒜手机贸易战有直接的关联。但外经贸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这种说法十分荒谬。因为大蒜手机事件是今年才发生的,而早在去年4月,外经贸部即开始对原产韩国进口聚酯薄膜进行反倾销调查。

  记者采访了韩国驻华使馆商务处,他们表示,目前尚未得到韩国相关企业的任何反应情况,“我们也仅是拿到了外经贸部的公告”。当记者问:这件事是否会影响两国关系?这位负责人马上回答说:“当然不会。因为反倾销是国际通行的手段,在两国贸易中发生这种事情很正常。”

  1999年3月16日,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上海化工厂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新立克塑胶有限公司、仪征化纤集团公司聚酯薄膜厂、浙江宁波五洲有限公司、中达制膜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等六家公司代表中国聚酯薄膜产业,向外经贸部提出对来自韩国的聚酯薄膜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1999年4月16日和5月7日,外经贸部分别发出立案公告,并会同海关总署对其倾销和倾销幅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97年韩国直接向中国出口聚酯薄膜比1996年增长224%,1998年1至9月比1997年增长328%。韩国在向中国大量出口的同时,不断降低价格,由此导致中国国内相同产品生产能力大量闲置,销售收入大幅下降,产品的库存量显著增加,国内相关产业陷入停产或严重亏损状态。

  自1999年12月29日起,外经贸部决定对韩国聚酯薄膜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商在进口原产于韩国的聚酯薄膜时,必须依据初步裁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向中国海关提供相应的现金保证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及有关规定,外经贸部又于“自初裁公布之日起4至9个月内”公布了最终裁决。

  三年裁决三起反倾销

  自1997年至今,我国先后对外国产品进行了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对其中的3起进行了终裁。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我国产品遭受外国反倾销起诉的数量。

  1996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纸张订货会上,全国的新闻纸厂年产量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订出去。是什么原因使国内造纸业市场由热变冷呢?几大造纸厂认为,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厂家向中国大量倾销新闻纸,是造成国内市场风云突变的根本原因。据统计,1996年和1997年两年,国外对中国出口的新闻纸价格分别为每吨460美元、350美元,而同期国内新闻纸的正常价格为每吨658美元和550美元。进口纸平均比国产纸每吨低一千至一千五百元人民币。各家报社大量购买进口新闻纸,国内造纸业因此受到冲击,普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面临严峻形势,在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的提议下,中国九大造纸厂的经营协调会在天津召开。与会者一致决定,拿起“反倾销”这一法律武器,运用国际通用的规则,打出中国产业反倾销的第一拳。他们全权委托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进行反倾销诉讼的各项工作。经过几度奔波和长达半年的调查取证工作,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提炼、加工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造纸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1997年10月16日,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国外经贸部送交了这份申请书,从而揭开了中国首例反倾销案的帷幕。

  去年6月,外贸部最终裁定倾销存在,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和美国进口到中国的新闻纸征收幅度不等的反倾销税。至此,这起历时近三年的中国首例反倾销案胜诉。

  第二起反倾销案的主角则是俄罗斯冷轧硅钢片。1997年下半年,面对俄罗斯冷轧硅钢片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在中国市场横冲直撞的现状,作为国内冷轧硅钢片产品的惟一生产者,武钢根据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委托新闻纸案的代理律师进行反倾销申请。1999年3月12日,外经贸部正式公告反倾销调查立案。根据调查结果,外经贸部决定:自1999年12月3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将对原产于俄罗斯进口到中国的冷轧硅钢片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除此之外,我国还分别在去年的6月17日和12月10日,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不锈钢冷轧薄板和日本、美国及德国的丙烯酸酯开始了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国内企业的“护心镜”

  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加入WTO后反倾销将成为中国对付不正当国际贸易竞争的最重要的武器,因此反倾销力量的加强迫在眉睫。

  中国8家彩电企业反倾销案的共同代理律师—在布鲁塞尔VBB律师事务所执业的中国籍律师付东辉前不久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世界上对外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上述三方平均每年立案32至35起。中国1997年3月25日才正式颁布了第一个反倾销反补贴条例,至今立案仅5起,数量与美欧国家相去甚远。在具体从事反倾销工作的人员数量上,中国也有不小的差距。以欧盟为例,仅调查员就有200人,100人负责倾销调查,100人负责损害调查,这还不包括秘书等辅助人员,。而中国,全部人员估计还不到欧盟的十分之一。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入世后,每年的反倾销立案数至少会达到欧美的水平,即每年至少立案30起。(晨报记者刘珲)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确定将击落进入钓鱼岛无人机 中方回应
  • 体育NBA-霍华德15+17火箭4连胜 视频
  • 娱乐传崔永元正式离职央视 李咏:我也听说了
  • 财经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 科技智能家居:一个广阔的硬件创新市场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高岗为何绝望自杀
  • 教育内地生香港死亡遭污蔑被骂蝗虫 国考报名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
  • 陈虎:央企副总年薪千万依据何在
  • 赵伟:上海自贸区比当年深圳特区难做
  • 钟炬:南沙新区有望成为改革排头兵
  • 马光远:诺奖得主希勒不懂中国房价?
  • 张庭宾:中国楼市泡沫最晚2015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