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

庄毓敏: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庄毓敏: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庄毓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金融改革开放平稳推进,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特别是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的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户和小微企业这两大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30日  15:35
黄金老:普惠金融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
黄金老:普惠金融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

黄金老表示,金融科技已成为一个“热词”,成为科技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微企业及消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石力量,普惠金融则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是金融人多少年来的追求,直到近年金融科技发展之后,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目标。[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30日  15:45
吴晓球: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
吴晓球: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

吴晓球表示,今天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我们正在由原来主要由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金融功能正在走向融资和财务管理并重的时代。过去的支付也是金融的核心功能之一,除了资源配置,无论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金融机构,都是资源的一种配置,只不过市场发展之后变得跨期的配置。[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2日  09:15
王忠民:移动支付大幅度提高了支付端口的效率
王忠民:移动支付大幅度提高了支付端口的效率

王忠民表示,如果仅就金融科技当中的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普惠,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移动支付就可以让我们在原来支付端口成本极高、效率极低,变得一下子大幅度提高了效率,而且成本只是原来货币纸币端口支付的20%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忽然想到的是,如果这样一种技术的进步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去支付的时候用到这种工具,我们就会普惠到每一个使用者。[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2日  09:28

主题研讨

主题研讨一:普惠金融“圆”与缺
主题研讨一:普惠金融“圆”与缺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2日  17:46
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2日  17:47

议程安排

  • 11月30日

  • 14:05-14:25

    开幕致辞

    14:25-16:10

    主旨演讲

    16:20-17:40

    主题研讨

    17:40-17:50

    报告发布

最新新闻

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IMI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北京金控集团战略创新部总经理徐河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IMI研究员、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出席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并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下面进入第二个主题研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 IMI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夏乐 北京金控集团战略创新部总经理  徐河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薛正华 IMI研究员、中诚信征信总裁  闫文涛 这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主持。 罗煜:非常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刚才已经介绍了各位嘉宾,就不让他们再单独介绍了,直接进入主题讨论。这个板块的主题是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什么叫普惠金融的局?怎么破?按顺序,请每位嘉宾用2、3分钟的时间围绕这个话题讲一讲自己的基本观点,后面再组织讨论。 夏乐: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到这儿跟大家讨论普惠金融的话题。事实上,我本人对于国内的普惠金融发展肯定是不如各位专家这么了解。我们西班牙对外银行在整个拉丁美洲有很多分支机构,我结合着我们在拉丁美洲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话题。普惠金融不单单是一个中国的事情,在其他的国家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BBV主要还是一个商业银行为主的,我们是需要赚钱的,但我们也有很多公益性的活动。在普惠金融方面,拉丁美洲跟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互联网的接入、手机的接入有非常高的接入率,就像有些嘉宾说的,到哪里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接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面。但是,在拉丁美洲,在很多地区这种介入普及率很低。我们银行也在做向数字银行转型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来帮助客户,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也好,或者是相对来讲不是那么富有的人群,帮助他们接入。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接入,有一个平台,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谈论怎么进行普惠的问题。 在中国大数据是耳熟能详的,拉丁美洲在数据积累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但是,我们通过数据,我们设了两个不同的阶层,怎么讲呢?本身我们是一个商业银行,大数据使得我们现在可以接触或者开发之前我们认为没办法开发的客户。所以,我们是分两层,一层是通过大数据认为他是可以进一步开发的,这是商业银行的客户。把他从之前的,之前有公益项目等类似的普惠项目,把他从里面提升出来,再由之前的资源,普惠是我们想一直做的,再由之前的资源覆盖到更多的客户身上,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实践,我们在不停的通过分层,我们以前认为是普惠客户,现在我们认为是商业银行的客户。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存在误认的问题,大数据没有想象的那么准确。我们这个实践一直在进行,如果从长久发展来看,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还是需要赚钱的,对于普惠的资源应该投入的是固定额度的话,更多的希望通过技术的发展,通过之前项目的积累,能够把以前不能开发的客户转化成为现有的客户。 鄂志寰:谢谢主持人。我也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来做一个探讨。我本身也是国际货币所的学术委员,所以参加这个活动我也特别高兴。普惠金融确实做了很多的探索,前面主旨演讲环节也讲了很多。我在上面一直想。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比,和传统银行业从事的金融活动比有哪些最大的区别?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大家都关注的热点话题?最大的不同是服务的客群不同。第一,中低收入人群,过去银行服务不到的群体。第二个是大量的小微企业,也是过去金融机构没有服务到的角落。这两类客群最大的特点是有“三缺”。首先是缺信用,没有很好的信用记录;第二,缺信息,没有很好的财务报表;第三,缺信任。缺这些东西,传统的金融机构很难给他足够的信任。这“三缺”就决定了这两类客群没有办法在传统的金融业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足够的服务。现在把普惠金融放到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而且像很多的商业银行,无论大小,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普惠事业部,希望从机制上、从服务部门上来为这块服务。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技术手段、科技金融的手段。我们把金融科技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可以解决一部分“三缺”的问题。 首先,科技手段,像生物特征的新技术、识别等等可以为远程服务提供更多的可行性,解决了空间的阻碍。过去很遥远、边远地区的人覆盖不到,现在可以通过远程服务解决可获得性,大家能够获得它。 第二个方面,大数据引入到普惠金融评审的机制里面。另外,业务结构上做相关的调整,可以降低服务这类客户的边际成本,提升信贷成本的可负担性。能够负担现在他要的服务,扩大我们能够服务他的范围。 第三个方面,智能风控以及大数据、搜集客户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信息,通过风险工具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延长或者拓展风险的外延,提升业务的可持续。刚才夏乐也讲了,这是一个商业行为,商业机构要赚钱,不是一个慈善行为,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说一笔、两笔赔一点钱就可以了,而是要形成机制化,一直为普惠金融提供服务。技术手段和金融科技的确在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有非常巨大的空间。 具体是几个方面,现在大家讲了很多,支付是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初始阶段,但支付确实带来了整个金融版图的重构。我们看到非银支付用户的黏性非常强,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分流的效果,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几乎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讲数字化转型。各家银行都有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应该是金融科技进一步的形态,不只限于支付,它能够更好的服务长尾人群,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方面,香港也有一些做法,因为我是从香港来的,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香港的特点,一个是城市经济体,银行数量特别多,几乎能覆盖到所有的角角落落。2019年香港MA批复了八大互联网牌照,传统银行+科技公司。好像比较困难,牌照发下去了,原来预计两三个月就能开业,到现在也没有开,后来申请明年能不能开。说明什么?在传统金融深入到所有角落,普惠金融的生存能力到底在哪里? 薛正华:特别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问题。我是前天在欧洲出差的时候洪言给我发了邀请,看完之后题目很有意思,所以高高兴兴就过来了。我先解读一下什么是局,如何解决这个局,但是并没有说局到底是什么,主持人也没说局到底是什么。我谈谈我对局的理解。 我们今天来看,可以清楚的看到,普惠金融在全世界中国已经出现了领先。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里面有两个东西在全球是领先的。第一个是移动支付,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例,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1.3次,这个只是微信支付。阿里支付比它少一半,但平均的额度会高一些。另外一个,中国普惠金融在全球也是领先的。截止到2018年年底,微众银行主要业务就是微粒贷,今年开始搞小微企业。微粒贷贷款余额是3000亿,借呗和花呗2017年就过了千亿。这是两个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个金融机构,是平安,平安下面有一家金融机构叫平安普惠,在上海。截止到2018年底贷款余额是3700亿,他们是纯做普惠金融的,发展的非常快。 有两个局。第一个,普惠金融有两个群体,一个是企业,一个是个人。在个人方面,第一,现在是什么情况?在个人贷款上,特别是信贷,三家互联网公司全是巨头,而且刚才讲的几个数据全是千亿级的规模。短短几年的时间,而且还在增长,增长非常快。这个局是说,当它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越来越少?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未来会不会出现,存在潜在的垄断风险。第二,传统的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机构反应非常慢,互联网公司都做到这么大的时候才开始做,而且还是半推半就,包括总理号召呼吁要支持小微企业,下了硬任务,但推进速度很一般。怎么做?金融机构在面对这么大的市场,面对互联网的夹击,后面后方的情况下,怎么扩展自己的业务?怎么不被互联网公司进一步蚕食?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局。 第二个局,在小微企业方面,大家知道,中国有名的故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不做金融的。大家想想,小米金融,BAT就不用说了,蚂蚁金服1600亿美金支付,腾讯1400亿的估值,京东数科1000多亿人民币的估值。在他们把个人业务做的还不错,已经非常大了,小微企业怎么做?我觉得这可能是第三个局,这是小微企业怎么做,我们特别期望互联网金融也能够支持小微企业。但是,怎么能把它做大?能不能像做个人业务量那么成功?这可能也是一个局。包括腾讯、微众银行都在做,包括蚂蚁在服务电商,也算是小微企业。但是,如何像做个人业务一样那么成功,我觉得值得探讨。 最后一个,今天讲普惠金融,大家更多的理解是融资端的需求,其实投资端也有普惠金融的需求。高净值客户去银行一坐,怎么讲理财,普通老百姓没人理你。但是,今天有了金融科技之后,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什么?是因为服务成本太高,投入的钱太少,不划算。在金融科技发展的今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这也是普惠金融的一个方面,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闫文涛:很荣幸参加今天下午的讨论。刚刚提到了普惠金融,在我们看来,普惠金融对应的是传统金融。在中诚信的板块里有很好的体现。核心的一个架构,为什么这两年特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风险,过去传统金融的风险就是我们干的事情,我们靠什么?靠分析师或专家经验,就看报表、业务,但这里面面临一个效率的问题?对于一个咨询公司来说,盯一个行业的十来家公司已经是击弦乐,再盯也盯不过来了。为什么这两年普惠金融有这么大的发展?我觉得普惠金融解决了一个核心的经营过程中的识别风险问题。以前普惠金融靠分析师的研判能力、风险把控能力来识别风险。面临着效率跟不上,另外,可能风险识别的能力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即使想做也达不到效果。普惠金融之所以迅速的发展,我觉得主要是依赖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给分析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识别风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数据抓手。其次,也是通过所谓的技术提高效率的问题。这也是这两年大家都在讲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就是对于风险识别的程度在迅速的提升。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最近提到了区块链,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到第二步怎么把风险给披露出来。以前我们在分析风险里面,第一步是识别风险,第二步是风险识别出来之后,区块链在这里面拒绝掉一定的道德风险,给所有交易对手一个公平、高效的环境。金融科技给普惠金融核心的价值在这两块,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数据,数据的孤岛问题。在普惠金融过程中,尤其这几年P2P或者现金贷的资产,很好的利用金融科技的技术了吗?支付的技术用到了,但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识别。尤其前几年现金贷,据我理解并没有真正的识别风险,更多的通过高利率覆盖高不良,更多的用到,无论从流量红利以及支付的手段带来的超高利润,并没有真真正正的识别小微企业或者个人的风险水平。这是我们对于普惠的看法。 徐河军:我们在成立一周年主要做了一件事情,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刚才薛院长说到了四个局,我们也有一些打法。第一,守初心。腾讯提到科技向善,我们董事长说的是金融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价值观是金融的方向盘。第二,建设施。刚才大家都说到了数字资源很重要,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但是数据资源怎么合法合规的使用,特别是政府的数据,政府的数据相对都比较敏感,这方面发挥了国有企业的优势,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北京市政务数据在普惠金融里应用的接口职能,在服务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我们还在服务金融征信体系、资产交易场所等等都在起步布局。另外一个是搭平台。很多人都讲到了,普惠不仅仅包括小微企业,其实我们现在主要搭三个平台。第一,主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建了一个北京市小微企业融资综合平台,有能力、有意愿,传统的金融机构没有覆盖的企业需求。上线以来,数据增长非常快,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第二,薛院长也讲到了,除了融资以外还有投资,家庭理财特别是长尾客户,普通老百姓的理财问题,北京成立了一家北京财富管理信息公司,我们主要是做财富管理信息对接的工作。两方面:一方面,帮助老百姓更好的了解所有的理财产品的特点,包括收益率,更为关注是它的风险,用专业人士来帮助老百姓揭示理财的风险。第二,帮助个人、家庭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原来去理财填的表都不是很真实的,所以,我们要通过现在掌握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的能力让家庭更好的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财产品风险的比配。 第三,支付。我们这个支付可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面向个人,解决老百姓生活的便利度。可能外地已经做到了,北京市老百姓都有社保卡、交通卡等各种各样的卡,大概有十几张。现在北京市想把这些卡都合起来,叫多卡合一工程。我们推动惠民卡的建设。另外是通过电子卡,未来老百姓一码走天下,包括生活方方面面,解决老百姓的便利度。 第四,在聚集生态,因为我们是一个监控企业,我们也在打造自己的牌照体系。另外前面嘉宾都讲到了,普惠金融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方面在建立金融服务生态,我们与北京市所有的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另外建立科技生态,包括刚才提到的著名金融科技公司,与50多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支持这一事业的发展。第三方面,政府在普惠金融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用,我们跟政府委办局和区县政府都建立了合作关系。第一,政府有数据资源的汇聚优势;第二,有征信作用,借款不还可以通过政府惩戒。第三,针对普惠金融出台相关政策,未来的申请都可以在小微平台上实现;第四,政府可以提供担保。通过这一套系统性的打法,希望在普惠金融方面实现破局。 罗煜:我们这一轮的讨论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下面进入公开讨论,我先给几位嘉宾出点问题。前两位,一个是来自外资国际金融机构的,给我们提供了国际视野,外资银行怎么做?通过大数据金融科技做所谓普惠金融的事业。再一个是鄂志寰首席给我们提供了中资银行和香港的情况。我们这个环节都是特别大的银行。从银行的出发点来说,有没有主动想过要做普惠金融?之前提到很多关于银行的商业性等等,因为它毕竟是企业,这么大一个国际性银行,在过去的战略当中有没有把普惠金融作为考虑的内容?作为银行怎么样考虑做普惠金融?我希望二位结合工作背景做一些介绍。 夏乐:从BBV的角度来讲,所有的跨国银行机构都需要做很多社会的服务,通过银行的特长服务到更多的人。所以,普惠金融对我们来讲是完成社会服务的一个项目。这里我要补充一点,最近大数据和其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来更好的做普惠金融。但是,之前我们的普惠金融项目也是一直持续的。在普惠金融项目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我认为就是消费者教育。确实在很多拉丁美洲的乡村也好,大家对于利息、怎么来借钱基本的教育是没有的。我不知道中国的情况,可能中国人民更聪明,但我相信无论如何,特别是要覆盖到低收入人群的时候,我相信这些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实很多东西是很简单的,教会当地的村民们,让他有记账的概念,让他学会算账。这个在长久以来都是有项目在做的,我们认为这也是普惠金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些技术上的进步之后,把之前持续进行的项目有一些所谓的B业提升到商业项目上做,再把我们的资源投入到更广的项目来做,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提普惠金融的时候,消费者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有一点,当做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研究。的确,当一个家庭、一个个人,所谓的金融覆盖、金融的接入。当他能够接触到金融覆盖、金融接入的情况下,对他改善自己的金融脆弱性特别有帮助。所谓金融脆弱性是,中国可能叫因病返贫,或者是由于失业,或者是由于外部冲击导致失去了永久性的收入,我们在做普惠金融之后,当他们有了金融接入的概念之后,帮助他们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降低金融脆弱性。 鄂志寰:夏主席主要讲的是对个人客户。从监管方面来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普惠金融的不良容忍度都有所提升,这些是非常好的政策支持。的确,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确实不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从我们看国际经验上来说,小微企业做的最好的是日本,日本大型企业不良率是0.58%,小微企业的不良率是7.11%。意味着什么?小微的不良贷款率是大型企业的12倍。这是一个平均数字。我们也有类似的数字,但不是很权威,一些银行宣称小微是0.8%-1.5%,我相信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什么意思?在做小微客户的时候需要在风险管理和收益之间实现平衡。因为传统金融业就是做风险的行业,能够给风险做一个正确的定价,这样商业机制才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面临着这样高的一个任务,我们要去做这样的事情,要去专门的资源,投入相关的资源服务小微企业,这都是应该的,响应国家的战略方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南、融资贵的问题,这都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关键的是从技术手段上,也是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技术手段上是金融科技更多的使用大数据,使用智能风控,以及在场景金融里面更好的识别小微企业的需求和能力,对风险的细节进行充分的评估,这些都是大银行需要做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想,除了我们要求的银行,说你要去承担这些东西,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以外,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之外,我们还要从一个整个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长远的制度性的安排。为什么这么讲呢?在美国除了有耳熟能详的花旗、摩根银行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社区银行,大量的社区银行深入到美国经济的每个毛细血管里面。而且,这些社区银行并不梦想着有一天能变成花旗,而是踏踏实实做好社区的事情,把社区的客户服务好,把社区的金融服务都满足掉,而且在满足过程中获得很好的收益。因为他们都很熟悉,都知道大概有多大的风险,能承受多大的成本。这样的一个体系我们是不足的。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银行,我发现所有的银行都是梦想着要长大,都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客户群,完全是同质化的过程,而不是在不同层面上建立不同的金融服务体系。这一点,监管部门应该从整体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的角度来出台政策,鼓励小银行把小客户服务好,大银行出于国家战略考虑也做服务,但是这个要有所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系统性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运动式的把小微企业问题解决一下,而是长远来说对小微提供一个细水长流的,能提升生存能力的机制。 罗煜:刚才两位首席讲的非常好,但是他们讲的非常全面、非常完善。我试图理解一下二位讲的。作为西班牙对外银行下属机构,他们银行做普惠金融主要是实现社会责任,怎么实现普惠呢?主要是对投资者和借款者进行教育。鄂首席讲的是,作为中资大银行,做普惠金融主要是响应国家号召,因为有监管的要求,不要都指望大银行来做这些事情,从这个地方来讲,我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从这个角度可以看什么呢?在传统大型银行做普惠金融的时候确实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在实践当中也遇到银行人跟我们反馈,虽然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但在实践中发现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后面,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平衡?靠金融科技,靠金融科技的力量改善大型银行提供普惠金融的能力。下面我问一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的薛院长,怎么看待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薛院长提到了,现在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本身不是做金融的,而介入到金融领域里了,从来没有想到我是做普惠金融的。一旦互联网公司做大,做成垄断之后,很有可能利用垄断优势把价格提升,最后不普惠了?金融科技本身本身是有条件、有技术做的,如果主观意愿上没有,怎么去解决所谓的局? 薛正华:首先,我确实非常幸运,最早在学术界做,后来到了工业界,在百度等很多公司又干过,后来又回到了学术界。特别能体会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普惠金融严格意义上,有人知道全球最有名的做普惠金融的教授吗,犹德斯(音)博士,他也是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做了一个什么事呢?利用普惠金融解决了孟加拉国农村妇女的赤贫问题。以前那个国家的妇女,银行根本就不给她们借钱。那个国家妇女地位非常低,妇女也不管钱,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创新,丝毫不比今天互联网公司用的手段弱,只是当时没有那么多的科技。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下《充分(音)的银行家》。这是第一个在全球做普惠金融有影响力的。他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解决问题,是解决他们国家妇女的生活地位低、赤贫的问题。 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刚才主持人问了这个问题,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不做金融的。我告诉为什么,因为挣钱,这就是原因。有多挣钱?大家可能想不到。花呗、借呗都是几十亿,一年挣百亿的也有。这么挣钱的业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他们在过去两年的利润都是百亿的,就是下面一个专门做普惠金融的公司利润是百亿。大家想一想,互联网公司有那么大的流量,有那么大的数据,但是主营业务,挣钱是一方面,如果把数据做变现,他们发现做金融是一个非常好的变现方式。只要有数据,刚才吴校长还是谁讲了,做普惠金融成不成功?互联网公司成功了,但是也死了很多。成和死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对资产端的控制能力怎么样,还是风险管理的问题。对资产端的控制能力基石是什么?是大数据。有人喜欢吹牛,深度学习做什么。我告诉大家,在当前这个阶段下,在当前这个技术环境和当前这种环境下,深度学习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和理论传统的逻辑回归不会差太多。差在哪里?差在谁手里的数据够大,差在谁手里的数据维度更多。互联网巨头们做的都挺成功的。你看看,量又大,不良也很低,公布的数据肯定不到百万,也很好了。现金贷的不良是多少?30%。那是一款真正的互联网产品。这个话大家不要往外说,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极傻、极简单,只要扫一下就给你放钱。年化率是很高的,能够覆盖风险,所以它是赚钱的。它通过什么呢?这个是吴校长讲的,通过极简的效率和速度换规模。30%不良能覆盖。你要知道,还有70%是好客户。当我第二次给好客户负债的时候,获客成本几乎是零,而且好客户的信用基础是比较好的,你只要给我点时间多攒点用户,当用户群技术一旦变得很大的时候,70%是好的,我以后就给70%负债。多给点时间,可能走出不一样的路出来。这也是事实,我们做调研的时候就是这么干。 简单来说,金融科技在过去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个是什么呢?所谓的另类数据(可替代数据)。什么意思?比如,以前小微企业很难,以前看财务报表,但是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你信吗?因为它不规范,公司贷和个人贷也不分,但是其他数据可以佐证它,比如水电费。统统都可以归结于另类数据。还有一类是技术带来的变化。AI技术,AI人脸识别身份证进行自动比对,彻底打掉了拿别人身份证冒贷的不良。很多科技,过去很多欺诈的没法做了。有了这些东西的贡献之后,我有能力把风控做好就敢放贷,不敢放贷的客户,你没有的数据我有,我能对他判断的很准确,这个时候在无形中就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普。总结一下,第一,另类数据的发展;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导致普惠金融的普变大了。当然惠是另外一个方面,有机会再聊。 罗煜:刚才薛院长讲的时候我关注到了一点,大数据对普惠金融的作用。下面到了闫总,征信行业最强调的是数据,数据能够解决信息对称问题。在欧洲随着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出台,对数据的保护越来越严格,国内也在讨论相关的立法。如果在数据的获取上越来越困难,征信想做大数据怎么办? 闫文涛:无论从欧洲的PR等等,今年国内关于大数据保护条例也加强了,数据的合规性肯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之前嘉宾提到了技术数据向善的运用,将来可能是更合规的应用。不能采集的数据通过脱敏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处理掉。大数据发展到这个阶段肯定是一个大趋势,比以前混合的、不规范的有很大的调整,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不产生数据的,更多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帮他们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服务,我给他提供一些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帮他做一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评分,帮他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本身来为他提供一些服务。这是征信公司在做的。我们从2005年成立更多的聚焦于企业征信方面,我们在2017年提到了信用科技,我们不叫金融科技,因为我们觉得在这一轮发展过程中,以技术派为导向的科技企业来说,对于整个金融领域有一个误导,过多的强调了科技的价值。当然,科技很重要,没有这些技术根本谈不上今天讨论的话题。如果中小微企业光靠技术、数据对于风险的披露,我觉得还是有不完善的。这一轮最好的企业有大致这么几个方向。第一个,靠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更多的是借用问题。BAT通过自己的生态形成了大量的生态交易数据,通过自己的生态形成的可能很有价值。但某一个聚焦行业的ERP,比如餐饮行业,或者今年推动力度比较大的发票税务数据为银行智联。市场上的呼声很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太重视单一数据的价值了,不良超过了利用数据本身之前的预期。更多的需要了解这个行业本身。举个例子,北京的餐饮行业和中西部的餐饮行业,同样一个行业,可能区域的不同风控的打法就不一样。为什么小微企业的融资是世界难题?因为小微企业不像消费金融。对于发展中小微企业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型。都是用的发票数据、税务数据,聚焦到某一个省来说还是要结合专家的经验。专门给市场上所有的机构来记账的,千万不能拿分散在不同行业的交易数据来做风控,因为每个行业不一样。包括最近几年的实践,可能我们还要做普惠、小微,还要回归到对于信用场景的风控规则的角度。 罗煜:刚才北京金控集团的徐总也介绍了,他们做的工作是把北京市的公共数据都汇总。之前我们对互联网行业调研的时候,其实说着好听,最好的数据还是硬数据,就是政府机构的数据。我问一下徐总,如果把数据都汇总到你们一家,在给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时候会不会收费?如果要是收费的,给所谓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好,商业银行也好,增加了金融资本,会不会提升金融成本更加高?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到底怎么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之间进行分配? 徐河军: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为什么北京市政府把政务数据让我们来统一使用,因为我们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国企,我们首先定位为有公信力的机构。我们肯定是不以挣钱为目的。刚才各位嘉宾都讲到了,政府的原始数据都要经过加工梳理脱敏,这些有一定的工作量,我们要收一定的成本费,要保本是一点。第二,对普惠金融不会增加更多的成本。另外,对中型、大型金融机构都是一视同仁的。原来也有一些机构,我们也会有自己的银行,我们也跟政府承诺了保持公信力,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去收费。 罗煜:时间关系,最后给每位嘉宾2-3句话的时间做一个总结。关于金融机构如何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破这个局。 夏乐:的确,金融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普惠金融做的更好。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也感到一丝隐忧。为什么?刚才大家讲了,要想做好小微企业的融资恐怕还需要传统的社区银行。但事实上,目前大数据金融科技的进步让权利更加垄断。很多凭借着自己的模型就可以打败很多的大型银行。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数据巨头和社区银行之间的竞争,可能社区银行是处于若是的一部分。这样可能会对传统的解决办法产生问题。我想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未来大家看待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解决方案的时候,可能大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谢谢! 鄂志寰:的确,金融科技对于提升普惠金融的程度会发挥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也是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的一个领域。另外,对于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来说,我们站在传统银行的角度,不能叫固步自封吧,要全方位的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要主动实现数字化的转变,这是必须走的一条路。同时,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来说,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快速度,要能跟上这个行业发展的步伐,否则的话各种乱象出现对于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整个法律法律法规、监管环境的打造是金融业和金融科技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 第二,要从行业的本身进一步强调行业的自律,金融业、金融科技行业都要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建立一套标准,强调行业自身自律的机制和体系的建设。 第三,投资者保护还是很重要的,消费者保护、投资者保护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领域。 薛洪言:期望未来有更好的技术出现,能够把小微企业的资金流更好的流动,这样有真实的数据,这种东西才是真正提高效率的。一家一家去打,去深度服务,我总觉得这个效率还是不行。我特别期望未来能有更好的技术,能够看到更真实的资金流和经营的情况,这点才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闫文涛:从金融科技的从业者来说,抛弃过去浮躁的心态,沉下身子真正的深耕小微场景,金融科技发展到这个阶段从业者需要反思和需要做的东西。 徐河军:第一,总结大家说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机构在解决普惠金融和解决普惠有个同的破局之道,大家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第二,在解决问题中要发挥社会各方的优势,大家共同解决这问题。第三,科技很重要,但是每一个数字都是冷冰冰的,更需要我们带着感情、温度和情怀解决普惠金融。浙江台州做的也不是靠科技,是靠一个个信贷员服务下沉才能解决更多老百姓的问题。最后,科技不是万能的。 罗煜:2013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书《微信金融经济学》,怎么样用最土的方法做普惠金融,没有任何跟中国和跟科技相关的东西。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出现了中国的案例。讲的是蚂蚁金服、京东、腾讯等等,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最近又刚出了一本,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了呢?现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在加力,以两位首席为代表的大型银行也在进入到这样一个新的趋势当中。传统银行开始重新发力,比金融科技晚了一点,但他们的实力一点不比金融科技公司弱。今天的金融科技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在推动,主流的金融机构已经在。未来的金融科技和金融发展已经嵌入到了金融当中,已经变成了它的其中一部分,都是靠着同样的技术手段在推进整个大的行业往前发展。这是我对这一环节的总结。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2日 17:47
主题研讨一:普惠金融“圆”与缺
主题研讨一:普惠金融“圆”与缺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重庆信托公司总裁窦仁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法律合规部主任鲁政、乐赚金服创始人王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魏冬、IMI特约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一处处长吴志峰、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出席圆桌会议一:普惠金融“圆”与缺并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好!下面进入第二单元,主要是主题研讨和报告的发布。首先要进行的第一个主题研讨环节的主题是:普惠金融“圆”与缺。我们邀请到了五位嘉宾,他们是: 重庆信托公司总裁  窦仁政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法律合规部主任  鲁政 乐赚金服创始人  王伟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魏冬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一处处长  吴志峰 这一环节的主持人,由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担任,有请! 薛洪言:圆桌一的主题是普惠金融“圆”和缺。刚刚各位领导和嘉宾都做了高屋建瓴的论述,希望我们这个环节针对普惠金融话题做一些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时间关系,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首先,各位嘉宾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 吴志峰:大家好,我是来自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的吴志峰,同时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组做特约研究员,是多年的老研究员,特别感谢人民大学给我这个机会。 王伟:大家好,我是乐赚金服的王伟。原先主要是做供应链金融的。 窦仁政:大家好,我是重庆信托的窦仁政。 鲁政: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鲁政,此前曾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过,我也是人民大学的毕业生。 王魏冬:大家好,我是王魏冬,我来自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小企业业务部,去年我们把普惠金融作为战略,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首先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在普惠金融的不同领域,哪些方面做的相对比较成功完善,哪些方面仍然还需要努力? 王魏冬:说到普惠,其实有非常多的点。这几年我个人觉得是变化最大的,或者说这种变化带来了在普惠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数据的应用。过去可能不是叫普惠,搞中小企业,但是做的并不好,或者并不顺利。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客户进行评价?我们要在海量的客户中把不好的挑出来,把好的拿出来支持。过去由于财务报表,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充分性,这就导致了很关键的环节客户识别很难。2016、2017年有非常大的变化,2013、2014年开始启蒙,真正形成生产力是在2016、2017年,就是大数据的应用,摆脱了过去依靠财务报表的方式,另辟蹊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成功的一个点。 鲁政:我觉得主持人选的题目特别好,叫普惠金融的“圆”与缺。讲到圆和缺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月亮。对于普惠金融的认识,我们要有一种动态的观点去看它。最早可能是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世界银行在2005年首先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最初着力于解决的是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的问题。今天,由于技术的推动,特别是金融科技力量的加入,今天的普惠金融所解决的问题针对的对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我们今天谈圆的普通最主要的。 至于缺的部分,我觉得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这么多年基本的命题可能也没变过,比如普惠金融高成本的问题,商业可持续的问题,今天我们依然还在路上。 窦仁政:如果说普惠金融的圆与缺的话,今天在座的有专家、有决策者、有研究者,还有实践参与者,我是信托公司的,其实我们信托公司做普惠金融相对较少,但是在旁边看的比较多。圆与缺有两个好,一个是通过这几年普惠金融的实践解决了我国金融服务突出的问题,监管部门有一个总的评价,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高了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基础金融服务,最起码能找到地方存款,能找到地方支付,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提高了很多。另外一个,最近几年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信贷的可得性,这三个都有明显的提高,得益于监管部门的推动,得益于金融部门的科技应用。还有一个,我认真看了一下,这些年我们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有顶层设计,有监管推动,有机构发力,还有政策的配套。前半场的主旨发言也讲到了,这些东西形成了一套很好的打法,在未来普惠金融的转型升级和升级板的时候这是一个基础。这是两个好。 另外,我感觉有一个不是太好的,可能跟吴校长的观点不太一样。吴校长说投资者教育应该少做一点。其实,我感觉投资者教育,或者我们换一个词,叫“金融消费者教育”,应该是要加强的。从最近一段时间,包括持续以来的P2P跑路、集资,大家都有一个感受,为什么永远有人相信天上掉馅饼?吴校长说,投资者教育应该换成融资者教育,在消费者教育过程中,融资者很快就会变一个身份,很快从融资者变成投资者,别人骗他,他也骗别人,这个东西是一个软性的东西,需要长期来做,我觉得还是要高度重视。前几天,金融街又被很多投资者围起来了。 王伟:我个人的感觉,我自己的亲身体会,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最大的元点是在移动支付方面,或者电子钱包。我经常喜欢出去旅行,现在没有到任何一个地方像在中国旅行这样便捷,确实不用带纸质货币。有的时候,比如跑到一些国家,超标很大个儿,给你一张钱会给你一对钱,我不太愿意用手去接它,因为你不知道有没有病菌等等。中国在电子钱包方面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当然,投资者意识提升了很多。无论是我自己开会还是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理财产品能不能介绍一下,回报高的,风险低的。行业的准入标准相对来说这几年是逐步提高,逐步净化环境,降低了未来行业集中性爆发的风险。用户人群肯定是覆盖更广,产品更加服务。 缺的地方,其实我是蛮有感触的,我算是在一线工作的。第一个问题,融资的教育或者老赖的问题。中国的金融基础建设还是有待完善的。比如欠债不还的问题,对他有什么制约?国外的征信体系比较完善,覆盖的不只是金融系统,可能驾照、进出境等等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冻结,对他的制约就会非常大。这是缺的一个部分。 还有一点,当普惠金融理念刚开始提出来的时候,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一些低收入,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人群提供一些更好的回报或更优质的服务,但实际上在发生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普惠金融的本质发展。我在想,有没有可能通过机制的调整,要求金融机构对需要扶持的人群进行特殊的服务。比如说像住房里面有廉租房或者是医疗保险当中的(英),对需要扶持的人群进行普惠。 吴志峰:普惠金融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从方方面面去阐述。现在大家知道金融科技的兴起,我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一,最重视的地方,就是最应该关注的,我觉得小微企业比消费端的人群更需要关注。从金融体制或者金融机构服务的触及面来说,小微企业也应该是特别关注的重点。 第二,普惠金融还应该通过技术,通过技术解决普惠金融,而且不光有可能性,而且有现实意义。从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来讲,这里面有很多可以用的手段。我是长期研究区块链、金融科技,我们有一些很现实的例子,也做了很多实践。从一开始区块链的发展来看,我就强调它跟应用场景结合,不是从B的角度来使用区块链,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关注区块链、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会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基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比较实的研究,同时也走向了实践。在供应链金融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原来的供应链金融做的就是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拿到核心企业的应付票据可以到银行体现。但二级、三级供应商跟核心企业的信用没什么关系,通过区块链可以很好的把信用进行传递。二、三、四级供应商可以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去做传递,而且越是二、三、四级供应商就越是小微企业,这也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一级供应商本身的资产规模或者信用比较高,拿到银行的贷款更高一些。但是,后面的小微企业拿不到银行的钱,得不到金融的支持。在这个方面,我们通过区块链来使得应付的票款可以拆分。举个例子,比如说核心企业给一级供应商开了1亿的票据,或者1亿的应付账款,这1亿在二级供应商可以2张5000万,二级供应商可以拆分成5张2000万的。这种是通过区块链来做的,区块链能保证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并且使得信用真的是做到可传递,使得末端的供应商能够获得银行或者是资金的支持。这就是今天的主题普惠金融的圆。 还有一些缺的地方,缺什么呢?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还是没有跳出核心企业这个圈子。现在做的是一个反向保理,反向保理是要追核心企业的信用,就是他有追债的权利,使得核心企业对整个圈子的影响力过大,应该更加往外扩。我们现在也在对它进行扩展,使得它不光是受核心企业圈子的影响,同时是一种开放式的圈子,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供应链走通,这些工作有很多正在进行中,有的是已经完成了,包括我们前面说的反向保理的供应链金融,上面的融资已经发生了40多亿,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使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薛洪言:各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分享了普惠金融的圆与缺。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模式的探索,普惠金融也在不断地完善。因为现在谈到普惠金融,大家也会有一个疑惑,普惠金融是普和惠两个方面,同时谈到了普和惠,涉及到普惠金融的边界问题。普惠金融的普和惠究竟能否兼顾?在实践中能否兼顾?尤其在消费金融领域大家都会关注的一个群体“高风险群体”,我们是否保证他们的借贷自由?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因为时间的限制,请各位嘉宾更多的去分享一些观点。 吴志峰:这个话题,普和惠,我非常同意吴校长谈的,普是重点,惠要根据资金收益的成本来定优惠的幅度,做到普就非常不错了。中小为企业更加强调普。从中央从上到下降低融资成本,表面上的降低并不表示中小为企业拿到的贷款就真的降低了成本,因为中间也有很多贷款利息,以中介费的形式有体现出来,这应该是推的重点。普才是重点。如果要我继续阐述的话,还是接着我刚才的话题。反向保理主要还是基于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的角度来做。基于仓单质押,往经销商走的这一块还是遇到了很多质量。因为中间包括仓库里面货压的监管,如果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来做的,包括区块链的应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包括链上链下的传递。就像王毅司长说的,架个摄像头看猪的话,猪跑了也不一定知道。这个问题还是在现实中存在的。如何去解决?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要通过实战。技术的可触达性也解决了普的边界,决定了它的程度。这就是我要说的。 薛洪言:谢谢吴处。接着请乐赚金服的王总。 王伟:我觉得由时间性决定。如果从广义的时间上来讲,普和惠是可兼得的。如果从狭义的时间上来讲,如果计算出风险可以覆盖,就可以从一个客户群体先开始,不断调整风控模型扩展到其他的客户群体。但是,如果要是一刀切,要求同时普与惠,我相信很难达到。 高风险群体,我相信谁都想借钱,今年在催收群比较好玩的一句话,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还?你有借钱的自由,但是金融机构有决定贷款的自由。首先要去决策,这个用户群有没有偿还能力,我才会决定给你贷多少贷多久,利息是多少,需不需要征信。 窦仁政:我的理解是,普惠金融本身是个目的,达到目前有很多手段,市场+行政,行政+市场。从我们前一段做普惠金融来看,我觉得是行政+市场为主,要求机构达到一定的量。按这样的基础夯实之后,未来普惠金融的做法应该稍微调整一点,市场因素多一点,行政因素少一点,这样就可以解决某些高风险要不要接受,目的是把手段平衡好就可以了。 鲁政:我所认知的普,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所谓的惠,在服务过程当中,不管是服务的提供者还是获得者都应该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利益。如果照这样界定的话,我的观点可能跟吴校长,包括吴处长的观点不太一样,如果不解决惠的问题,普是没办法实现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服务的供给者不能在其中获得利益的话,他是没有动力去推这个服务的。反过来,服务者达不到更多利益的话,没有动力去参与。刚才论坛上唯一的美女王总提到了她切身的一个体会,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历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互联网公司如果不是想着流量为王、流量可以变现的话,是没有动力去推移动支付的。反过来,所有的金融消费者,支付端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享受不到比银行更好的服务,不管这种服务是经济利益上的获得还是体验上的获得的话,他是没有积极性参与的,这一轮是由全民塑造的移动支付盛宴的。 关于您提的第二个问题,高风险客群获得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市场的问题。什么叫高风险?有几个层次,从机构运营的角度来讲,任何机构是要区分高风险客户当中哪些是净值,哪些是可以准入的,有一个自己的商业判断。第二,风险的高和低取决于自身对风险的管理能力。我们讲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本质上还是金融,金融的本质就是对风险的议价和管理。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有这么大的发展,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科技的赋能使风险管理能力在增强。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更多的我们现在认为高风险的客户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的。 第三个问题,我同意王总讲的观点。投资者跟消费者跟金融从业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秉持法制原则、秉持市场原则。在这一轮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过程当中,原来的业态,比如P2P,在创业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偏离了这个方向,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但是反过来,在处理的过程当中因为社会经济的因素,比如说现在扫黑除恶的影响,反过来,一些欠钱缴钱的人不去缴的话,对整个金融生态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破坏。总体来看,从供求两端来讲,我们应该在供给端强调卖者有责,在需求端强调买者自付。 王魏冬:首先说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普惠金融的概念,要给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也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条件跟资格。从这个字面上理解,跟风险并不直接相关,并没有风险的问题。往下分析,惠是指什么?核心在惠上。我理解,不是简单的给,背后是经营。经营什么东西?就是银行的本质,银行的本质就是金融风险,意味着一定是有选择的。 第二个问题,高风险群体,对风险我个人认为要辩证的看待。我们关心的或者现在反映出来的,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开始进入普惠领域,并且信号一个核心的背景下,首先第一个是欺诈风险。我们希望每个企业都是好人,但是从现在来看的话,我们知道有假按揭,会把很多人篡在一起按揭,实际上按揭是给谁用的?我把它叫做假普惠。我们要识别这些风险,这个时候的风险,或者这个时候的行为已经超出了金融的范畴,更多的是一个社会的范畴,是一个法律的范畴。表面上看还是普惠金融,这时候跟普惠金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而恰恰现在社会上这种事情很多。包括数据的造假,我们可以用商铺的POS流量贷款,很快就会有第三方公司来帮商户做POS流量,这种风险我认为需要跟通常讲的信用风险隔开,从市场的监管角度需要控制。第二个是信用风险。回到刚才讲的,小企业数量非常庞大,有3700万法人,有7600万个体工商户,按照一般规律,真正风险非常高的大概20%左右,我们要把20%挑出来,过去难就难在财务报表很难挑出来,所以要引入大数据。引入大数据干什么?希望挑出来信用良好、有潜力,特别是有商业可持续的企业,通过技术的进步,在技术进步前提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就可以把过去我们认为高风险的客户,不能进入、不能接触的客户,实际上金融门槛降低了。本质上标准没有降低,接纳的门槛降低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把高风险的界定或者高风险的标准,识别风险的提升是有变化的。把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哪怕今天不行的企业挑出来,通过普惠的服务来支持他,让他走上去。 薛洪言:谢谢王总。我简单总结一下。各位嘉宾的观点,关于普和惠的兼顾问题,大家还是认为普在前面,惠是另外一个层面。关于客户的风险问题,涉及到风险,像鲁主任提到的,风险由谁来定义?客户的风险状况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但是银行的风险识别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如何保证主观判断能够契合客户客观的风险状况?我们经常能看到同一个客户在不同的银行眼中、不同金融机构眼中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把它定义成高风险,有的人把它定义成低风险,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如果社会上有超过50%的客户是我们不敢做的,社会里有50%的坏客户吗?不是,像建行的王总讲的,我们缺乏手段把它识别出来,普惠金融更多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利用技术的手段把金融机构眼中的高风险客户比例降下来,真正去反映客户客观实际的风险状况。 第三个问题,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很多中小银行,包括在座的建行,六大行也在专门花大力气做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已经是大家关注和聚焦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趋势下,未来下一步金融机构在竞争普惠金融的领域的时候,哪一个因素大家认为是更具有竞争力的,比如是便宜的资金或者是更好的技术,还是获客人,还是牌照的资源,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谈一谈,或者说努力方向也可以。还是从建行的王总先分享。 王魏冬:首先,都很重要。为什么都很重要呢?你刚才说的这几个维度代表了社会的不同层次,有金融机构,有监管机构,有政府,有社会,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普惠金融一定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把政府的政策、监管机构的监管、市场有效的引导、市场主体供应方自身的创新都需要。作为供给方或者作为银行来说,我个人认为技术更重要。为什么呢?从过去我们用大中型企业的方法来做中小,来做小微,我们走了很多的路。最早我们按大型企业做,后来引入了淡马锡的模式,现代工厂,但这些都没有脱离开来。从2016年发展到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数据技术的经用,这种技术的应用,简单来讲是数据经济,数字经济背后有对客户精准的画像,精准的画像要挖掘数据的连接,要找到潜在的数据,要进行商机的查询和沙棘的挖掘,要在客户的分析中分析客户的行为特征,并通过分析行为特征来预测下一步的需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大量的网上营销就是这么开展的,所以它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未来往后发展,银行这个层面,我们还要走线下的模式,客户经理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一定会发生变化。以后客户经理给你打电话,客户经理在找你的时候跟以前不太一样,他可能会主动把你心里想到的,甚至没想到的,但是可能需要的需求都说出来了,这个就是在科技支撑背景下。未来的竞争,特别是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是始于科技,始于信任。 薛洪言:谢谢王总。 吴志峰:我同意王总的观点,这几个要素都重要。但是,您问到哪个更重要,在这个系统之中各个复杂因素都是互动的,哪个因素对现在的普惠金融,特别是跟金融科技相关的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最大的,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监管制度。我们会长对普惠金融有一个简单概括。技术为合,制度为基,监管为本。从数字金融包括普惠金融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一下哪些因素对当前继续往前走影响是最大的。第一,监管制度的变化。刚才王总也谈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讲面临的最大的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或者最大的恐慌在于,个人数据保护、数据安全新提出的监管要求。从新闻也可以看到,现在全国多家明星企业受到的监管采取的措施,有的甚至要面临刑事处罚,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基于这一轮互金发展逻辑的底层技术,包括创新出来的业态可能很难往前去走。当然,在这个方面,互金协会作为一个自律组织,我们也在积极发挥会员的力量,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去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第二,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风险管理的问题。金融要强化风险管理,但是风险管理是不是越强、越绝对就一定越好。从实践来看也不一定。从国外来讲,现在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各国的国际组织也好,监管机构也好,大家比较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去风险化的问题。不是说不要风险管理,而是因为风险是多维度的,现在面临着一些特定的监管要求,比如说反恐的要求、国际制裁的要求、反洗钱的要求。对机构的压力在于,如果要执行这些规定的话,要去深度的了解客户,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普惠金融所涉及到的客户恰恰是信用状况比较差,个人信息、机构信息不太透明,机构付出成本非常高的。机构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选择,接纳对盈利小的客户还是继续按照普惠金融路线去走。这一周澳大利亚有一家银行因为反洗钱、反恐的原因可能会涉及到几千万亿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会怎么选,很可能是不要这个客户。如果去风险化问题不解决的话,普又从何谈起呢?中国的情况,我是做了十几年的监管者。我觉得我们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中国的金融机构是没有所谓的客户接纳政策的。法律政策告诉大家,你应该为人民服务,所有的客户都应该服务。现在我们看到,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我们的机构越来越成熟,他们有了主动管理风险的能力、意愿以后,拒绝客户的现象迟早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市场。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以前的问题,比如说在北京,我以前在人行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搞电信诈骗的人拉来一卡车的老头、老太太过来,要求每个人开银行开50个账户,银行人员说这个风险特别大,我不能开。组织者组织这帮老人在银行闹事。警察叔叔来了以后,现在的规定没有说不能给他开,为了避免社会不稳定你们还是给他开吧。央行、银/保监会的制度在变化,银行可以不给这样的客户开户。普惠的口子以后怎么走,需要客户跟市场做更好的互动。 窦仁政:其实大家讲的几个方面,资金、科技都很重要,我现在想讲的两句话。政策要稳定,机构要加油。我特别担心,2020年普惠的发展规划就要到期了,下一步怎么走是很关键的。我们过去也经历了很多半拉子工程。到2020年之后政策要持续稳定,包括监管制度,包括机构自己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制度一定要稳定。机构要加油,因为做普惠金融是靠各类金融机构去做的,他们努力的程度是最关键的,这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我自己总的感觉是,过去普惠金融的大发展是靠科技,以后我觉得可能会小一点。在诸多因素比较之下,未来比较重要的应该是政策和机构。 王伟:这个问题提的比较好。我昨天跟一些同行也在聊这个问题。归纳成一个小案例。我们觉得赛车加速是最重要的。赛车之前要先知道跑道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上路,什么车可以上,车速、车距风雨天怎么控制,这四个因素政策是最重要的。第二个是科技,科技是引擎。比如我给你一升油车可以跑50公里,别人可以跑200公里,这就是差距。第一是降成本,第二是提效。如果在大家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这点是自身的观点。资金对于我们觉得最不是问题,资金就像车的汽油,跑远跑坏,车如果固定了,差异不大。机构是我们认为车和团队整体的化身,一个载体。大机构有品牌、有资金、有人脉,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机构是这个车队的本身。 吴志峰:这个问题或者这三个要素的排序也取决于面对的是什么主体。在这个里面,因为整个系统核心企业起到了主体作用,而且核心企业可以在里面挣钱,因为以他的信用为中小微企业担保的话,或者付款承诺的话,他可以挣钱。甚至有的加到了2个点的利息。对于他来说,降低资金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低成本资金进去,整个系统在原有架构已经建起来的情况下可以马上赚钱,所以他的资金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回到这个事上说,再去排序,资金成本可能不最重要的东西。刚才几位嘉宾谈到了,我还是非常赞同的。对于整个生态来说,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首先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和全社会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现在普惠金融的角度或者是这个发展来说,我们也很明显的能够看到政策所起的作用。虽然现在来说,政策鼓励各大银行或者设立普惠金融部等等,降低资金成本来促进它的发展,也包括金融科技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要看到普惠金融在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问题,还是跟政策本身原来的瓶颈有关系。虽然普惠金融是全世界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但是,回到中国金融的发展来看,很明显的能够看到政策导向的作用。比如说在1998年由于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非常高,政府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促进大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发展和上市上,当时通过国债来解决坏账,当时形成一个非常明显的导向,鼓励金融机构改大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大型企业的贷款。我记得当时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个行长,工商银行副行长,后来升到了总行的副行长。我就看哪个大就往哪里贷,由这个造成了后来中小微企业贷不到款,加剧了这个过程,并且在那个时候还有几大国有金融机构从县域把分支行撤掉。很多县域经济里的存款被抽到了发达地区,贷款得不到,进一步拉打了差。跟后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资金的抽离,把中小微抽里不发达地区,造成普惠金融问题的严重性,也造成了市场的逆差。市场逆差的存在给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在现在的金融架构下造成了货币,包括P2P,造成了现在的一些困境。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由政策导向造成的。当时为了解决国有金融机构的上市,包括它的解困问题,明显的造成了后面2010年以后的局面。要看原因的话是可以看到这个的。由此也证明,政策设计和金融结构对普惠金融的影响。从金融机构或者说从市场主体来说,科技的力量,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从微观主体来说没法影响政策,所以从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致力于为普惠金融可以触及的服务,它的着力点是在于金融科技。 薛洪言:各位嘉宾对我的问题答案也比较一致,首先是政策,反映了强监管。第二个是核紧,再往后大家针对不同的领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最后一个问题,大家用一两句话作答,普惠金融的发展应该基于什么原则?普惠金融存在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基于什么原则更好的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吴志峰:三句话或者三个关键词。第一,政策引领;第二,科技动力;第三,量力而行,不能做成一窝蜂的局面。 王伟:我差不多也是三个观点。第一,从监管的角度,怎么样完善试错容错机制,继续保持中国在这个行业的领先地位。第二,对于机构来说,怎么样持续保持投入,满足市场产品丰富化的需求。第三,基础建设。主要是借债不还的问题,征信体系。 窦仁政:我理解,普惠不是普遍的优惠,我理解的是普遍的惠及。 鲁政:守住初心,我们今天看到的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出的这些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搞了普惠金融出了事,而是因为他们偏离了这个方向,出问题的平台基本上都是老板用来搞非法集资,用来搞其他目的的。我觉得守住初心,普惠金融事业就有前景。 王魏冬:还是总书记说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是什么东西呢?有两个东西,做普惠金融真的需要情怀。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过多的被一些市场化商业性的东西左右。业务本身需要呵护,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数据的真实性、真伪性,对于这项业务能否顺利的发展、持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说,它对整个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数据问题。数据的连接越来越广泛之后,数据的安全性会不会受到影响。我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数据连接的时候,对客户进行分析,甚至可能比客户自己还要了解他。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客户的隐私权利?这些东西如果保护不了,这个业务走不长,走不长情怀就是虚的。 薛洪言:对普惠金融有点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认为,各位嘉宾的分享给我们在思路上做了很多的开拓和启发。再次谢谢五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2日 17:46
王忠民:移动支付大幅度提高了支付端口的效率
王忠民:移动支付大幅度提高了支付端口的效率

  王忠民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IMI顾问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忠民表示,如果仅就金融科技当中的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普惠,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移动支付就可以让我们在原来支付端口成本极高、效率极低,变得一下子大幅度提高了效率,而且成本只是原来货币纸币端口支付的20%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忽然想到的是,如果这样一种技术的进步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去支付的时候用到这种工具,我们就会普惠到每一个使用者。[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2日 09:28
吴晓球:今天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
吴晓球:今天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

   吴晓球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出席会议并致辞。 吴晓球表示,今天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我们正在由原来主要由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金融功能正在走向融资和财务管理并重的时代。过去的支付也是金融的核心功能之一,除了资源配置,无论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金融机构,都是资源的一种配置,只不过市场发展之后变得跨期的配置。[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2日 09:15
黄金老:普惠金融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
黄金老:普惠金融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

  黄金老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IMI学术委员、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黄金老出席会议并致辞。 黄金老表示,金融科技已成为一个“热词”,成为科技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微企业及消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石力量,普惠金融则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是金融人多少年来的追求,直到近年金融科技发展之后,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目标。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金老:尊敬的王理事长、吴校长、王司长、庄院长、董总裁,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首先,热烈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苏宁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聚焦“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主题。 金融科技已成为一个“热词”,成为科技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微企业及消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石力量,普惠金融则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是金融人多少年来的追求,直到近年金融科技发展之后,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目标。 “没有金融科技,做不成或做不好普惠金融”。普惠金融,首先是“普”,普的背后对应海量客户。要找到低成本服务海量用户的办法,如果没有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从风控的角度讲,金融机构和海量客户是不见面的,天南海北,这个时候必须要利用生物特征等新技术进行用户识别,做好用户KYC。普惠金融,再有就是“惠”,惠是指要惠及用户,要把价格及费用降下来,则需要金融机构降低综合成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等,也离不开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金融科技的进步。科技,或数据,使金融变得更简单。 苏宁控股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9位,前20强仅有的两家民营企业之一。全国拥有1.4万家门店以及线上日均3000万的流量。依托这一场景,苏宁金融成长为一家全场景融合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按照“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的逻辑,把供应链金融、微商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服务,像水一样渗透到企业的生产流通、消费者的生活交易环节等各个场景之中。今年9月30日,苏宁金服刚完成了100亿元C轮融资。 苏宁金融研究院于2015年11月成立,到现在正好四年时间。苏宁金融研究院聚焦金融科技的研发、聚焦消费经济的研究。旗下设有数据风控、区块链、物联网金融、人工智能、金融云等五大实验室,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金融CSI反欺诈大脑, “伽利略”风险预警系统、区块链物联网动产质押系统、云开分布式核心银行系统等,处于国内前列,获得了数十项金融科技专利。消费经济方面,利用电商的一线数据,每年发表《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洞悉消费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现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金融研究院,也是江苏最大的金融科技人才集散地,入选CTTI(中国智库检索),获批承建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今年央行的金融科技规划报告英文版,就是我院承译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长期居于我国金融学科、财政学科第一名,誉满天下。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财政金融学院就注重研究技术进步对货币政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财政金融学院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也很有份量。苏宁金融研究院幸与财政金融学院一起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强强联合,定能开出金融科技之花,结出普惠金融之果。 最后,再次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感谢各位在过去几年里对苏宁金融和苏宁金融研究院的关心和支持。预祝本次学术讨论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30日 15:45
庄毓敏: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庄毓敏: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庄毓敏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IMI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出席会议并致辞。 庄毓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金融改革开放平稳推进,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特别是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的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户和小微企业这两大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下为发言实录: 庄毓敏:各位来宾、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自2007年首次开办以来已走到了第十二个年头。十二年间,论坛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发展国情,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谏言献策,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金融改革开放平稳推进,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特别是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的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户和小微企业这两大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指出,金融业要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表明金融科技将不仅为普惠金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将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改变普惠金融的业态及其价值。 今天,我们以“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深入探讨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为优化中国金融结构把脉,为中国金融未来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同时,《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报告》也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苏宁金融研究院(SIF)在本次论坛上联合发布。该报告依托苏宁集团大数据平台的优势,融合有关官方宏观和行业统计数据,基于一整套科学严谨的衡量标准体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维度对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结构及质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量化评估,力求全面、真实地展现国家整体和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居民消费升级态势,准确把握市场前景,旨在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 走过十二年,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仍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继续聚焦国家重大金融战略问题,加强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新型智库。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30日 15:35
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IMI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北京金控集团战略创新部总经理徐河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IMI研究员、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出席主题研讨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并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下面进入第二个主题研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 IMI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夏乐 北京金控集团战略创新部总经理  徐河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薛正华 IMI研究员、中诚信征信总裁  闫文涛 这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主持。 罗煜:非常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刚才已经介绍了各位嘉宾,就不让他们再单独介绍了,直接进入主题讨论。这个板块的主题是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什么叫普惠金融的局?怎么破?按顺序,请每位嘉宾用2、3分钟的时间围绕这个话题讲一讲自己的基本观点,后面再组织讨论。 夏乐: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到这儿跟大家讨论普惠金融的话题。事实上,我本人对于国内的普惠金融发展肯定是不如各位专家这么了解。我们西班牙对外银行在整个拉丁美洲有很多分支机构,我结合着我们在拉丁美洲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话题。普惠金融不单单是一个中国的事情,在其他的国家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BBV主要还是一个商业银行为主的,我们是需要赚钱的,但我们也有很多公益性的活动。在普惠金融方面,拉丁美洲跟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互联网的接入、手机的接入有非常高的接入率,就像有些嘉宾说的,到哪里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接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面。但是,在拉丁美洲,在很多地区这种介入普及率很低。我们银行也在做向数字银行转型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来帮助客户,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也好,或者是相对来讲不是那么富有的人群,帮助他们接入。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接入,有一个平台,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谈论怎么进行普惠的问题。 在中国大数据是耳熟能详的,拉丁美洲在数据积累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但是,我们通过数据,我们设了两个不同的阶层,怎么讲呢?本身我们是一个商业银行,大数据使得我们现在可以接触或者开发之前我们认为没办法开发的客户。所以,我们是分两层,一层是通过大数据认为他是可以进一步开发的,这是商业银行的客户。把他从之前的,之前有公益项目等类似的普惠项目,把他从里面提升出来,再由之前的资源,普惠是我们想一直做的,再由之前的资源覆盖到更多的客户身上,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实践,我们在不停的通过分层,我们以前认为是普惠客户,现在我们认为是商业银行的客户。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存在误认的问题,大数据没有想象的那么准确。我们这个实践一直在进行,如果从长久发展来看,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还是需要赚钱的,对于普惠的资源应该投入的是固定额度的话,更多的希望通过技术的发展,通过之前项目的积累,能够把以前不能开发的客户转化成为现有的客户。 鄂志寰:谢谢主持人。我也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来做一个探讨。我本身也是国际货币所的学术委员,所以参加这个活动我也特别高兴。普惠金融确实做了很多的探索,前面主旨演讲环节也讲了很多。我在上面一直想。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比,和传统银行业从事的金融活动比有哪些最大的区别?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大家都关注的热点话题?最大的不同是服务的客群不同。第一,中低收入人群,过去银行服务不到的群体。第二个是大量的小微企业,也是过去金融机构没有服务到的角落。这两类客群最大的特点是有“三缺”。首先是缺信用,没有很好的信用记录;第二,缺信息,没有很好的财务报表;第三,缺信任。缺这些东西,传统的金融机构很难给他足够的信任。这“三缺”就决定了这两类客群没有办法在传统的金融业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足够的服务。现在把普惠金融放到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而且像很多的商业银行,无论大小,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普惠事业部,希望从机制上、从服务部门上来为这块服务。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技术手段、科技金融的手段。我们把金融科技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可以解决一部分“三缺”的问题。 首先,科技手段,像生物特征的新技术、识别等等可以为远程服务提供更多的可行性,解决了空间的阻碍。过去很遥远、边远地区的人覆盖不到,现在可以通过远程服务解决可获得性,大家能够获得它。 第二个方面,大数据引入到普惠金融评审的机制里面。另外,业务结构上做相关的调整,可以降低服务这类客户的边际成本,提升信贷成本的可负担性。能够负担现在他要的服务,扩大我们能够服务他的范围。 第三个方面,智能风控以及大数据、搜集客户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信息,通过风险工具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延长或者拓展风险的外延,提升业务的可持续。刚才夏乐也讲了,这是一个商业行为,商业机构要赚钱,不是一个慈善行为,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说一笔、两笔赔一点钱就可以了,而是要形成机制化,一直为普惠金融提供服务。技术手段和金融科技的确在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有非常巨大的空间。 具体是几个方面,现在大家讲了很多,支付是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初始阶段,但支付确实带来了整个金融版图的重构。我们看到非银支付用户的黏性非常强,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分流的效果,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几乎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讲数字化转型。各家银行都有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应该是金融科技进一步的形态,不只限于支付,它能够更好的服务长尾人群,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方面,香港也有一些做法,因为我是从香港来的,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香港的特点,一个是城市经济体,银行数量特别多,几乎能覆盖到所有的角角落落。2019年香港MA批复了八大互联网牌照,传统银行+科技公司。好像比较困难,牌照发下去了,原来预计两三个月就能开业,到现在也没有开,后来申请明年能不能开。说明什么?在传统金融深入到所有角落,普惠金融的生存能力到底在哪里? 薛正华:特别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问题。我是前天在欧洲出差的时候洪言给我发了邀请,看完之后题目很有意思,所以高高兴兴就过来了。我先解读一下什么是局,如何解决这个局,但是并没有说局到底是什么,主持人也没说局到底是什么。我谈谈我对局的理解。 我们今天来看,可以清楚的看到,普惠金融在全世界中国已经出现了领先。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里面有两个东西在全球是领先的。第一个是移动支付,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例,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1.3次,这个只是微信支付。阿里支付比它少一半,但平均的额度会高一些。另外一个,中国普惠金融在全球也是领先的。截止到2018年年底,微众银行主要业务就是微粒贷,今年开始搞小微企业。微粒贷贷款余额是3000亿,借呗和花呗2017年就过了千亿。这是两个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个金融机构,是平安,平安下面有一家金融机构叫平安普惠,在上海。截止到2018年底贷款余额是3700亿,他们是纯做普惠金融的,发展的非常快。 有两个局。第一个,普惠金融有两个群体,一个是企业,一个是个人。在个人方面,第一,现在是什么情况?在个人贷款上,特别是信贷,三家互联网公司全是巨头,而且刚才讲的几个数据全是千亿级的规模。短短几年的时间,而且还在增长,增长非常快。这个局是说,当它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越来越少?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未来会不会出现,存在潜在的垄断风险。第二,传统的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机构反应非常慢,互联网公司都做到这么大的时候才开始做,而且还是半推半就,包括总理号召呼吁要支持小微企业,下了硬任务,但推进速度很一般。怎么做?金融机构在面对这么大的市场,面对互联网的夹击,后面后方的情况下,怎么扩展自己的业务?怎么不被互联网公司进一步蚕食?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局。 第二个局,在小微企业方面,大家知道,中国有名的故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不做金融的。大家想想,小米金融,BAT就不用说了,蚂蚁金服1600亿美金支付,腾讯1400亿的估值,京东数科1000多亿人民币的估值。在他们把个人业务做的还不错,已经非常大了,小微企业怎么做?我觉得这可能是第三个局,这是小微企业怎么做,我们特别期望互联网金融也能够支持小微企业。但是,怎么能把它做大?能不能像做个人业务量那么成功?这可能也是一个局。包括腾讯、微众银行都在做,包括蚂蚁在服务电商,也算是小微企业。但是,如何像做个人业务一样那么成功,我觉得值得探讨。 最后一个,今天讲普惠金融,大家更多的理解是融资端的需求,其实投资端也有普惠金融的需求。高净值客户去银行一坐,怎么讲理财,普通老百姓没人理你。但是,今天有了金融科技之后,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什么?是因为服务成本太高,投入的钱太少,不划算。在金融科技发展的今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这也是普惠金融的一个方面,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闫文涛:很荣幸参加今天下午的讨论。刚刚提到了普惠金融,在我们看来,普惠金融对应的是传统金融。在中诚信的板块里有很好的体现。核心的一个架构,为什么这两年特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风险,过去传统金融的风险就是我们干的事情,我们靠什么?靠分析师或专家经验,就看报表、业务,但这里面面临一个效率的问题?对于一个咨询公司来说,盯一个行业的十来家公司已经是击弦乐,再盯也盯不过来了。为什么这两年普惠金融有这么大的发展?我觉得普惠金融解决了一个核心的经营过程中的识别风险问题。以前普惠金融靠分析师的研判能力、风险把控能力来识别风险。面临着效率跟不上,另外,可能风险识别的能力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即使想做也达不到效果。普惠金融之所以迅速的发展,我觉得主要是依赖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给分析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识别风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数据抓手。其次,也是通过所谓的技术提高效率的问题。这也是这两年大家都在讲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就是对于风险识别的程度在迅速的提升。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最近提到了区块链,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到第二步怎么把风险给披露出来。以前我们在分析风险里面,第一步是识别风险,第二步是风险识别出来之后,区块链在这里面拒绝掉一定的道德风险,给所有交易对手一个公平、高效的环境。金融科技给普惠金融核心的价值在这两块,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数据,数据的孤岛问题。在普惠金融过程中,尤其这几年P2P或者现金贷的资产,很好的利用金融科技的技术了吗?支付的技术用到了,但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识别。尤其前几年现金贷,据我理解并没有真正的识别风险,更多的通过高利率覆盖高不良,更多的用到,无论从流量红利以及支付的手段带来的超高利润,并没有真真正正的识别小微企业或者个人的风险水平。这是我们对于普惠的看法。 徐河军:我们在成立一周年主要做了一件事情,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刚才薛院长说到了四个局,我们也有一些打法。第一,守初心。腾讯提到科技向善,我们董事长说的是金融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价值观是金融的方向盘。第二,建设施。刚才大家都说到了数字资源很重要,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但是数据资源怎么合法合规的使用,特别是政府的数据,政府的数据相对都比较敏感,这方面发挥了国有企业的优势,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北京市政务数据在普惠金融里应用的接口职能,在服务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我们还在服务金融征信体系、资产交易场所等等都在起步布局。另外一个是搭平台。很多人都讲到了,普惠不仅仅包括小微企业,其实我们现在主要搭三个平台。第一,主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建了一个北京市小微企业融资综合平台,有能力、有意愿,传统的金融机构没有覆盖的企业需求。上线以来,数据增长非常快,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第二,薛院长也讲到了,除了融资以外还有投资,家庭理财特别是长尾客户,普通老百姓的理财问题,北京成立了一家北京财富管理信息公司,我们主要是做财富管理信息对接的工作。两方面:一方面,帮助老百姓更好的了解所有的理财产品的特点,包括收益率,更为关注是它的风险,用专业人士来帮助老百姓揭示理财的风险。第二,帮助个人、家庭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原来去理财填的表都不是很真实的,所以,我们要通过现在掌握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的能力让家庭更好的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财产品风险的比配。 第三,支付。我们这个支付可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面向个人,解决老百姓生活的便利度。可能外地已经做到了,北京市老百姓都有社保卡、交通卡等各种各样的卡,大概有十几张。现在北京市想把这些卡都合起来,叫多卡合一工程。我们推动惠民卡的建设。另外是通过电子卡,未来老百姓一码走天下,包括生活方方面面,解决老百姓的便利度。 第四,在聚集生态,因为我们是一个监控企业,我们也在打造自己的牌照体系。另外前面嘉宾都讲到了,普惠金融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方面在建立金融服务生态,我们与北京市所有的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另外建立科技生态,包括刚才提到的著名金融科技公司,与50多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支持这一事业的发展。第三方面,政府在普惠金融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用,我们跟政府委办局和区县政府都建立了合作关系。第一,政府有数据资源的汇聚优势;第二,有征信作用,借款不还可以通过政府惩戒。第三,针对普惠金融出台相关政策,未来的申请都可以在小微平台上实现;第四,政府可以提供担保。通过这一套系统性的打法,希望在普惠金融方面实现破局。 罗煜:我们这一轮的讨论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下面进入公开讨论,我先给几位嘉宾出点问题。前两位,一个是来自外资国际金融机构的,给我们提供了国际视野,外资银行怎么做?通过大数据金融科技做所谓普惠金融的事业。再一个是鄂志寰首席给我们提供了中资银行和香港的情况。我们这个环节都是特别大的银行。从银行的出发点来说,有没有主动想过要做普惠金融?之前提到很多关于银行的商业性等等,因为它毕竟是企业,这么大一个国际性银行,在过去的战略当中有没有把普惠金融作为考虑的内容?作为银行怎么样考虑做普惠金融?我希望二位结合工作背景做一些介绍。 夏乐:从BBV的角度来讲,所有的跨国银行机构都需要做很多社会的服务,通过银行的特长服务到更多的人。所以,普惠金融对我们来讲是完成社会服务的一个项目。这里我要补充一点,最近大数据和其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来更好的做普惠金融。但是,之前我们的普惠金融项目也是一直持续的。在普惠金融项目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我认为就是消费者教育。确实在很多拉丁美洲的乡村也好,大家对于利息、怎么来借钱基本的教育是没有的。我不知道中国的情况,可能中国人民更聪明,但我相信无论如何,特别是要覆盖到低收入人群的时候,我相信这些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实很多东西是很简单的,教会当地的村民们,让他有记账的概念,让他学会算账。这个在长久以来都是有项目在做的,我们认为这也是普惠金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些技术上的进步之后,把之前持续进行的项目有一些所谓的B业提升到商业项目上做,再把我们的资源投入到更广的项目来做,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提普惠金融的时候,消费者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有一点,当做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研究。的确,当一个家庭、一个个人,所谓的金融覆盖、金融的接入。当他能够接触到金融覆盖、金融接入的情况下,对他改善自己的金融脆弱性特别有帮助。所谓金融脆弱性是,中国可能叫因病返贫,或者是由于失业,或者是由于外部冲击导致失去了永久性的收入,我们在做普惠金融之后,当他们有了金融接入的概念之后,帮助他们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降低金融脆弱性。 鄂志寰:夏主席主要讲的是对个人客户。从监管方面来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普惠金融的不良容忍度都有所提升,这些是非常好的政策支持。的确,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确实不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从我们看国际经验上来说,小微企业做的最好的是日本,日本大型企业不良率是0.58%,小微企业的不良率是7.11%。意味着什么?小微的不良贷款率是大型企业的12倍。这是一个平均数字。我们也有类似的数字,但不是很权威,一些银行宣称小微是0.8%-1.5%,我相信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什么意思?在做小微客户的时候需要在风险管理和收益之间实现平衡。因为传统金融业就是做风险的行业,能够给风险做一个正确的定价,这样商业机制才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面临着这样高的一个任务,我们要去做这样的事情,要去专门的资源,投入相关的资源服务小微企业,这都是应该的,响应国家的战略方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南、融资贵的问题,这都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关键的是从技术手段上,也是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技术手段上是金融科技更多的使用大数据,使用智能风控,以及在场景金融里面更好的识别小微企业的需求和能力,对风险的细节进行充分的评估,这些都是大银行需要做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想,除了我们要求的银行,说你要去承担这些东西,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以外,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之外,我们还要从一个整个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长远的制度性的安排。为什么这么讲呢?在美国除了有耳熟能详的花旗、摩根银行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社区银行,大量的社区银行深入到美国经济的每个毛细血管里面。而且,这些社区银行并不梦想着有一天能变成花旗,而是踏踏实实做好社区的事情,把社区的客户服务好,把社区的金融服务都满足掉,而且在满足过程中获得很好的收益。因为他们都很熟悉,都知道大概有多大的风险,能承受多大的成本。这样的一个体系我们是不足的。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银行,我发现所有的银行都是梦想着要长大,都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客户群,完全是同质化的过程,而不是在不同层面上建立不同的金融服务体系。这一点,监管部门应该从整体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的角度来出台政策,鼓励小银行把小客户服务好,大银行出于国家战略考虑也做服务,但是这个要有所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系统性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运动式的把小微企业问题解决一下,而是长远来说对小微提供一个细水长流的,能提升生存能力的机制。 罗煜:刚才两位首席讲的非常好,但是他们讲的非常全面、非常完善。我试图理解一下二位讲的。作为西班牙对外银行下属机构,他们银行做普惠金融主要是实现社会责任,怎么实现普惠呢?主要是对投资者和借款者进行教育。鄂首席讲的是,作为中资大银行,做普惠金融主要是响应国家号召,因为有监管的要求,不要都指望大银行来做这些事情,从这个地方来讲,我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从这个角度可以看什么呢?在传统大型银行做普惠金融的时候确实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在实践当中也遇到银行人跟我们反馈,虽然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但在实践中发现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后面,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平衡?靠金融科技,靠金融科技的力量改善大型银行提供普惠金融的能力。下面我问一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的薛院长,怎么看待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薛院长提到了,现在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本身不是做金融的,而介入到金融领域里了,从来没有想到我是做普惠金融的。一旦互联网公司做大,做成垄断之后,很有可能利用垄断优势把价格提升,最后不普惠了?金融科技本身本身是有条件、有技术做的,如果主观意愿上没有,怎么去解决所谓的局? 薛正华:首先,我确实非常幸运,最早在学术界做,后来到了工业界,在百度等很多公司又干过,后来又回到了学术界。特别能体会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普惠金融严格意义上,有人知道全球最有名的做普惠金融的教授吗,犹德斯(音)博士,他也是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做了一个什么事呢?利用普惠金融解决了孟加拉国农村妇女的赤贫问题。以前那个国家的妇女,银行根本就不给她们借钱。那个国家妇女地位非常低,妇女也不管钱,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创新,丝毫不比今天互联网公司用的手段弱,只是当时没有那么多的科技。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下《充分(音)的银行家》。这是第一个在全球做普惠金融有影响力的。他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解决问题,是解决他们国家妇女的生活地位低、赤贫的问题。 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刚才主持人问了这个问题,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不做金融的。我告诉为什么,因为挣钱,这就是原因。有多挣钱?大家可能想不到。花呗、借呗都是几十亿,一年挣百亿的也有。这么挣钱的业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他们在过去两年的利润都是百亿的,就是下面一个专门做普惠金融的公司利润是百亿。大家想一想,互联网公司有那么大的流量,有那么大的数据,但是主营业务,挣钱是一方面,如果把数据做变现,他们发现做金融是一个非常好的变现方式。只要有数据,刚才吴校长还是谁讲了,做普惠金融成不成功?互联网公司成功了,但是也死了很多。成和死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对资产端的控制能力怎么样,还是风险管理的问题。对资产端的控制能力基石是什么?是大数据。有人喜欢吹牛,深度学习做什么。我告诉大家,在当前这个阶段下,在当前这个技术环境和当前这种环境下,深度学习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和理论传统的逻辑回归不会差太多。差在哪里?差在谁手里的数据够大,差在谁手里的数据维度更多。互联网巨头们做的都挺成功的。你看看,量又大,不良也很低,公布的数据肯定不到百万,也很好了。现金贷的不良是多少?30%。那是一款真正的互联网产品。这个话大家不要往外说,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极傻、极简单,只要扫一下就给你放钱。年化率是很高的,能够覆盖风险,所以它是赚钱的。它通过什么呢?这个是吴校长讲的,通过极简的效率和速度换规模。30%不良能覆盖。你要知道,还有70%是好客户。当我第二次给好客户负债的时候,获客成本几乎是零,而且好客户的信用基础是比较好的,你只要给我点时间多攒点用户,当用户群技术一旦变得很大的时候,70%是好的,我以后就给70%负债。多给点时间,可能走出不一样的路出来。这也是事实,我们做调研的时候就是这么干。 简单来说,金融科技在过去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个是什么呢?所谓的另类数据(可替代数据)。什么意思?比如,以前小微企业很难,以前看财务报表,但是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你信吗?因为它不规范,公司贷和个人贷也不分,但是其他数据可以佐证它,比如水电费。统统都可以归结于另类数据。还有一类是技术带来的变化。AI技术,AI人脸识别身份证进行自动比对,彻底打掉了拿别人身份证冒贷的不良。很多科技,过去很多欺诈的没法做了。有了这些东西的贡献之后,我有能力把风控做好就敢放贷,不敢放贷的客户,你没有的数据我有,我能对他判断的很准确,这个时候在无形中就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普。总结一下,第一,另类数据的发展;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导致普惠金融的普变大了。当然惠是另外一个方面,有机会再聊。 罗煜:刚才薛院长讲的时候我关注到了一点,大数据对普惠金融的作用。下面到了闫总,征信行业最强调的是数据,数据能够解决信息对称问题。在欧洲随着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出台,对数据的保护越来越严格,国内也在讨论相关的立法。如果在数据的获取上越来越困难,征信想做大数据怎么办? 闫文涛:无论从欧洲的PR等等,今年国内关于大数据保护条例也加强了,数据的合规性肯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之前嘉宾提到了技术数据向善的运用,将来可能是更合规的应用。不能采集的数据通过脱敏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处理掉。大数据发展到这个阶段肯定是一个大趋势,比以前混合的、不规范的有很大的调整,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不产生数据的,更多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帮他们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服务,我给他提供一些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帮他做一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评分,帮他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本身来为他提供一些服务。这是征信公司在做的。我们从2005年成立更多的聚焦于企业征信方面,我们在2017年提到了信用科技,我们不叫金融科技,因为我们觉得在这一轮发展过程中,以技术派为导向的科技企业来说,对于整个金融领域有一个误导,过多的强调了科技的价值。当然,科技很重要,没有这些技术根本谈不上今天讨论的话题。如果中小微企业光靠技术、数据对于风险的披露,我觉得还是有不完善的。这一轮最好的企业有大致这么几个方向。第一个,靠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更多的是借用问题。BAT通过自己的生态形成了大量的生态交易数据,通过自己的生态形成的可能很有价值。但某一个聚焦行业的ERP,比如餐饮行业,或者今年推动力度比较大的发票税务数据为银行智联。市场上的呼声很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太重视单一数据的价值了,不良超过了利用数据本身之前的预期。更多的需要了解这个行业本身。举个例子,北京的餐饮行业和中西部的餐饮行业,同样一个行业,可能区域的不同风控的打法就不一样。为什么小微企业的融资是世界难题?因为小微企业不像消费金融。对于发展中小微企业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型。都是用的发票数据、税务数据,聚焦到某一个省来说还是要结合专家的经验。专门给市场上所有的机构来记账的,千万不能拿分散在不同行业的交易数据来做风控,因为每个行业不一样。包括最近几年的实践,可能我们还要做普惠、小微,还要回归到对于信用场景的风控规则的角度。 罗煜:刚才北京金控集团的徐总也介绍了,他们做的工作是把北京市的公共数据都汇总。之前我们对互联网行业调研的时候,其实说着好听,最好的数据还是硬数据,就是政府机构的数据。我问一下徐总,如果把数据都汇总到你们一家,在给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时候会不会收费?如果要是收费的,给所谓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好,商业银行也好,增加了金融资本,会不会提升金融成本更加高?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到底怎么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之间进行分配? 徐河军: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为什么北京市政府把政务数据让我们来统一使用,因为我们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国企,我们首先定位为有公信力的机构。我们肯定是不以挣钱为目的。刚才各位嘉宾都讲到了,政府的原始数据都要经过加工梳理脱敏,这些有一定的工作量,我们要收一定的成本费,要保本是一点。第二,对普惠金融不会增加更多的成本。另外,对中型、大型金融机构都是一视同仁的。原来也有一些机构,我们也会有自己的银行,我们也跟政府承诺了保持公信力,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去收费。 罗煜:时间关系,最后给每位嘉宾2-3句话的时间做一个总结。关于金融机构如何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破这个局。 夏乐:的确,金融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普惠金融做的更好。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也感到一丝隐忧。为什么?刚才大家讲了,要想做好小微企业的融资恐怕还需要传统的社区银行。但事实上,目前大数据金融科技的进步让权利更加垄断。很多凭借着自己的模型就可以打败很多的大型银行。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数据巨头和社区银行之间的竞争,可能社区银行是处于若是的一部分。这样可能会对传统的解决办法产生问题。我想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未来大家看待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解决方案的时候,可能大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谢谢! 鄂志寰:的确,金融科技对于提升普惠金融的程度会发挥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也是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的一个领域。另外,对于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来说,我们站在传统银行的角度,不能叫固步自封吧,要全方位的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要主动实现数字化的转变,这是必须走的一条路。同时,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来说,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快速度,要能跟上这个行业发展的步伐,否则的话各种乱象出现对于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整个法律法律法规、监管环境的打造是金融业和金融科技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 第二,要从行业的本身进一步强调行业的自律,金融业、金融科技行业都要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建立一套标准,强调行业自身自律的机制和体系的建设。 第三,投资者保护还是很重要的,消费者保护、投资者保护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领域。 薛洪言:期望未来有更好的技术出现,能够把小微企业的资金流更好的流动,这样有真实的数据,这种东西才是真正提高效率的。一家一家去打,去深度服务,我总觉得这个效率还是不行。我特别期望未来能有更好的技术,能够看到更真实的资金流和经营的情况,这点才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闫文涛:从金融科技的从业者来说,抛弃过去浮躁的心态,沉下身子真正的深耕小微场景,金融科技发展到这个阶段从业者需要反思和需要做的东西。 徐河军:第一,总结大家说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机构在解决普惠金融和解决普惠有个同的破局之道,大家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第二,在解决问题中要发挥社会各方的优势,大家共同解决这问题。第三,科技很重要,但是每一个数字都是冷冰冰的,更需要我们带着感情、温度和情怀解决普惠金融。浙江台州做的也不是靠科技,是靠一个个信贷员服务下沉才能解决更多老百姓的问题。最后,科技不是万能的。 罗煜:2013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书《微信金融经济学》,怎么样用最土的方法做普惠金融,没有任何跟中国和跟科技相关的东西。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出现了中国的案例。讲的是蚂蚁金服、京东、腾讯等等,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最近又刚出了一本,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了呢?现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在加力,以两位首席为代表的大型银行也在进入到这样一个新的趋势当中。传统银行开始重新发力,比金融科技晚了一点,但他们的实力一点不比金融科技公司弱。今天的金融科技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在推动,主流的金融机构已经在。未来的金融科技和金融发展已经嵌入到了金融当中,已经变成了它的其中一部分,都是靠着同样的技术手段在推进整个大的行业往前发展。这是我对这一环节的总结。 谢谢大家![详情]

主题研讨一:普惠金融“圆”与缺
主题研讨一:普惠金融“圆”与缺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重庆信托公司总裁窦仁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法律合规部主任鲁政、乐赚金服创始人王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魏冬、IMI特约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一处处长吴志峰、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出席圆桌会议一:普惠金融“圆”与缺并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好!下面进入第二单元,主要是主题研讨和报告的发布。首先要进行的第一个主题研讨环节的主题是:普惠金融“圆”与缺。我们邀请到了五位嘉宾,他们是: 重庆信托公司总裁  窦仁政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法律合规部主任  鲁政 乐赚金服创始人  王伟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魏冬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一处处长  吴志峰 这一环节的主持人,由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担任,有请! 薛洪言:圆桌一的主题是普惠金融“圆”和缺。刚刚各位领导和嘉宾都做了高屋建瓴的论述,希望我们这个环节针对普惠金融话题做一些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时间关系,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首先,各位嘉宾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 吴志峰:大家好,我是来自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的吴志峰,同时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组做特约研究员,是多年的老研究员,特别感谢人民大学给我这个机会。 王伟:大家好,我是乐赚金服的王伟。原先主要是做供应链金融的。 窦仁政:大家好,我是重庆信托的窦仁政。 鲁政: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鲁政,此前曾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过,我也是人民大学的毕业生。 王魏冬:大家好,我是王魏冬,我来自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小企业业务部,去年我们把普惠金融作为战略,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首先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在普惠金融的不同领域,哪些方面做的相对比较成功完善,哪些方面仍然还需要努力? 王魏冬:说到普惠,其实有非常多的点。这几年我个人觉得是变化最大的,或者说这种变化带来了在普惠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数据的应用。过去可能不是叫普惠,搞中小企业,但是做的并不好,或者并不顺利。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客户进行评价?我们要在海量的客户中把不好的挑出来,把好的拿出来支持。过去由于财务报表,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充分性,这就导致了很关键的环节客户识别很难。2016、2017年有非常大的变化,2013、2014年开始启蒙,真正形成生产力是在2016、2017年,就是大数据的应用,摆脱了过去依靠财务报表的方式,另辟蹊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成功的一个点。 鲁政:我觉得主持人选的题目特别好,叫普惠金融的“圆”与缺。讲到圆和缺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月亮。对于普惠金融的认识,我们要有一种动态的观点去看它。最早可能是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世界银行在2005年首先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最初着力于解决的是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的问题。今天,由于技术的推动,特别是金融科技力量的加入,今天的普惠金融所解决的问题针对的对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我们今天谈圆的普通最主要的。 至于缺的部分,我觉得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这么多年基本的命题可能也没变过,比如普惠金融高成本的问题,商业可持续的问题,今天我们依然还在路上。 窦仁政:如果说普惠金融的圆与缺的话,今天在座的有专家、有决策者、有研究者,还有实践参与者,我是信托公司的,其实我们信托公司做普惠金融相对较少,但是在旁边看的比较多。圆与缺有两个好,一个是通过这几年普惠金融的实践解决了我国金融服务突出的问题,监管部门有一个总的评价,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高了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基础金融服务,最起码能找到地方存款,能找到地方支付,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提高了很多。另外一个,最近几年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信贷的可得性,这三个都有明显的提高,得益于监管部门的推动,得益于金融部门的科技应用。还有一个,我认真看了一下,这些年我们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有顶层设计,有监管推动,有机构发力,还有政策的配套。前半场的主旨发言也讲到了,这些东西形成了一套很好的打法,在未来普惠金融的转型升级和升级板的时候这是一个基础。这是两个好。 另外,我感觉有一个不是太好的,可能跟吴校长的观点不太一样。吴校长说投资者教育应该少做一点。其实,我感觉投资者教育,或者我们换一个词,叫“金融消费者教育”,应该是要加强的。从最近一段时间,包括持续以来的P2P跑路、集资,大家都有一个感受,为什么永远有人相信天上掉馅饼?吴校长说,投资者教育应该换成融资者教育,在消费者教育过程中,融资者很快就会变一个身份,很快从融资者变成投资者,别人骗他,他也骗别人,这个东西是一个软性的东西,需要长期来做,我觉得还是要高度重视。前几天,金融街又被很多投资者围起来了。 王伟:我个人的感觉,我自己的亲身体会,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最大的元点是在移动支付方面,或者电子钱包。我经常喜欢出去旅行,现在没有到任何一个地方像在中国旅行这样便捷,确实不用带纸质货币。有的时候,比如跑到一些国家,超标很大个儿,给你一张钱会给你一对钱,我不太愿意用手去接它,因为你不知道有没有病菌等等。中国在电子钱包方面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当然,投资者意识提升了很多。无论是我自己开会还是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理财产品能不能介绍一下,回报高的,风险低的。行业的准入标准相对来说这几年是逐步提高,逐步净化环境,降低了未来行业集中性爆发的风险。用户人群肯定是覆盖更广,产品更加服务。 缺的地方,其实我是蛮有感触的,我算是在一线工作的。第一个问题,融资的教育或者老赖的问题。中国的金融基础建设还是有待完善的。比如欠债不还的问题,对他有什么制约?国外的征信体系比较完善,覆盖的不只是金融系统,可能驾照、进出境等等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冻结,对他的制约就会非常大。这是缺的一个部分。 还有一点,当普惠金融理念刚开始提出来的时候,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一些低收入,或者是信息不对称的人群提供一些更好的回报或更优质的服务,但实际上在发生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普惠金融的本质发展。我在想,有没有可能通过机制的调整,要求金融机构对需要扶持的人群进行特殊的服务。比如说像住房里面有廉租房或者是医疗保险当中的(英),对需要扶持的人群进行普惠。 吴志峰:普惠金融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从方方面面去阐述。现在大家知道金融科技的兴起,我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一,最重视的地方,就是最应该关注的,我觉得小微企业比消费端的人群更需要关注。从金融体制或者金融机构服务的触及面来说,小微企业也应该是特别关注的重点。 第二,普惠金融还应该通过技术,通过技术解决普惠金融,而且不光有可能性,而且有现实意义。从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来讲,这里面有很多可以用的手段。我是长期研究区块链、金融科技,我们有一些很现实的例子,也做了很多实践。从一开始区块链的发展来看,我就强调它跟应用场景结合,不是从B的角度来使用区块链,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关注区块链、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会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基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比较实的研究,同时也走向了实践。在供应链金融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原来的供应链金融做的就是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拿到核心企业的应付票据可以到银行体现。但二级、三级供应商跟核心企业的信用没什么关系,通过区块链可以很好的把信用进行传递。二、三、四级供应商可以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去做传递,而且越是二、三、四级供应商就越是小微企业,这也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一级供应商本身的资产规模或者信用比较高,拿到银行的贷款更高一些。但是,后面的小微企业拿不到银行的钱,得不到金融的支持。在这个方面,我们通过区块链来使得应付的票款可以拆分。举个例子,比如说核心企业给一级供应商开了1亿的票据,或者1亿的应付账款,这1亿在二级供应商可以2张5000万,二级供应商可以拆分成5张2000万的。这种是通过区块链来做的,区块链能保证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并且使得信用真的是做到可传递,使得末端的供应商能够获得银行或者是资金的支持。这就是今天的主题普惠金融的圆。 还有一些缺的地方,缺什么呢?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还是没有跳出核心企业这个圈子。现在做的是一个反向保理,反向保理是要追核心企业的信用,就是他有追债的权利,使得核心企业对整个圈子的影响力过大,应该更加往外扩。我们现在也在对它进行扩展,使得它不光是受核心企业圈子的影响,同时是一种开放式的圈子,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供应链走通,这些工作有很多正在进行中,有的是已经完成了,包括我们前面说的反向保理的供应链金融,上面的融资已经发生了40多亿,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使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薛洪言:各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分享了普惠金融的圆与缺。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模式的探索,普惠金融也在不断地完善。因为现在谈到普惠金融,大家也会有一个疑惑,普惠金融是普和惠两个方面,同时谈到了普和惠,涉及到普惠金融的边界问题。普惠金融的普和惠究竟能否兼顾?在实践中能否兼顾?尤其在消费金融领域大家都会关注的一个群体“高风险群体”,我们是否保证他们的借贷自由?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因为时间的限制,请各位嘉宾更多的去分享一些观点。 吴志峰:这个话题,普和惠,我非常同意吴校长谈的,普是重点,惠要根据资金收益的成本来定优惠的幅度,做到普就非常不错了。中小为企业更加强调普。从中央从上到下降低融资成本,表面上的降低并不表示中小为企业拿到的贷款就真的降低了成本,因为中间也有很多贷款利息,以中介费的形式有体现出来,这应该是推的重点。普才是重点。如果要我继续阐述的话,还是接着我刚才的话题。反向保理主要还是基于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的角度来做。基于仓单质押,往经销商走的这一块还是遇到了很多质量。因为中间包括仓库里面货压的监管,如果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来做的,包括区块链的应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包括链上链下的传递。就像王毅司长说的,架个摄像头看猪的话,猪跑了也不一定知道。这个问题还是在现实中存在的。如何去解决?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要通过实战。技术的可触达性也解决了普的边界,决定了它的程度。这就是我要说的。 薛洪言:谢谢吴处。接着请乐赚金服的王总。 王伟:我觉得由时间性决定。如果从广义的时间上来讲,普和惠是可兼得的。如果从狭义的时间上来讲,如果计算出风险可以覆盖,就可以从一个客户群体先开始,不断调整风控模型扩展到其他的客户群体。但是,如果要是一刀切,要求同时普与惠,我相信很难达到。 高风险群体,我相信谁都想借钱,今年在催收群比较好玩的一句话,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还?你有借钱的自由,但是金融机构有决定贷款的自由。首先要去决策,这个用户群有没有偿还能力,我才会决定给你贷多少贷多久,利息是多少,需不需要征信。 窦仁政:我的理解是,普惠金融本身是个目的,达到目前有很多手段,市场+行政,行政+市场。从我们前一段做普惠金融来看,我觉得是行政+市场为主,要求机构达到一定的量。按这样的基础夯实之后,未来普惠金融的做法应该稍微调整一点,市场因素多一点,行政因素少一点,这样就可以解决某些高风险要不要接受,目的是把手段平衡好就可以了。 鲁政:我所认知的普,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所谓的惠,在服务过程当中,不管是服务的提供者还是获得者都应该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利益。如果照这样界定的话,我的观点可能跟吴校长,包括吴处长的观点不太一样,如果不解决惠的问题,普是没办法实现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服务的供给者不能在其中获得利益的话,他是没有动力去推这个服务的。反过来,服务者达不到更多利益的话,没有动力去参与。刚才论坛上唯一的美女王总提到了她切身的一个体会,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历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互联网公司如果不是想着流量为王、流量可以变现的话,是没有动力去推移动支付的。反过来,所有的金融消费者,支付端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享受不到比银行更好的服务,不管这种服务是经济利益上的获得还是体验上的获得的话,他是没有积极性参与的,这一轮是由全民塑造的移动支付盛宴的。 关于您提的第二个问题,高风险客群获得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市场的问题。什么叫高风险?有几个层次,从机构运营的角度来讲,任何机构是要区分高风险客户当中哪些是净值,哪些是可以准入的,有一个自己的商业判断。第二,风险的高和低取决于自身对风险的管理能力。我们讲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本质上还是金融,金融的本质就是对风险的议价和管理。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有这么大的发展,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科技的赋能使风险管理能力在增强。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更多的我们现在认为高风险的客户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的。 第三个问题,我同意王总讲的观点。投资者跟消费者跟金融从业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秉持法制原则、秉持市场原则。在这一轮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过程当中,原来的业态,比如P2P,在创业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偏离了这个方向,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但是反过来,在处理的过程当中因为社会经济的因素,比如说现在扫黑除恶的影响,反过来,一些欠钱缴钱的人不去缴的话,对整个金融生态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破坏。总体来看,从供求两端来讲,我们应该在供给端强调卖者有责,在需求端强调买者自付。 王魏冬:首先说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普惠金融的概念,要给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也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条件跟资格。从这个字面上理解,跟风险并不直接相关,并没有风险的问题。往下分析,惠是指什么?核心在惠上。我理解,不是简单的给,背后是经营。经营什么东西?就是银行的本质,银行的本质就是金融风险,意味着一定是有选择的。 第二个问题,高风险群体,对风险我个人认为要辩证的看待。我们关心的或者现在反映出来的,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开始进入普惠领域,并且信号一个核心的背景下,首先第一个是欺诈风险。我们希望每个企业都是好人,但是从现在来看的话,我们知道有假按揭,会把很多人篡在一起按揭,实际上按揭是给谁用的?我把它叫做假普惠。我们要识别这些风险,这个时候的风险,或者这个时候的行为已经超出了金融的范畴,更多的是一个社会的范畴,是一个法律的范畴。表面上看还是普惠金融,这时候跟普惠金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而恰恰现在社会上这种事情很多。包括数据的造假,我们可以用商铺的POS流量贷款,很快就会有第三方公司来帮商户做POS流量,这种风险我认为需要跟通常讲的信用风险隔开,从市场的监管角度需要控制。第二个是信用风险。回到刚才讲的,小企业数量非常庞大,有3700万法人,有7600万个体工商户,按照一般规律,真正风险非常高的大概20%左右,我们要把20%挑出来,过去难就难在财务报表很难挑出来,所以要引入大数据。引入大数据干什么?希望挑出来信用良好、有潜力,特别是有商业可持续的企业,通过技术的进步,在技术进步前提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就可以把过去我们认为高风险的客户,不能进入、不能接触的客户,实际上金融门槛降低了。本质上标准没有降低,接纳的门槛降低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把高风险的界定或者高风险的标准,识别风险的提升是有变化的。把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哪怕今天不行的企业挑出来,通过普惠的服务来支持他,让他走上去。 薛洪言:谢谢王总。我简单总结一下。各位嘉宾的观点,关于普和惠的兼顾问题,大家还是认为普在前面,惠是另外一个层面。关于客户的风险问题,涉及到风险,像鲁主任提到的,风险由谁来定义?客户的风险状况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但是银行的风险识别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如何保证主观判断能够契合客户客观的风险状况?我们经常能看到同一个客户在不同的银行眼中、不同金融机构眼中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把它定义成高风险,有的人把它定义成低风险,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如果社会上有超过50%的客户是我们不敢做的,社会里有50%的坏客户吗?不是,像建行的王总讲的,我们缺乏手段把它识别出来,普惠金融更多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利用技术的手段把金融机构眼中的高风险客户比例降下来,真正去反映客户客观实际的风险状况。 第三个问题,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很多中小银行,包括在座的建行,六大行也在专门花大力气做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已经是大家关注和聚焦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趋势下,未来下一步金融机构在竞争普惠金融的领域的时候,哪一个因素大家认为是更具有竞争力的,比如是便宜的资金或者是更好的技术,还是获客人,还是牌照的资源,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谈一谈,或者说努力方向也可以。还是从建行的王总先分享。 王魏冬:首先,都很重要。为什么都很重要呢?你刚才说的这几个维度代表了社会的不同层次,有金融机构,有监管机构,有政府,有社会,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普惠金融一定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把政府的政策、监管机构的监管、市场有效的引导、市场主体供应方自身的创新都需要。作为供给方或者作为银行来说,我个人认为技术更重要。为什么呢?从过去我们用大中型企业的方法来做中小,来做小微,我们走了很多的路。最早我们按大型企业做,后来引入了淡马锡的模式,现代工厂,但这些都没有脱离开来。从2016年发展到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数据技术的经用,这种技术的应用,简单来讲是数据经济,数字经济背后有对客户精准的画像,精准的画像要挖掘数据的连接,要找到潜在的数据,要进行商机的查询和沙棘的挖掘,要在客户的分析中分析客户的行为特征,并通过分析行为特征来预测下一步的需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大量的网上营销就是这么开展的,所以它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未来往后发展,银行这个层面,我们还要走线下的模式,客户经理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一定会发生变化。以后客户经理给你打电话,客户经理在找你的时候跟以前不太一样,他可能会主动把你心里想到的,甚至没想到的,但是可能需要的需求都说出来了,这个就是在科技支撑背景下。未来的竞争,特别是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是始于科技,始于信任。 薛洪言:谢谢王总。 吴志峰:我同意王总的观点,这几个要素都重要。但是,您问到哪个更重要,在这个系统之中各个复杂因素都是互动的,哪个因素对现在的普惠金融,特别是跟金融科技相关的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最大的,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监管制度。我们会长对普惠金融有一个简单概括。技术为合,制度为基,监管为本。从数字金融包括普惠金融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一下哪些因素对当前继续往前走影响是最大的。第一,监管制度的变化。刚才王总也谈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讲面临的最大的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或者最大的恐慌在于,个人数据保护、数据安全新提出的监管要求。从新闻也可以看到,现在全国多家明星企业受到的监管采取的措施,有的甚至要面临刑事处罚,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基于这一轮互金发展逻辑的底层技术,包括创新出来的业态可能很难往前去走。当然,在这个方面,互金协会作为一个自律组织,我们也在积极发挥会员的力量,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去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第二,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风险管理的问题。金融要强化风险管理,但是风险管理是不是越强、越绝对就一定越好。从实践来看也不一定。从国外来讲,现在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各国的国际组织也好,监管机构也好,大家比较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去风险化的问题。不是说不要风险管理,而是因为风险是多维度的,现在面临着一些特定的监管要求,比如说反恐的要求、国际制裁的要求、反洗钱的要求。对机构的压力在于,如果要执行这些规定的话,要去深度的了解客户,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普惠金融所涉及到的客户恰恰是信用状况比较差,个人信息、机构信息不太透明,机构付出成本非常高的。机构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选择,接纳对盈利小的客户还是继续按照普惠金融路线去走。这一周澳大利亚有一家银行因为反洗钱、反恐的原因可能会涉及到几千万亿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会怎么选,很可能是不要这个客户。如果去风险化问题不解决的话,普又从何谈起呢?中国的情况,我是做了十几年的监管者。我觉得我们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中国的金融机构是没有所谓的客户接纳政策的。法律政策告诉大家,你应该为人民服务,所有的客户都应该服务。现在我们看到,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我们的机构越来越成熟,他们有了主动管理风险的能力、意愿以后,拒绝客户的现象迟早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市场。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以前的问题,比如说在北京,我以前在人行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搞电信诈骗的人拉来一卡车的老头、老太太过来,要求每个人开银行开50个账户,银行人员说这个风险特别大,我不能开。组织者组织这帮老人在银行闹事。警察叔叔来了以后,现在的规定没有说不能给他开,为了避免社会不稳定你们还是给他开吧。央行、银/保监会的制度在变化,银行可以不给这样的客户开户。普惠的口子以后怎么走,需要客户跟市场做更好的互动。 窦仁政:其实大家讲的几个方面,资金、科技都很重要,我现在想讲的两句话。政策要稳定,机构要加油。我特别担心,2020年普惠的发展规划就要到期了,下一步怎么走是很关键的。我们过去也经历了很多半拉子工程。到2020年之后政策要持续稳定,包括监管制度,包括机构自己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制度一定要稳定。机构要加油,因为做普惠金融是靠各类金融机构去做的,他们努力的程度是最关键的,这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我自己总的感觉是,过去普惠金融的大发展是靠科技,以后我觉得可能会小一点。在诸多因素比较之下,未来比较重要的应该是政策和机构。 王伟:这个问题提的比较好。我昨天跟一些同行也在聊这个问题。归纳成一个小案例。我们觉得赛车加速是最重要的。赛车之前要先知道跑道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上路,什么车可以上,车速、车距风雨天怎么控制,这四个因素政策是最重要的。第二个是科技,科技是引擎。比如我给你一升油车可以跑50公里,别人可以跑200公里,这就是差距。第一是降成本,第二是提效。如果在大家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这点是自身的观点。资金对于我们觉得最不是问题,资金就像车的汽油,跑远跑坏,车如果固定了,差异不大。机构是我们认为车和团队整体的化身,一个载体。大机构有品牌、有资金、有人脉,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机构是这个车队的本身。 吴志峰:这个问题或者这三个要素的排序也取决于面对的是什么主体。在这个里面,因为整个系统核心企业起到了主体作用,而且核心企业可以在里面挣钱,因为以他的信用为中小微企业担保的话,或者付款承诺的话,他可以挣钱。甚至有的加到了2个点的利息。对于他来说,降低资金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低成本资金进去,整个系统在原有架构已经建起来的情况下可以马上赚钱,所以他的资金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回到这个事上说,再去排序,资金成本可能不最重要的东西。刚才几位嘉宾谈到了,我还是非常赞同的。对于整个生态来说,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首先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和全社会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现在普惠金融的角度或者是这个发展来说,我们也很明显的能够看到政策所起的作用。虽然现在来说,政策鼓励各大银行或者设立普惠金融部等等,降低资金成本来促进它的发展,也包括金融科技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要看到普惠金融在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问题,还是跟政策本身原来的瓶颈有关系。虽然普惠金融是全世界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但是,回到中国金融的发展来看,很明显的能够看到政策导向的作用。比如说在1998年由于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非常高,政府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促进大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发展和上市上,当时通过国债来解决坏账,当时形成一个非常明显的导向,鼓励金融机构改大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大型企业的贷款。我记得当时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个行长,工商银行副行长,后来升到了总行的副行长。我就看哪个大就往哪里贷,由这个造成了后来中小微企业贷不到款,加剧了这个过程,并且在那个时候还有几大国有金融机构从县域把分支行撤掉。很多县域经济里的存款被抽到了发达地区,贷款得不到,进一步拉打了差。跟后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资金的抽离,把中小微抽里不发达地区,造成普惠金融问题的严重性,也造成了市场的逆差。市场逆差的存在给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在现在的金融架构下造成了货币,包括P2P,造成了现在的一些困境。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由政策导向造成的。当时为了解决国有金融机构的上市,包括它的解困问题,明显的造成了后面2010年以后的局面。要看原因的话是可以看到这个的。由此也证明,政策设计和金融结构对普惠金融的影响。从金融机构或者说从市场主体来说,科技的力量,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从微观主体来说没法影响政策,所以从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致力于为普惠金融可以触及的服务,它的着力点是在于金融科技。 薛洪言:各位嘉宾对我的问题答案也比较一致,首先是政策,反映了强监管。第二个是核紧,再往后大家针对不同的领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最后一个问题,大家用一两句话作答,普惠金融的发展应该基于什么原则?普惠金融存在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基于什么原则更好的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吴志峰:三句话或者三个关键词。第一,政策引领;第二,科技动力;第三,量力而行,不能做成一窝蜂的局面。 王伟:我差不多也是三个观点。第一,从监管的角度,怎么样完善试错容错机制,继续保持中国在这个行业的领先地位。第二,对于机构来说,怎么样持续保持投入,满足市场产品丰富化的需求。第三,基础建设。主要是借债不还的问题,征信体系。 窦仁政:我理解,普惠不是普遍的优惠,我理解的是普遍的惠及。 鲁政:守住初心,我们今天看到的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出的这些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搞了普惠金融出了事,而是因为他们偏离了这个方向,出问题的平台基本上都是老板用来搞非法集资,用来搞其他目的的。我觉得守住初心,普惠金融事业就有前景。 王魏冬:还是总书记说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是什么东西呢?有两个东西,做普惠金融真的需要情怀。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过多的被一些市场化商业性的东西左右。业务本身需要呵护,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数据的真实性、真伪性,对于这项业务能否顺利的发展、持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说,它对整个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数据问题。数据的连接越来越广泛之后,数据的安全性会不会受到影响。我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数据连接的时候,对客户进行分析,甚至可能比客户自己还要了解他。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客户的隐私权利?这些东西如果保护不了,这个业务走不长,走不长情怀就是虚的。 薛洪言:对普惠金融有点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认为,各位嘉宾的分享给我们在思路上做了很多的开拓和启发。再次谢谢五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谢谢![详情]

王忠民:移动支付大幅度提高了支付端口的效率
王忠民:移动支付大幅度提高了支付端口的效率

  王忠民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IMI顾问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忠民表示,如果仅就金融科技当中的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普惠,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移动支付就可以让我们在原来支付端口成本极高、效率极低,变得一下子大幅度提高了效率,而且成本只是原来货币纸币端口支付的20%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忽然想到的是,如果这样一种技术的进步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去支付的时候用到这种工具,我们就会普惠到每一个使用者。[详情]

吴晓球:今天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
吴晓球:今天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

   吴晓球 新浪财经讯 12月2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出席会议并致辞。 吴晓球表示,今天中国的金融有很大的进步,我们正在由原来主要由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金融功能正在走向融资和财务管理并重的时代。过去的支付也是金融的核心功能之一,除了资源配置,无论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金融机构,都是资源的一种配置,只不过市场发展之后变得跨期的配置。[详情]

黄金老:普惠金融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
黄金老:普惠金融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

  黄金老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IMI学术委员、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黄金老出席会议并致辞。 黄金老表示,金融科技已成为一个“热词”,成为科技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微企业及消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石力量,普惠金融则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是金融人多少年来的追求,直到近年金融科技发展之后,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目标。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金老:尊敬的王理事长、吴校长、王司长、庄院长、董总裁,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首先,热烈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苏宁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聚焦“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主题。 金融科技已成为一个“热词”,成为科技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微企业及消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石力量,普惠金融则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是金融人多少年来的追求,直到近年金融科技发展之后,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目标。 “没有金融科技,做不成或做不好普惠金融”。普惠金融,首先是“普”,普的背后对应海量客户。要找到低成本服务海量用户的办法,如果没有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从风控的角度讲,金融机构和海量客户是不见面的,天南海北,这个时候必须要利用生物特征等新技术进行用户识别,做好用户KYC。普惠金融,再有就是“惠”,惠是指要惠及用户,要把价格及费用降下来,则需要金融机构降低综合成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等,也离不开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金融科技的进步。科技,或数据,使金融变得更简单。 苏宁控股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9位,前20强仅有的两家民营企业之一。全国拥有1.4万家门店以及线上日均3000万的流量。依托这一场景,苏宁金融成长为一家全场景融合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按照“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的逻辑,把供应链金融、微商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服务,像水一样渗透到企业的生产流通、消费者的生活交易环节等各个场景之中。今年9月30日,苏宁金服刚完成了100亿元C轮融资。 苏宁金融研究院于2015年11月成立,到现在正好四年时间。苏宁金融研究院聚焦金融科技的研发、聚焦消费经济的研究。旗下设有数据风控、区块链、物联网金融、人工智能、金融云等五大实验室,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金融CSI反欺诈大脑, “伽利略”风险预警系统、区块链物联网动产质押系统、云开分布式核心银行系统等,处于国内前列,获得了数十项金融科技专利。消费经济方面,利用电商的一线数据,每年发表《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洞悉消费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现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金融研究院,也是江苏最大的金融科技人才集散地,入选CTTI(中国智库检索),获批承建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今年央行的金融科技规划报告英文版,就是我院承译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长期居于我国金融学科、财政学科第一名,誉满天下。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财政金融学院就注重研究技术进步对货币政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财政金融学院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也很有份量。苏宁金融研究院幸与财政金融学院一起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强强联合,定能开出金融科技之花,结出普惠金融之果。 最后,再次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感谢各位在过去几年里对苏宁金融和苏宁金融研究院的关心和支持。预祝本次学术讨论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详情]

庄毓敏: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庄毓敏: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庄毓敏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IMI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出席会议并致辞。 庄毓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金融改革开放平稳推进,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特别是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的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户和小微企业这两大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下为发言实录: 庄毓敏:各位来宾、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自2007年首次开办以来已走到了第十二个年头。十二年间,论坛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发展国情,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谏言献策,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金融改革开放平稳推进,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特别是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的普惠金融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户和小微企业这两大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指出,金融业要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表明金融科技将不仅为普惠金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将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改变普惠金融的业态及其价值。 今天,我们以“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深入探讨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为优化中国金融结构把脉,为中国金融未来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同时,《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报告》也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苏宁金融研究院(SIF)在本次论坛上联合发布。该报告依托苏宁集团大数据平台的优势,融合有关官方宏观和行业统计数据,基于一整套科学严谨的衡量标准体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维度对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结构及质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量化评估,力求全面、真实地展现国家整体和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居民消费升级态势,准确把握市场前景,旨在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 走过十二年,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仍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继续聚焦国家重大金融战略问题,加强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新型智库。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