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为何能控股上海嘉士伯?

2000年08月10日 12:05  经济日报 

  曾是上海啤酒市场重量级企业的嘉士伯(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如今已改头换面。8月9日晚,青岛啤酒[微博]集团与嘉士伯集团在上海举行了股权转让签字仪式,青岛啤酒集团以1.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上海嘉士伯75%的股权,青啤成为了上海嘉士伯新的控股股东。嘉士伯(上海)啤酒有限公司也改名为“青岛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嘉士伯集团是世界第五大啤酒企业,啤酒年销售量近500万吨,总部设在丹麦。上海嘉士伯是嘉士伯集团控股的嘉士伯香港公司投资8000万美元建成的,年生产能力10万吨,所有设备都是从欧洲进口,在整个中国也可称得上一流。如此一块“肥肉”,处于“大哥哥”地位的嘉士伯,为什么要拱手让给青啤呢?

  “天上不会掉馅饼”,嘉士伯忍痛割爱实是迫不得已。上海嘉士伯从1998年建成投产之日起,就一直甚不景气,上海酿酒协会秘书长吴建华曾对媒体透露:上海嘉士伯的报表每年亏损7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如此大的“窟窿”,即使“财大气粗”的嘉士伯,也不得不“丢卒保车”。

  其实,嘉士伯能把上海嘉士伯的股权转让给青啤,不是一种孤立现象,其中暗含了一种趋势,这就是洋啤开始“退潮”。之所以用“退潮”一词,是洋啤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汹涌澎湃”之势的对照。当时,60多家洋啤仿佛是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的大多数酒店和商店,并且购并了国内大半的大中型啤酒企业。

  洋啤的这种“退潮”迹象始于去年。一家加拿大企业拥有的广东皇妹啤酒、一家马来西亚公司拥有的上海啤酒,都在去年被青啤收购;澳大利亚的富士达去年已卖掉了他的两家中国啤酒厂;一家新西兰啤酒公司已宣布要完全撤出中国。今年的“退潮”迹象似乎更加清晰,且不说近期传言有好几家洋啤要被购并,据可靠消息,大多数在中国建厂的洋啤,都在寻求与国内大啤酒企业的合作,包括列世界啤酒业十强的大啤酒公司。

  财力雄厚、来势汹汹的洋啤,为什么短短的几年时间便在中国市场呈萎缩之势了呢?青啤老总彭作义称其为是“水土不服”,并总结了“四大症结”:

  一是建厂成本高。洋啤进入中国后,购并中国啤酒企业时都花费了比较高的价钱,更重要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投巨资来改造这些工厂,因此,其建厂成本就很高,比现在青啤兼并的企业成本要高出5倍。

  二是管理成本高。洋啤的人工成本比国啤要高出数倍。高层经理的工资比国啤高出10倍,经理人员高出4倍,普通工人和一般管理人员也要高出2倍。

  三是市场投入高。洋啤市场运作的主要手段就是用大价钱买断酒店,用高费用搞促销,同时,在媒体上投入巨额广告,市场促销费用要比国啤高出20倍之多。

  四是资金消耗高。

  洋啤的高成本决定了其必须是高价位,所以洋啤每瓶的价格基本都是在10元以上,这样,中国高档啤酒市场的竞争,实际成了洋啤与洋啤的竞争,洋啤之间打起了一场资金消耗战。但高档酒市场本身的容量就有限,这场消耗战最终只能是“全败俱伤”。据悉,现在在中国的洋啤,90%以上都出现了巨额亏损。

  彭作义认为,洋啤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四大症结”,在于他们只看到了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却没有认识到价格5元以上的中高档啤酒,市场份额不足10%。

  此消彼长。青啤能够收购上海嘉士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啤在竞争中壮大了。这几年,国啤在洋啤的步步紧逼中学会了竞争,在竞争中逐渐壮大。特别是青啤,从南到北,先后在全国兼并了27家啤酒企业,使企业生产规模迅速由30多万吨扩大到200多万吨,1999年,其产销量达到了107万吨。更令人惊异的是,青啤兼并的这27家企业都是亏损企业,现在大都已扭亏为盈。连世界啤酒业的“老大”————美国百威国际公司的总裁巴罗先生也赞叹:“青岛啤酒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了。”

  那么,嘉士伯集团经营不好的上海嘉士伯,青啤控股后会经营好吗?彭作义回答:“青啤的原则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因此,青啤在收购任何企业之前,都要考虑会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如果没有把握,青啤不会收购。”

  老彭进一步分析说:青啤收购上海嘉士伯75%的股权,虽然比兼并其他企业投资要大,但仍属于低成本扩张。上海嘉士伯的设备精良,水处理系统很先进,能把当地的水处理后达到崂山水的品质。因此,上海嘉士伯的设备只要稍加改造和完善,就可以达到年产10万吨青岛啤酒的规模。届时,青啤将在上海生产一部分优质低价青岛啤酒,让上海及周边市场的消费者都喝上当周乃至当日的青岛啤酒。

  其实,对青啤来说更重要的是,收购上海嘉士伯有利于其夺取上海啤酒市场更大的份额。青啤去年收购上海啤酒厂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不到一年时间,青啤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强调新鲜度的青啤自然把填补这个市场空缺的希望寄托在新加入的上海嘉士伯身上。

  以青啤为代表的国啤,在与洋啤竞争中由弱到强,现在无疑已占了上风。

  但彭作义不单对拿下上海市场充满信心,而且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在扩大稳定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海外市场进军。据悉,目前,青啤在南非和马来西亚建厂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青啤的近期目标是,在2003年达到年产销量30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十强。远期目标是,用十年时间,达到年产销量800万吨,工厂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作者胡考绪刘成)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确定将击落进入钓鱼岛无人机 中方回应
  • 体育NBA-霍华德15+17火箭4连胜 视频
  • 娱乐传崔永元正式离职央视 李咏:我也听说了
  • 财经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 科技智能家居:一个广阔的硬件创新市场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高岗为何绝望自杀
  • 教育内地生香港死亡遭污蔑被骂蝗虫 国考报名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
  • 陈虎:央企副总年薪千万依据何在
  • 赵伟:上海自贸区比当年深圳特区难做
  • 钟炬:南沙新区有望成为改革排头兵
  • 马光远:诺奖得主希勒不懂中国房价?
  • 张庭宾:中国楼市泡沫最晚2015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