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耿鹏飞

一秒下载百部4K电影、远程手术零延迟操作、全球无死角网络覆盖、柔性生产实现真正应用……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将在6G时代成为现实。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首次将6G技术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核心框架,明确其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并列的战略地位。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干部大会,强调要持续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6G研发进程。

一场关乎全球数字主权的竞合大幕,正在6G推进的序曲中徐徐拉开。
6G不是选择题
在数字基础设施竞争中,慢一步就是失一局。
通信技术的代际跃迁,从来都是国家实力比拼的淘汰赛。从1G空白到5G引领,中国用三十年完成追赶超越。当全球5G基站数量突破千万级(中国占比超60%),6G的“技术窗口期”已然开启。
这场竞赛不是选择题。2020年日本政府公布“超越5G推进战略-迈向6G的路线图”,2022年美国国防部组建6G研发中心,2023年韩国发布《韩国网络2030战略》,欧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参与6G研发,各国正以国家战略重构产业版图。
我国最早将6G纳入国家战略,在2019年设立6G研究组织IMT-2030(6G)推进组,推动ITU面向6G定义了6大典型场景和15个性能指标,计划2025年启动6G技术标准研究,2030年商用。如今,中国在6G相关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上已经位居全球前列。
在数字基础设施竞争中,慢一步就是失一局。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向中国工业报表示,当前,全球6G技术竞争格局呈现多极化态势,各国家和地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布局上加速布局,旨在抢占未来通信技术制高点。
“目前,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在全球6G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各国围绕技术主导、标准制定和产业链控制展开深度博弈。”傅志仁说,6G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未来产业规划,表明它已成为当前国家重点战略方向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产业研发和标准化进程将全面提速。预计政策落地将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包括芯片、器件、集成电路、仪表等,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生态。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向中国工业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纳入未来产业规划释放了推进6G发展的积极信号,标志着中国6G从前期技术研究探索阶段,正式进入国家战略推进阶段,这将为我国6G研发和标准化进程带来重要推动力。
Omdia电信战略首席分析师杨光向中国工业报分析说,一方面,政策支持将加速6G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落地的进程;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激发国内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形成技术开放、合作共赢的6G标准体系,为6G全球统一标准贡献更多中国技术方案。
我国建立6G标准先发优势
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在6G标准制定方面争夺话语权。
统一通信标准对于通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3G时代TD-SCDMA、WCDMA、CDMA2000三分天下,到4G时代TD-LTE、FDD-LTE的并驾齐驱,再到5G时代的国际标准统一。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6G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

众所周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3GPP)是6G技术标准制定的核心组织之一,负责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性能指标定义,其工作与ITU紧密协调,以确保6G技术的全球一致性。
3月10日至14日,3GPP在韩国仁川召开了6G标准研讨会和第107次全体会议上,3GPP核心网及终端技术规范组(TSG CT)完成了新一届领导层选举。华为公司的Peter Schmitt成功连任TSG CT主席。中国电信的龙彪当选为3GPP TSG CT副主席,继续参与核心网与终端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会上,中国企业主导6G网络侧/无线侧需求立项,实现RAN/SA/CT全席位覆盖,印证着从“参与标准”到“主导标准”的质变。
“中国有了3G、4G、5G标准制定方面的经验,和卓有成效的一些贡献,所以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在6G标准制定方面争夺话语权。”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向中国工业报说道。
ITU数据显示,中国提交的6G标准提案占全球总量的37%。截至2025年初,中国在6G相关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上位居全球前列,占比超过48%,远超美国的35.2%和日本的9.9%。
事实上,我国早在2019年就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开展6G愿景需求、技术研发、试验验证等工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6G研发体系。
杨光向中国工业报表示,技术标准的竞争首先是技术研发实力的竞争,但更核心的还是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的竞争,因为标准化的最终目标还是通过全球统一的标准扩大市场规模。6G竞争的起点是5G或5G-A,而中国产业界在5G/5G-A领域,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市场规模可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所以,中国产业界在6G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AI或成6G未来发展关键
面对AI大模型快速发展的技术潮流,如何实现AI与6G的相互赋能和融合创新成为通信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关键。
6G不仅是5G的简单升级,而是通过全域智能互联重新定义通信技术的边界。在5G三大应用场景的基础上,6G将提供泛在、智能和感知的能力,进一步实现6G在网络覆盖、传输速率、延迟等方面的突破。6G在关键性能的突破将深刻重塑全球通信体系。

“中国在6G专利申请量上的全球领先地位(占比超40%)为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技术落地仍面临严峻挑战。”傅志仁向中国工业报分析说,例如传统通信与AI、感知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则向中国工业报分析说道:“当前6G仍处于早期阶段,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和我们的会员已开始与ITU、3GPP等标准机构合作,以确定未来6G网络的需求,从而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并与前几代移动技术的成功保持一致,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与此同时,加速5G的普及性和应用,发挥5G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仍是重点。在未来几年,我们很高兴看到更多的5G-A技术。这是3GPP 5G标准化过程的第二阶段,将带来新一轮无线创新,突破技术界限,兑现5G的承诺。”
唐雄燕向中国工业报分析道,欧洲因5G部署滞后、市场不确定性和财务压力,更关注成本控制;美国则以安全为由推行技术封锁,通过Next G联盟、AI-RAN联盟等构筑排除中国企业的“小院高墙”,并可能在3GPP、NGMN(下一代移动网络联盟)等国际组织施加政治影响,影响技术中立性,阻碍全球6G标准统一。
“性能突破到极限也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唐雄燕向中国工业报表示,5G在带宽、时延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但仍面临缺乏“杀手级应用”的问题。6G网络性能的提升如果无法匹配真正的典型应用,其商业价值仍将受到挑战。
“今天,面对AI大模型快速发展的技术潮流,如何实现AI与6G的相互赋能和融合创新成为通信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关键。”唐雄燕说道。
5G与6G需螺旋式协同发展
5G与6G是“商业闭环-技术进阶”的螺旋式协同,需要以5G应用规模化夯实通信业发展基础,以产业生态协作降低6G创新成本,确保通信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目前,6G的发展前景确实还存在不确定因素。杨光指出,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且与地缘政治的影响相交织。一方面,移动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和影响力不断扩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的经营普遍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面对每十年一个周期的大规模网络投资,已经显露出“力不从心”之态。
“因此,部分国际领先运营商对待6G发展已经呈现保守、收缩的态势。虽然目前6G标准化仍在按照行业惯有的周期启动,但在标准化完成之后,是否会按照惯例出现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市场发展,在全球各个主要市场均实现6G网络的全国性覆盖,目前看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杨光分析,而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又会反过来对标准化的愿景和技术方向产生影响,并引申出一个问题:如何平衡6G投资与现有5G、5G-A网络的持续优化?
因此,唐雄燕向中国工业报表示,6G网络发展在投资节奏上,需要分阶段、渐进式投入,近期,企业应将主要资源集中于5G网络的优化和完善,以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同时,适度开展6G技术研究和前期试验,为未来的技术升级做准备,避免6G研发对现有5G优化形成资源挤压。

同时,要加强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厂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推动6G核心技术在5G-A阶段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技术成熟度,减少6G商用的不确定性。5G与6G是“商业闭环-技术进阶”的螺旋式协同,需要以5G应用规模化夯实通信业发展基础,以产业生态协作降低6G创新成本,确保通信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6G重塑智能制造“新范式”
6G技术的演进将从连接能力、智能化水平和协同效率等多个维度重塑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形态
技术的最终价值在于场景落地,产生价值。唐雄燕建议,6G发展加速场景验证与商业化探索,应优先在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虚拟现实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6G具备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覆盖,使得工业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实时、高效,支持工厂内部的海量传感器、机器人、智能设备实现毫秒级协同,推动工业生产由‘自动化’向‘自优化’升级。随着6G技术的演进,工业互联网将由传统的设备互联迈向智能体自主协同,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自主化、柔性化生产的新范式转型。”唐雄燕说道。
“例如,在远程操控、供应链协同等智能制造场景中,6G的超低时延和超高精度定位能力,可确保远程操控的工厂内设备实现接近本地操作的实时响应,确保生产线上各环节紧密配合,减少因设备不同步导致的生产延误和次品率,提升加工精度,使复杂制造任务能够跨区域远程完成。”唐雄燕说,6G的超低时延和超高精度定位能力,可实现对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定位和状态跟踪。通过与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系统互联,使各方能提前做好生产和配送计划,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和物流时间,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在傅志仁看来,6G技术的演进将从连接能力、智能化水平和协同效率等多个维度重塑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形态。连接能力方面: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的深度连接;智能化水平方面:通过AI、边缘计算和高精度感知,推动智能制造向自适应、自学习方向发展;协同效率方面:通过超低时延、高精度定位和全息通信,实现供应链、生产线和设备的高效协同。
从48%的专利占比到37%的标准提案,从“灯塔工厂”的单点突破到“智造示范区”的系统重构,我国6G发展正在构建“技术-标准-应用”的良性循环。正如杨光所言,为了保持并进一步发展我国产业界在5G时代取得的领先优势,就需要采取更为积极开放的态度,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求同存异、广交朋友、扩大市场空间、勇挑行业领袖的重担,变不确定因素为发展机遇。
审核:徐向阳
责编:左宗鑫
编辑:马锶宇(实习生)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日本警告:有特大地震风险,或致近30万人死亡 收起日本警告:有特大地震风险,或致近30万人死亡
- 2025年03月31日
- 05:26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7,019
美防长称日本是应对中国“侵略”不可或缺的国家,外交部回应
- 2025年03月31日
- 08:00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6,915
视频|马斯克称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2025年03月31日
- 05:20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5,574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数字江恩今天 10:06:22
明日来说,只要不加速跌破今日低点都算正常;反之若再突破今日尾盘高点,则说明今日探底成功。但是,短线来说,3386还有压力。 -
数字江恩今天 10:06:15
看5分钟,第二浪如期走出了abc的内部形态。但这里,市场对3439的回踩是第二浪,还是新的下跌,颇有争论。这个分歧可以以3297为界,这里若不跌破,那边是新上涨的1+2浪;反之,跌破则可以是新的下跌。所以不跌破3297,那么本周和今日形态一样,都是探底回升。【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10:05:55
从指数来看,今日上证、创业板、科创50、国政2000四大指数全部都是探底反弹的长下影。银行、石油、电力、煤炭、电信运营商这些权重是今日大盘做大的支撑,盘中反弹时财税数字化、算力、ai智能体较为积极。 -
数字江恩今天 10:05:47
A股两市今日成交5315 + 6901 = 12216 亿人民币,相对昨日缩量约1300亿。大盘低开震荡后,盘中一度恐慌性杀跌,午后震荡拉起,收了一根长下影小阴线,收跌16个点。个股方面,只有1/4的个股收红上涨。 -
数字江恩今天 10:05:40
探底回升 -
趋势领涨今天 09:29:43
华为公布2024年业绩了,营收高达8621亿元,同比增长22%,创历史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20年的8914亿元);净利润626亿元,上一年同期是净利润870亿元,同比下滑出现了大幅下滑,为什么下滑?因为华为在加大投资,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强调,“2025年,华为将进一步把‘以质取胜’落实到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活动中,坚持质量目标牵引,不断提升质量竞争力。”同时,华为将持续做强根生态,向开发者持续提供好用易用的工具和产品,加速生态繁荣,共促产业活力。 -
趋势领涨今天 09:26:55
国新办今日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的落地,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化普及的关键一环。基于我国海量数据(sh603138)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我们将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进一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
张馨元今天 08:21:18
国新办今日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表示,推进原创性数字技术攻关,聚焦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深化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持续提升数字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数字产业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数字产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张馨元今天 08:05:52
华为今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8%。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人民币。 -
巨丰投资张翠霞今天 07:28:19
4小时运行结束,总结全天市场运行,1)月底收官之战,再次绿盘报收,相较于24年下半年月底拉尾盘,从12月底节奏发生改变,不错指数弱势,题材出现转折点,deepseek算力出现超跌修复,化解题材A杀走势,四月份年报披露正式开始,重点关注个股基本面,预期结构型行情;2)量能,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2443亿元,较上个交易日11450亿元增加993亿元;3)行业板块方面,以加权涨幅来看56家行业9家红盘,电信运营、石油、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航空、酒店餐饮、化纤等板块跌幅居前;4)市场延续结构型行情,题材热点快速轮动。详细解盘,可关注《翠霞首席课》的“热点直击”和“操盘指南”~~~