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春辉)北京28日报道 我国经济刚刚有了复苏的迹象,却遭遇了全球加息的热潮。在这种冲击下,人民币利率会不会上调,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种种迹象显示,年内央行上调人民币利率的可能性极小。
对过去的高利率,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可从1996年起,人民币的利率就一直处在一个下降通道中。从1996年5月1日到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7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73个百分点,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47个百分点。
7次降息后,人民币现行的利率已是历史性的低水平。人民币利率的下降周期已基本结束,其下调空间已几乎没有。但下降周期的结束是否意味着上升周期的开始呢?经济真回暖了吗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利率上调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而今年以来国家公布的一系列数字又导致两种不同的看法:经济已经回暖和目前经济形势尚不明朗。
持乐观态度的人们认为,物价自去年中期以来降幅收敛的趋势已经形成,商品零售和对外贸易增长有所恢复,货币市场资金较为宽松,货币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在增加,人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也已增强。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国斌告诉记者,他坚信我国经济扩张力度正在持续明显加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既无通胀也无通缩压力的阶段,而且这种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
据悉,国家信息中心一直在监测着我国电力生产,因为电力从生产到使用过程中极少有损耗,同时电力的库存量也微乎甚微,在这种前提下,几乎可以认定电力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是同步的。从信息中心多年统计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电力生产始终维持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前两个季度的增幅分别是9.7%和10.9%,7月份更是高达13.5%,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仅为7.6%。据此,他们认为我国经济扩张的力度在持续明显加强。
持谨慎态度的人士则相信,目前出现的经济拐点并不明确,未来经济形势会是“阴间多云”,有关指标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认为经济已经回暖。
通胀压力渐起如果说长期利率是由经济增长率决定的,那么短期利率是否调整则主要取决于通货膨胀率了。
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日前在总结今年前7个月我国经济状况时这样表示:财政收入增加较多,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止跌回稳,企业效益增加明显。此前公布的一系列数字也让人相信,我国财政、金融、外贸、消费、投资方方面面止住了下滑或动荡的势头。然而过快的货币供应量还是让不少人担心,长此以往会带来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应等于或大于GDP增长与居民消费价格之和。央行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26324亿元,同比增长13.4%;狭义货币M1余额为47803亿元,同比增长22.6%。联系前6个月的数字,我们不难发现,上半年货币供应量有过高之嫌,而货币供应量过高,就会带来或加剧通货膨胀。有学者指出,尽管通缩还未完全减退,通胀的压力却有了走近现实生活的可能,所以虽然目前出现通胀的迹象并不明显,但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及其后果,应引起重视。
决策层对此已有关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特别提到,“要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测”。而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第三季度例会,一致认为要“注意监测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多对宏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全球加息潮影响不大由于利率是由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因此在我国利率调整需要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和国际收支四大经济政策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为此,需要兼顾存款人、企业、银行和财政利益,同时参照物价总水平、资金供求情况、银行经营成本、平均利润率、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等主要指标。所以,多数学者相信,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回升就会带来利率上调,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短期内不会加息。
事实上,针对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利率提高的种种猜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曾明确表示,当前的利率水平是比较适当的,人民币暂无加息可能。戴相龙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说,中国同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周期,当前美国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需要加息,可中国却不是这样。
也有学者认为,全球加息潮对人民币利率影响不大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汇率管制。
自去年6月份以来,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压力,已6度上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累计调高1.75个百分点,升至6.5%,创下五年来的最高。欧洲中央银行自去年11月初以来,四次提高利率,以扭转欧元区11国通货膨胀的局面。随着日本经济复苏日渐显著,日本也在近日取消了“零利率”政策。香港、菲律宾也纷纷上调利率,以免美国加息对他们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在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持续升高的环境下,为协调境内外币利率水平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我国对境内外币采取了加息措施。李国斌认为,尽管如此,对人民币的压力还是不大。
各国频繁加息,除了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资本市场和国际接轨是很重要的原因。按照我国现行的政策,人民币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并不能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这决定了人民币不会跟随美元加息。李国斌认为,不同制度基础决定了国家政策的不同,我国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决定人民币是否加息。
短期内不会调整在日前举行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3季度例会上,尽管委员们提出要注意监测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但也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存贷款利率水平是适当的。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在短期内不会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看,短期内的确不存在大幅提高利率的可能性,但毕竟多数人相信人民币利率已经处在历史低点,那么人民币利率到底会在什么时间上调呢?宋国青认为,人民币加息应该选在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的时候。李国斌也相信,只有实际利率接近零或者变为负数时,才需要调高人民币利率。
历史也证明了这个判断。在我国利率调整次数多、调整幅度大、利率政策工具作用较为显著的1979年到1992年间,有8次是调高存款利率,时间集中在1979年到1989年。以1988年为例,当时的零售物价指数高达18.5%,由于物价上涨过猛,诱发了百姓的紧张心理,出现了纷纷提现、持币抢购的现象。因此,央行在当年9月1日将存贷款利率提高,1989年2月1日,再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到1989年,过热的经济就降温了。
根据对目前形势的分析,今年上半年我国通胀率为0.5%,而1年期定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2.25%。以此计算,目前的实际利率约为1.75%,表明眼下还不是上调利率的时候。
股市影响知多少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作为经济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利率,更是在我国股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过去7次降息的情况来看,利率的降低导致贷款规模随着银根的放松而增加,企业贷款的数量得到增加且融资成本下降。权威统计显示,按每次降息后一整年计算,7次降息一年就可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600亿元。另一方面,利率下调促使了消费者大量持现或消费,当消费者把存款转化成消费时,就扩大了内需,提高了企业的赢利能力。
降息一般会带来股市的上涨。但从我国前7次降息的情况来看,股市往往在宣布降息当天出现下调。以1998年12月7日为例,央行当天将存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深沪股市高开低走。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由于降息的心理预期已经在股市中得到消化。
同样,利率上调也不会必然导致股市下调。当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多而导致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时,由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慌,股市常会出现下跌。在这种状况下采取提高利率的做法,传达的是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信号,股市反而会出现上涨的局面。
但从目前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来看,过早地提高人民币利率,会增加企业负担、破坏经济的回升。“日本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海通证券研究所的郝联峰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了日本的情况。
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但1996年经济有复苏的迹象,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4%,因此当时日本政府认为经济已走出了低谷。为了达到7国集团关于财政赤字在GDP3%以下的要求,日本政府着手增收节支,将消费税税率从3%增到5%。此举一出,开始好转的经济掉头向下,1998年经济又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为-2.8%。郝认为,日本给我们的教训是,在经济开始有复苏迹象,但增长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切不可匆忙停止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不能改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