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这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古人有周期思维,他们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因为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按理说,冬至日是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它获得太阳的能量最少,属于至暗时刻,应该是最冷的一天才对。但实际上,冬至日并非最冷的时候,此后虽夜渐短而昼渐长,但后面的小寒大寒才是最冷的时候,要经历“数九寒天”,九九八十一天后,方能春回大地。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感受的温度=太阳直接获取+地表积蓄。
冬至日后,太阳直接获取的能量增多,但由于太阳还在缓慢往北回归线移动,地表积蓄的温度还在快速流逝,所以我们感受的温度仍在降低。
夏至日则相反,虽然夏至日后,太阳直接获取的能量减少,但由于减少得很缓慢,太阳还在北回归线附近,地表积蓄的温度还在快速增加,所以最热的日子不是夏至,而是后面的大暑,或者说三伏天。
很多时候,转折点早就出现,但人们对其的感受并不明显,甚至感觉原有趋势还在持续。就像资本市场,当政策底出现后,往往还有个情绪上悲观的市场底。
读历史也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大众对转折点的发生,实际上是非常迟钝的。很多事过了转折点,性质就完全不同,再也回不去了。而人们还喜欢用老思维框架去看新变化,直到最后,就像1924年被鹿钟麟从紫禁城赶出去的太监,才真正意识到,再也回不去了。
当下,我们也处于重要的转折点,很多行业的投资逻辑都出现了改变。比如消费升级时追捧的企业,到通缩环境中就不行了。比如城市化接近尾声,人口减少的趋势中,地产自然也就很难再有往日的荣光。
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只能基于未来趋势的预判,绝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用老眼光看问题。
晚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